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孩子的性格裡,藏着父母相處的方式

文|愛讀書的膽小鬼

原創作品,抄襲和洗稿必究。

...

大家,在生活中,肯定有面對自家孩子,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制勝法寶。

我記得我小時候媽媽對我的辦法就是,先嚴厲的,遇到我做的做錯的事情,先嚴厲的教育一頓,然後,過一會兒,等到吃飯的時候,又會叫我去吃飯。

或者,更簡單的的辦法就是,媽媽要求我,聽話,不哭不鬧。隻要,按照她的要求做到了,她就會滿足我一切的要求。

所以,造成我讨好别人,特别懂事的性格。這讓我想到了,家庭劇《以家人之名》中,淩霄也是這樣的性格。

該劇,講述了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系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愈了内心的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成為了更好的人。

...

這部劇的劇本,是原創劇本。在2020年8月10号在湖南衛視首播。不得不說這部劇,真的讓人很感動,但同時也讓人再次把關注的點,聚集到原生家庭。

蒙台梭利曾說過,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所以,在看劇時,我心裡一直挂念着淩霄,他很懂事。但是,給人的感覺,很讓人心疼。

每次,在爸媽吵架的時候,就會對淩霄進行指責。這時,他就會躲得遠遠的,跑到樓道裡,坐在樓梯上進行看書。他心裡面很愧疚,因為他的失誤,讓妹妹不幸去世。

所以,當尖尖喊他,去自己家吃飯的時候,他不回答,也不拒絕。當媽媽睡醒之後,發現沒給他做飯的時候,他反過來安慰媽媽,說他很喜歡吃泡面。

這一切的做法,是因為,他害怕媽媽生氣,對他進行責備,害怕媽媽拒絕他的請求。

...

因為,在情緒傳遞過程中,有一個“踢貓效應”。當一個人對弱于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時,會産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它由金字塔頂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最弱小的那一個,會成為無處發洩的受害者。而在家庭單元裡,孩子就是那個最底層的受害者。

所以,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孩子活的比較小心翼翼。

01 父母當着孩子的面,進行争吵,造成孩子的噩夢

當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孩子跟媽媽說,媽媽媽媽,媽媽說,哎呀,我的大寶貝,你今天想吃什麼呢?當媽媽心情不好時,孩子說媽媽媽媽,媽媽說,你一天别老媽媽的,煩死了。

...

所以,當一個孩子,接收了太多太多來自于母親的垃圾情緒,又沒辦法用同樣的方式反饋給母親的時候,心理就已經開始“變異”,性格也随之而變。

也許,不止一個母親,像淩霄媽媽一樣,對很多母親來說,孩子是個隐形的“情緒垃圾桶”,在無形之中一點一滴地傳染給孩子,稍有些不順心,就拿着孩子出氣。

就像,童話大王鄭淵潔所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而最關鍵的,就是母親情緒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所以,淩霄近幾年的性格變化越來越明顯,原來多活潑能動的一個孩子,見人就笑,現在又内向又自卑,渾身上下一點精氣神也沒有。

這一點,李爸爸也發現了。因為,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好的、壞的、你想教給孩子的、你不想給孩子看到的,他們都會一一留意。

...

​就像《少年說》中,一名六年級的男孩,學習成績一般,爸爸媽媽經常為了他的學習吵架,甚至提到了離婚。他自責說,如果我學習好父母就不會吵架了。

很多父母認為,也許我們就是吵個架,對孩子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在孩子當時的心裡,是天崩地陷。

因為,母親情緒帶給孩子的痛苦,是長久的,有些人直至成年已婚,還逃脫不了,沒有安全感。

在一個屋檐下過日子,夫妻雙方發生分歧,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我們可以選擇以溫和的方式解決問題。

為人父母,我們所能做的,除了竭盡全力給孩子創造較好的教育環境外,也要努力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

...

婚戀專家約翰·格雷說:“夫妻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親子關系的好壞。”所以,幸福的家庭,必然有個基本的前提,是爸爸愛媽媽。

02 夫妻關系的不好,丈夫不尊重妻子,直接影響到親子關系

爸爸,在中國家庭的作用幾乎是缺失的。很多家庭的爸爸,一回家就打遊戲,一躺下就叫不醒,一帶孩子就喊累,一打掃家務就說不會做,媽媽們無奈又委屈,情緒又該如何穩定?

淩霄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工作很繁忙,根本顧不上與妻子,還有淩霄進行溝通。每次,淩霄的媽媽發脾氣的時候,他都會選擇一聲不吭,保持沉默,或者幹脆躲出去。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做反作用力。很多男人時常抱怨,自己的妻子不夠溫柔,體貼,像個潑婦一樣。不如先想一想,媽媽的絕大多數垃圾情緒,都是爸爸逼出來的!

...

不是,隻有賺錢工作才是養家,教育孩子、陪伴妻子、分擔家務、處理好家庭關系也該是“養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名的婚姻問題專家艾格裡奇博士,在30多年的婚姻咨詢工作中發現,經營家庭和婚姻的真谛,是愛與尊重。

一個真正愛妻子的丈夫,會懂得尊重、愛護妻子,尊重妻子對家庭的付出,尊重妻子情緒化的表現,尊重妻子的關愛,也尊重妻子的埋怨。

李宇春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就被問到“父親給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她不假思索的回答:“愛我媽媽。”

隻有如此,媽媽的情緒才能穩定,孩子的性格,才能不因糟糕的家庭關系而扭曲。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要麼和父母,不知所言,要麼沉默内向,要麼不願和父母對話。歸根究底,都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因為讓孩子變得太懂事了。

03 父母讓孩子變得自責,太懂事,目的隻是為了去讨好父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從小得不到足夠關懷,不得已變成一個懂事,體諒他人的人。

其實,懂事的孩子内心并不快樂,目的隻是為了去讨好父母。所以,我們不能忽視的孩子内心真實的想法,把所有的一切當做是理所應當。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

就像,鄭爽在節目當中說過,她特别羨慕能大聲哭的人。因為,他的媽媽從來不允許他哭,告訴他,哭是一件令人很讨厭的事。

所以,造成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說沒事,我很好。因為,害怕擔心自己,露出負面情緒,會讓人讨厭。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比如說,不會相信,有人真的愛他們,不自信,害怕與人進行沖突,也不想去解決問題,盡力的去讨好所有人,不懂得拒絕别人。

雖然,媽媽後來承認,沒有責怪淩霄,可淩霄卻始終承擔着自責所帶來的恐懼、失眠、噩夢,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敢讓自己快樂。

...

樊登說: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三根支柱是,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成長型心态,這三者缺一不可。

自責與愧疚,讓孩子的内心并不好受,承受着煎熬。為了消除這種負面情感,孩子不得不拼命壓抑自己,生疏地迎合大人的情感,變得很懂事,永遠不敢表達真實的自我。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描述了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幹涉,而是懷着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态度進行商量。

04 蹲下來傾聽,支持孩子做自己,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以家人之名》裡,尖尖考了全班倒數第二,但是,李爸爸卻絲毫不生氣,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她和李爸爸在讨論臭襪子的問題。

...

所以,他發現,尖尖成績不好,但是喜歡畫畫和雕刻時,會全力支持他。

蔡康永說過,爸爸媽媽對小孩,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得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所想要的樣子。

所以,李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主動地蹲下身體,跟孩子講話。因為,蹲下來,才能讓孩子用平等的眼光,與他們進行交流。

堅持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就會讓彼此得到尊重,一起成長。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我們應該尊重他,在意他的想法。

...

而不是,同樣像齊月明的媽媽一樣,總是想控制她,從穿什麼顔色的衣服,到吃什麼樣的飯菜。

所以,孩子的人生很重要,但是心理需求更重要,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蹲下來傾聽支持孩子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今日話題

你是否因為太懂事了,而變得面目全非?歡迎留言讨論。

-END-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