别人家有,我也要有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陰親子日記莒縣一中初中部2020級8班馳翔爸爸莒縣實驗幼兒園園辛分園馳程爸爸1003

        我們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似乎成了欲壑難填的白眼狼,稍有不滿就向父母開炮。

        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一位父親報警被17歲的女兒家暴。因為父親不給她買800元的鞋子,女兒就把爸爸的衣服剪爛,把自己關在狹小的衣帽間不出來。

        “同學家有5套房,我們家有幾套?”更是當下讓全網焦慮的問題。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這樣一個孩子,某天聽同學說家裡有5套房,回到家,試探性地詢問爸媽自己家買了幾套房。

        父母們的反應總是有些别扭,吞吞吐吐不知如何作答。似乎沒能給孩子掙出5套房,是一件無比羞愧的事情。

        為了避免孩子自卑,想要名牌文具,父母咬咬牙買了;想穿網紅鞋,爸媽狠狠心也買了。可是,如果孩子跟同學攀比起了5套房,絕大部分家長還真是無力支撐。

        正是這個超出了父母能力範疇的難題,開始讓我們思考,是不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當孩子向父母索要同款文具、同款鞋子、同款房子時,他到底在索要什麼?

        事實的真相是:孩子可能不是喜歡攀比,而是在别人的品頭論足下,感到了自卑,由此失去判斷能力,對于大家都擁有的東西,不論自己是否真心喜歡,都會流露出渴盼之情。

        這類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認同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被欺負,很難抵擋來自同伴的言論壓力,習慣于在環境和他人眼中尋找價值感,喜歡跟風,不想讓自己“異于他人”。

        他們希望通過同款文具、同款鞋,甚至是同款房子等介質,找到跟同學、同伴的共同話題,展開社交,從而在人群中獲得足夠多的關注,得到他人的認同和尊重。

        其實,孩子的所謂攀比,或是讨好别人,很多時候都是在努力獲得集體的認同。物質上的滿足,隻是他們為了獲得認同的一種方式,畢竟他們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