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控力》給我們的啟示

  自從有了寶寶“開心”後,自己總是會抽出時間來閱讀一些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為了能夠更了解嬰幼兒和兒童的心理,為了能更好的陪伴開心長大,自己正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又因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身上更肩負着教書育人的使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更應該對得起家長朋友們的那些沉甸甸的信任。今日,讀畢《兒童自控力》這本書,把裡面感觸比較多的地方做一下整理吧,分享給更多的寶爸寶媽和家長朋友們,希望在陪伴我們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大家會有所幫助。

...

  平日裡我們去超市購物,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些孩子買了一樣玩具,還要再買一樣,家長隻要不同意就倒地大哭大鬧;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總會看到一些孩子動不動就打其他孩子;去餐廳,吃飯時總會看到有的孩子自顧自的在一旁玩玩具,身邊的大人給他喂飯……為什麼這些孩子會這樣呢?  其實根源問題就是這些孩子都缺乏控制自我的能力,即自控力。

  從認知神經科學方面分析,人類的大腦分為三個部分:腦幹,大腦邊緣和大腦皮質。    最先形成的是第一層的腦幹,這是最原始的腦子類型,他是掌握食欲,好鬥等的“司令部”,是支配我們沖動行為的中樞。然後在腦幹之上形成的是大腦邊緣,用來支配恐懼,憤怒,愛憎等動物性的感情,然後發布行政命令,這也是我們人類沖動時“亂發脾氣”的根源。最後形成的是最上層的大腦皮質,它掌管人類的高興,悲傷等高級的感情,對自控力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是大腦皮質層的前額區一部分,眼窩前額皮質。而眼窩前額皮質脆弱的孩子與他人交談時,眼睛則不會發光,并且注意力也會不集中,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雖然這樣,不過他的智力水平未必低。

  兒童心理專家把從出生到3歲這個階段稱為嬰幼兒期,這個階段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孩子在3歲時基本完成了腦部的發育。 3歲前是培養兒童自控力的關鍵期。可是自控力并不是一夜之間就能突然冒出來的,從大腦的發育階段來看,1歲之前就應當對孩子進行自控力訓練。在3歲之前,我們不但要重視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更需要重視他們的情緒和社會性發展。

  所以說,3歲前的早期教育并不需要學習多少知識和技能,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玩耍和遊戲,特别是與同伴之間的玩耍遊戲。

  而3歲之後,大多數孩子都會進入幼兒園進行學習和生活。這是我們要明白孩子在幼兒園裡的主要任務,并不是要學習很多知識或者掌握很多本領,而應該側重于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學會和人交往,培養規則意識。懂得分享和感恩等更為重要的方面的教育。因為這些方面幾乎都跟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關。

生活實景:

  1.當孩子通過暴力方式去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等。我們一定要堅決拒絕或阻止這些孩子的不當要求。可能有些孩子不可能一次就聽我們的,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大吼大叫,不要呵斥孩子,要耐心的反複訓練,慢慢就會有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成功的克制自己。

  2.合理飲食不但能夠确保孩子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生理能量,還能确保大腦進行自控時所需要的血糖含量。做到到點就吃,父母做榜樣,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并規定孩子需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其實孩子一頓不吃甚至一天不吃,并不會給他的身體帶來任何傷害。

  3.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孩子的大腦處于不斷發育的過程中,而腦功能的發育大部分都是在孩子熟睡的狀态下進行的。睡眠不足對孩子的成績和情緒都會産生極大影響,甚至會導緻孩子出現一些異常行為。比如容易多動情緒,變得喜怒無常,容易沖動,還會出現暴飲暴食,從而引發肥胖症的。另外,睡眠長期不足還會讓人産生壓力,受到誘惑,注意力也很難集中。父母應當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睡眠習慣,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規律,這樣,他們的生理能量就能夠始終保持充裕的狀态。

  4.讓孩子運動出自控力。運動不僅可以讓四肢發達,更會讓大腦不簡單。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很多部位的發育都跟身體很多部位的運動有關。這裡所說的運動既包括手腳的肢體運動,也包括嘴和面部等肌肉運動。神經學和運動技能學研究專家指出,運動不但有利于生理的發育,還有利于智力的發育。

  我們家長平時應當鼓勵孩子多運動,比如對嬰兒,而要給他們創造坐,站,爬等運動的機會與條件;對幼兒期的孩子要帶動孩子一起運動,如快走,快爬,跑跳等,逐步提高孩子的運動速度,運動反應速度以及靈活性。同時還可以在運動過程中再加入一些遊戲,孩子會更顯感興趣,運動與遊戲父母也參與其中。

  5.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很重要。隻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從根源上對孩子的某些行為和想法進行明确的指導,進而讓孩子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某些行為,提高自控力。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孩子才會快樂的成長。父母不但要傾聽孩子說話,還要學會如何傾聽。①不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而要盡量讓孩子充分地表達他的意見。②不随意打斷孩子說話,在他一時沒接上來時,耐心等一等。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的,當他們在講述自己奇怪的想法時,我們千萬不要打斷他們的話。随意打斷孩子的話,不僅是不尊重他們的表現,更有可能使孩子關閉心靈的大門,從此拒絕與你溝通。傾聽的目的不是看孩子說的對與錯,而是用傾聽的動作來給孩子支持和理解。通過傾聽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感到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孤獨,父母永遠是他們心靈的歸宿。

  6.表揚不是越多越好。表揚要及時,還要指出表揚的原因,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要表揚,更要鞭策。表揚最好在良好行為之後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從而增強兒童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

  7.恰當的批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教育孩子時,批評比表揚還要高深,因為批評一定要講究方法,這是一門藝術,用的好,它比表揚的效果還有用處。(誤區:大發脾氣式的批評,可能會收到短時的效果,但它隻是表面的。)我們父母要做的不要随意批評孩子,并且避免當衆批評孩子。批評孩子要對事不對人,點到為止,教育孩子要就事論事,很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對孩子批評中還要帶有肯定,批評重點不在錯誤上,而是引導到錯誤行為進行補救。有的父母批評孩子時,沒有指明改正的方向和具體方法,隻是單純地指責孩子這不對,那也不對,孩子聽了大半天之後,還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做,這種批評是沒有用的。

  8.父母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如果希望孩子能幸福的成長,家長就要努力和孩子進行積極且肯定的溝通,傳遞給孩子的溫和積極的情緒越多,孩子越能感受到情緒上的安定。

9.嬰兒的認生現象。孩子出生後快則從6個月起就開始認生了,即對陌生人會感到害怕。認生現象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6個月到2周歲,這個階段是形成親密感的關鍵時期,此時家長應該更重視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這個時期孩子很喜歡各種遊戲,包括模仿爸爸媽媽的表情,所以陪孩子一起玩耍時,應幫助孩子體驗各種情緒。孩子在和父母一起玩的過程中,會表達出更豐富的情緒,并從父母做出的積極回應中感受到積極的愛意和紐帶感。(應對方法:父母先和陌生人友好的交談,陌生人在抱孩子之前先遞給孩子玩具,以表示親昵那孩子的認生程度就會減輕許多)。

  10.  9到12個月,同孩子分享想法和情緒。當孩子到了九個月大時,就能分辨出别人是否接納自己的情緒了。如果不想讓孩子在情緒上感到不安,那就要鼓勵孩子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再哭的話,警察就要來抓你”之類威脅恐吓的話語,這樣隻會增加孩子的焦慮,不但于事無補,還會讓孩子的抵觸情緒更加明顯。

  11.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參與。有時候不妨邀請其他年紀相仿的小朋友來家裡玩,通過遊戲的過程降低孩子對陌生情境的敏感程度,讓他知道并不是隻有爸爸媽媽陪伴着自己才是快樂的。此外,孩子心愛的玩具是最好的陪伴者。

  12.正确看待孩子最初的獨占欲。嬰兒到2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形成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對客體的概念如“你的”.“他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對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隻要感興趣都認為是自己的。如我看到的就是我的;你的東西,如果我喜歡,那就是我的;一旦我拿到了,就永遠屬于我……這些“法則”在大人的世界裡顯得幼稚可笑,可是在尚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期,孩子心中這些想法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家長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個人所有權,如果每買一次東西都告訴他,這是專門為他而買的,這讓孩子的獨占心理會更強。要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當孩子的行為有進步的時候,應當立即給予表揚或獎勵,來強化這種好習慣。

  13.孩子之所以喜歡看電視或者玩電子遊戲。大多數時候是因為覺得沒有更好玩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人。家長或同齡夥伴陪伴導緻的,因此,家長平時應該多花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

  又已經到了深夜,很享受這種書中遨遊與思考的時光。但為了讓大腦好好休息,保證每一天都擁有旺盛的精力,所以今天就先整理到這裡吧,未完待續,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晚安,世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