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還是“赢了”?

“寶寶,媽媽要去趟衛生間,你自己在這玩積木,可以嗎?”

“沒”。

“寶寶,上衛生間,拉臭臭,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事,如果不去的話,媽媽肚子會很疼的”。

“沒”

“媽媽,答應你,去一小會兒,就回來。寶寶,乖”

“沒”

這是每次我要去上衛生間的時候,和寶寶之間的對話。“沒”是寶寶對事情表示否定态度的回答。按照以往的做法,這個時候的我,會強行的離開,他會邊哭邊跑進來找我,幫我拿紙,然後,拉着我的手,對我說“走,走”。

事後,想想之前寶寶還小的時候,總是抱着他一起去的。可現在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和我一起去,還不讓我走,那就隻能是每次哭嗎?總得想點辦法吧。那就下次提前多花點時間和他好好說吧。可每次發生了,說着說着,就想快算了吧,估計他大一點就好了。

記得《正面管教》關于正面管教工具裡有這麼一句話:“赢得”孩子,而不是憑你的力量“赢了”孩子。

所謂“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這樣會導緻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順從;

而“赢得”孩子,則是大人以尊重的态度對待孩子,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這樣做也會讓孩子慢慢的學會基本的人生技能,如,人際溝通能力,内省能力等。

其實在他說“沒”的時候,我是明白他心裡的想法的,他是害怕和我分開,害怕一個人。但我并沒有表達出來。面對他的哭鬧,還強行離開,實則就是在用行動說明我根本沒有理解他,或者是不在乎他的想法。

那麼怎麼做才能“赢得”孩子呢?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并不代表你認同他的觀點,而隻是代表你理解他的感受。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可以提出建議,直到達成共識。

就在今天上午,這一幕又一次上演了,這次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寶寶,媽媽現在肚子有點痛,想要去趟衛生間,你自己在這玩積木,可以嗎?”

“沒”。

“你是害怕一個人在這嗎?”

“嗯”。

“媽媽,知道你害怕一個人在這,媽媽小的時候也會害怕一個人的。”

這次寶寶沒有吱聲。

“媽媽現肚子疼,需要去趟衛生間。又不想讓你感到害怕,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嗎?”

寶寶,還在低頭玩着積木,沒有作聲。

“那要不你拿着積木在衛生間門口等着媽媽?”

寶寶,依舊沒有說話。

“那要不媽媽邊上衛生間,邊和你一直聊天,說着話,這樣,一直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不會害怕了,可以嗎?”

“嗯”

聽到最後這句“嗯”的時候,我長舒了一口氣,還好我沒放棄,一直在試着和他達成共識。

孩子不當行為的背後,有着真實的信息和想法,當你在處理他的這些隐藏想法時,他才會感覺自己被理解,才會聽你說。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