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女性媽媽教給我的面包與愛情觀

       我出生在東部沿海城市的農村,雖然是農村,但爸爸是村裡中學的老師,媽媽是赤腳醫生,在大部分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堆裡,算是經濟條件很好的,又加上老師的人際關系很廣,不管是鎮上政府的工作人員,還是路邊賣菜的,走到哪兒都有爸爸的學生,别人從小就高看自己一眼,在農村還是有點兒自我感覺高人一等,鶴立雞群、洋洋得意的感覺。

      雖然這樣,媽媽卻一直對給我們的花銷控制的比較嚴格,一來爸媽本身就是農民出身,身上那種吃苦耐勞、省吃儉用的習慣還是改不了,二來就是佩服我媽的一點,她從小就啟發我獨立思考,從來不會說,你要考大學,這樣在城市裡面找到工作,站住腳。反而她會經常問我:“婷婷,長大了想幹什麼呀?是想去讀大學,還是在家裡種地呀?”還在上小學的我哪裡懂得有什麼區别,就單純的覺得幹農活很好玩兒,讀書很枯燥,于是大聲回答道:“我要在家種地,一輩子當農民!”此話一出,旁邊的街坊鄰居笑的喘不過氣來,真是第一次見這麼有“出息”的小孩兒。

       後來慢慢長大了,幫家裡做農活的機會多了,終于體會到當農民的不容易,媽媽再問我想幹什麼的時候,我在心裡默默立下不大不小的志願,就是要讀大學,在城市裡面,找一份不用跟泥土打交道的工作。其實當媽的心裡很矛盾,因為她一直跟我念叨,讀書讀出來了,就離家遠了,父母老了就靠不上你了,要是書讀不出來,在老家随便嫁人了,或者找份普通的工作,離家近一點,以後我們老了,也有個依靠。小時候不懂什麼意思,但當我在南方一個離家裡直線距離千裡之外的城市生活了十年,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終于明白了媽媽的苦心。

       言歸正傳,媽媽除了啟發我獨立思考,自己主動給自己立下考取大學之外,從小也一直跟我念叨,女人一定要自己賺錢,哪怕隻有一個月就一兩千塊錢,也不要在家做全職主婦。當然這種觀點可能來自于媽媽在自己婚姻中的不安全感,也有很多人覺得如果兩個人足夠相愛,一個人賺的又夠家庭開銷,為什麼不能做全職主婦呢?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媽媽的這種感悟也是來源于自己的生活。

       我們家是兩個孩子,姐姐在上高中的時候,爸爸還是民辦教師,工資微薄,心裡可能也有些自卑吧,覺得工資沒有媽媽高,在外人眼裡,可能也經常被指指點點,小時候感覺很少看到爸爸開心的樣子,都是一臉憂郁。後來國家政策變了,爸爸轉成了公辦教師,相當于國家承認的正式教師,工資一下子高了很多,現在回想起來,從那時候起,感覺在家裡說話也硬氣了起來,脾氣也有點大了,媽媽都看在眼裡。這種經濟基礎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微妙變化,媽媽感受到了,也受了一些爸爸的氣,可能就是從那時候起,媽媽也逐漸認識到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道理吧。

       因為爸爸工資突飛猛漲,家裡的日子也明顯改善了很多,我上高中開始,學費生活費就都是爸爸給的了,農民伯伯要賣幾千斤糧食半年才能賺回來的錢,可能爸爸一兩個月的工資就夠了。我和姐也都比較努力,考上了重點大學,開始了大學的求學生活,這期間的學費生活費都是爸爸開銷的。記得我大三的時候想去拔智齒,打電話請家裡支援一筆“經費”,媽媽思考了一下說:“如果現在不影響的話,是不是等你賺錢了,用自己的錢去拔更好呢?”坦白說,聽到自己親媽這樣拒絕自己,内心說沒有意見是不可能的。後來,上班之後賺錢了,用了一兩千塊錢,幾乎是自己一個月一半的工資去拔掉了智齒,才發現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特别是對于習慣了鎮上醫院拔牙隻要一兩百塊錢的人來說,更加是這樣。

       有了媽媽這些主動引導和不停的念叨,在我結婚生子,想要辭職全職在家帶小孩的時候,想起了媽媽說的話,還是堅持認真工作,雖然沒有多大成就,但是每年看着工資肉眼可見的增長,看着孩子一天天地長大,感受到了婆婆家對我這個賺錢跟自己兒子差不多的媳婦的滿意和小心翼翼時,還是由衷地感謝媽媽的引導和提醒。不管别人怎麼鼓吹愛情偉大,我還是相信自己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不管是在家庭還是職場,雖然很難,畢竟這也是這是時代對女性的要求,也不用刻意要求兩方面都做的很出類拔萃,此時媽媽的“差不多”哲學又跳了出來,告訴我畢竟工資不低,在誰來帶孩子這個容易引起家庭争端的領域,也多了一些硬氣和發言權不是?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