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難題

第24課經典家庭教育理論之理解學習1. 學習是什麼?

學習是一種能力,學習者經過實踐經驗,去做引起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學習就是為了擁有一個值得自己期待的人生,在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之中,滿足自己的好奇,實現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與他人連接,獲取慢慢的價值和認可。

2. 學習學什麼?

學習知識?技能?社交?創造力?等等,抛開五花八門的課程宣傳和分類,歸根結底,渴望孩子獲得的能力是:理解生命,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成長。

一個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才會懂得珍惜生命,不會随意的放棄生命,更不會傷害他人,隻有珍愛自己的人,才懂得尊重,平等的對待他人,并且和他人良好的協作,合作,共赢。

分享是學不會的,幫助别人是學不會的,孩子可以學會生命的重要性,意義,可以學會終身成長的心态和價值的自我統一性,隻有學會了這些,孩子才會發自内心的去分享,去影響,幫助更多的人。

3. 學習中有哪些誤區?

孩子學習成績差,叛逆,頂嘴,拖拉,早戀…都是孩子的問題嗎?

其實很多時候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先出現問題,孩子才出現問題,可惜的是家庭教育總是本末倒置的認為是孩子先出現問題,從而影響了大家的關系。

一對一救不了放棄學習的孩子,早期龐大的教育也不能保證孩子赢在起跑線就赢在了終點,更何況什麼是赢呢?你真的會陪孩子寫作業嗎?

誰也無法陪孩子一生,這一場注定漸行漸遠的親情,我們能做的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

教會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懂得學習,遠遠勝于此刻的期末成績來的重要。

4. 學習的意義

支持和理解孩子,認識自己的潛能,願意全然的投入到學習這件事上,如果父母可以做到,孩子也可以。教育孩子本身就是自我教育,學習是一個人的本能,相信孩子對世界未來的美好期待,我們一起學習就好。

...

第25課養育難題之互聯網

80後開玩笑說要早早幫孩子練遊戲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現在似乎已經成真了…

這個時代是網絡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網絡原住民,特别是新生代,從降生開始就生活在大數據之中,每一個人都擁有了 很多很多的 id和密碼,昵稱和代号…

就是這樣一個時代,父母要帶着孩子一起在數碼海洋徜徉,做到最大化的利用優勢,比如打破非黑即白的線性,單一思維,孩子在網絡上可以極大的培養看待世界的多元化視角,創造型思維,應對能力,辯證思考以及極大的靈活性等等!

面對網絡成瘾的糟糕局面,直截了當的禁止,隻能讓糟糕的親子關系雪上加霜,強制執行的行為對孩子有着極大的傷害,卻不能擁有很好的效果。原因有三:

1. 成瘾行為的概念

成瘾行為一定是滿足了情緒或者工具上的極大作用,讓一個吸毒或者抽煙喝酒成瘾的人立馬斷掉,身體和精神,情緒上都是無法接受的,當然網瘾也是同樣的道理。

2. 有效更正

第一步,了解孩子在玩什麼,走進孩子的遊戲,各個方面給予支持和愛,理解。

第二步,參與孩子的遊戲,發現,了解孩子沉迷的原因,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哪方面未滿足?比如被忽視的親子關系?學業壓力?情緒失控?

第三步,和孩子一起遊戲中,共同探讨,逐漸重新建立現實生活中的 滿足和價值感。

改掉一個成瘾性行為,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喜歡的行為。

3. 差異化對待

每一個孩子需要的都是不一樣的,懂一個人遠比愛一個人更重要。當我們願意放下成年人“我都對”的權威想法。

走進孩子的世界,去了解,去發現,去贊賞孩子在成長中的那些神奇發揮,你就會發現,遊戲不僅僅會把孩子帶壞,也可以把孩子教好。

互聯網使用一定要引起全民關注,強烈呼籲:

第一,國家設定遊戲級别,比如年齡限制等;

第二,社會,全民共同關注青少年成長,網吧管控,互聯網安全;

第三,學校最大化的增加互動和探讨,讓孩子在校生活充滿自我展示和情感共鳴。

第四,家庭,事先約定,共同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比如指定家庭計劃,減少網絡課程,控制遊戲時間,空間,頻率。多陪孩子多角度探索,體驗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網瘾少年中,男孩的比例遠遠大于女孩,這個主要是因為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失,陪伴時間太少,或者沒有強有力的父親形象,孩子無法确立男性榜樣。希望更多的爸爸可以成為兒子生活的榜樣,遊戲中的朋友,成長路上的導師。

...

第26課:養育難題之:親子溝通1. 溝通是什麼?

是一種可以自我表達清楚,也能夠聽到,聽得到他人語言及語言背後的情緒和需求的能力。

面對親子溝通,生兒為父母我們常常是“我說你聽,我說你做”,這是溝通嗎?當然不是。

當我們不給孩子說的能力,孩子自然就喪失了聽的能力,并且在孩子說的時候,家長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建議,評價,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情緒,需求,慢慢的孩子就不在願意和孩子溝通。

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失去了自尊,自信,充滿了自我懷疑的成長,将無法建立自我同一性,更不能相信自己的選擇和決策,長大要不然對外充滿暴力,要不内充滿壓抑(抑郁)。

2. 溝通的目标什麼?

傳遞一種觀點,解決一個問題,啟發一種思想,達成一個标準。如果隻是為了發洩情緒,那麼首先成年人還未完全成熟,還不夠有效的溝通,與孩子而言,在父母身上沒有學會優雅的,有效的,合理的溝通。

3. 溝通步驟

第一步,自我溝通,覺察自己的情緒和背後的需要;

第二步,放下“自己都對”的權威想法。給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

第三步,與孩子溝通,父母要充分的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同時也知道如何說,孩子才願意聽;

第四步,達成一緻,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接納,承擔困難和挑戰。

推薦書籍:

《非暴力溝通》:觀察/傾聽-情緒/感受-需要-請求/反饋

《如何說》與孩子的溝通話術,核心是傾聽,基礎是尊重。把孩子當作獨立完整的個體,面對面的真誠,溫和的溝通。我說你也說,我聽你也聽。

...

第27課:家庭養育難題之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一個人和自己,和他人,和關系的相處能力。是否可以應對情緒,是否能夠做到讓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面對不同的關系都可以得體應對。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社會化能力不斷成熟的過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不能夠獨自存活,每一人都渴望聯結。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的良好社會交往能力,需要做到:

1. 言傳身教

父母和自己,和彼此,和他人的相處模式,就是孩子未來和自己,他人,社會的相處方式。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的人,首先父母要努力做到。

2. 情緒管理

當情緒來了,怎麼辦?我們可以不受到情緒的影響而不敢去迎接未知和挑戰,将永遠不會進步。

将所有的困難都視作成長的機會。

3. 不要代勞

給孩子成長和練習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去處理…

...

第28課:家庭養育難題之習慣養成1. 習慣

播種一個好行為,就會收獲一種好習慣,播種一種好習慣,收獲一個好性格,播種一種好性格,收獲一個好命運。

心理學上定義,習慣就是在特定環境下,條件反射形成的特定的行為習慣。

通俗的講就是,父母本身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刻意練習,家庭成員目标一緻,長時間的堅持(66天),及時的積極回饋,一次行成一個習慣。

2. 為什麼需要良好的習慣?

習慣分為: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

2-7歲 生活習慣良好,在未來學習工作中,良好的生活習慣遷移,助力養成良好的專注力和自我控制力,學習工作就會更加順利。

3. 壞習慣改掉培養一個好習慣!

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因此當孩子有了壞習慣,父母不應當責罵,首先要思考:“我能做些什麼?有哪些可以改變的”

父母開始改變,生活上,言行上,人際關系上,父母的行為模式就是孩子未來的生活模樣,也是當下的生活環境,身教勝于言傳。

接着我們要邀請家庭成員,特别是孩子參與到習慣共建的過程中,我們一起來探讨,當下遇到了什麼困難,有哪些資源上的優勢,哪些需要克服的障礙,接下來我們能做些什麼?孩子的主動選擇,父母的支持去向…

接着一起制定計劃,執行。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心态,任何一個好習慣都需要日以繼日的練習,父母需要長期的無條件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成長從來都不是一瞬間的事,需要抱持終身成長的心态,去看待每一次和孩子之間的沖突,視為彼此成長的機會,親子關系的良好構建時機。

每一次看似孩子的叛逆,挑戰,都是父母和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機!

...

第二十九課:養育難題之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個孩子一生中最重要,最困難的時刻,作為父母,首先不能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要做的是了解青春期,接納孩子的差異性,和孩子一起長大。

1. 了解青春期

青春期沒有一個準确的年齡,大部分人集中在10-18歲之間,也存在個體差異。

青春期最大的特點就是性成熟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比如第二性征,身體發育,每一個孩子都會對自己的身體,外貌,和他人之間産生很多矛盾,糾結的想法和行為。比如又想從衆,又渴望獨一無二,想要成為社交中心,又擔心成為焦點犯錯。

青春期在不同的年齡上主要的特點是,11-12歲的時候最在意“誰喜歡我?”到了12-14歲,更關注“我是誰?”到了14-15歲開始關注自己屬于哪裡,尋找歸屬感,到了15-16歲,開始探索能力邊界,不斷的思考“我為什麼不行?”到了16-17歲開始渴望自己是重要的,17-18歲開始認真的思考将來做什麼。

青春期還存在着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女孩更早迎來第二性征,也就更早開始自我探索,男孩子開始的晚,卻更容易沖動。 值得注意的是,當女孩早熟,女孩更容易不喜歡自己,自卑,不合群,而男孩恰恰相反,早熟會更容易有成就感,建立領導力等,晚熟反之。

當父母了解了不同時期孩子特點,才能夠更好的支持孩子,助力孩子成長。

2. 接納孩子的差異性

每一個孩子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裡,家庭環境不同,父母行為不同,社交範圍不同,等等,這麼多的不同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模一樣呢?

可以比較的隻有,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多發現孩子獨一無二的優勢,多多鼓勵,永遠不要直接回到“NO!”,要讓孩子相信未來值得期待,願意去做事情,充滿好奇和熱愛。

3. 和孩子一起成長

青春期不是叛逆,青春期是一個孩子不斷成熟化,坦誠化,從未成為一個成年人的過程。

孩子用自己會的方式不斷的探索,尋找,嘗試,渴望成為未來的自己,不斷的尋找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更重要的是懂比愛更重要!

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渴望的那些價值觀,需求是什麼,我們才能夠引導孩子用積極的視角,更多元化的思維看待自己,以及和他人,和世界的關系。

溫馨提示:

别着急,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多聽少說

溫和有邊界的溝通

尊重,信任,放手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