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定居國外,請将父母接過去生活,讓他們的晚年多一些溫暖

01

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帖:

假如你選擇了定居國外,建議你把父母接過去一起生活,因為你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如果出國定居,一定會帶你一起走。

是呀,父母的晚年同樣需要得到孩子給予的溫暖和關心。

感慨之餘不禁想起一部“靜電影”《初見》裡的一些場景:

男孩年少離家出走,獨留年邁的阿婆在偏僻的小山村生活。多年以後,男孩歸來,阿婆卻已經離世了。

男孩此刻才發現,自己已走遠,再也回不去遙遠的昨天,真的不知道,阿婆這些年是如何一個人度過漫長而孤獨的深夜。

如果你此刻遠在國外,不妨想一下,也許有一天你的父母突然離去,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雖然他們在外人面前說起你的優秀,滿眼都是驕傲,其實他們的内心更多的卻是一份無奈和苦澀。

孩子優秀,父母眼裡滿滿都是光,但晚年時的凄涼的确又讓他們内心很無助。

...

02

我認識的一個老阿姨,以前是一位老師,她和老伴有兩個女兒,從小就很優秀。上大學時拿獎學金拿到手軟。

後來兩個女兒又去了國外讀博,最終在國外結婚定了居。

女兒在國外生活的很幸福,她和老伴在國内生活的也很滋潤,兩人退休後國内國外到處旅遊,很是潇灑。

然而,人終究有一天都會老去,70歲時,和她朝夕相處陪伴在身邊的老伴去世了。

從那以後,她一個人獨居在空蕩蕩的大房子裡,常常睡到半夜就驚醒過來,她告訴鄰居,她真怕有一天自己一個人死了臭在家裡都沒人知道。

所以,最後她決定去養老院居住。她說,雖然養老院住起來沒有家裡自在舒适,但至少在那裡身邊有人氣,而且就算自己老了一命嗚呼了,也有人能照應着,及時通知她的兩個女兒。

有時候想想真的很心酸,明明有子女,卻還要期望着自己過世後,由外人去通知子女自己的死訊。

03

不管你身在國内還是身在國外,都要明白一點,親情真的需要不斷去維系,不然時間久了,子女和父母之間就成了陌路人。

多少子女在國外的老人,10幾年見不到子女,給出的理由不是太忙就是嫌機票太貴,直到父母去世時才回來出席一下葬禮。

...

10多年未見,見面時已人隔陰陽,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能在父母過世時回來再見一面,也還算心懷孝心,但也有一些人就連父母去世了也不願意回來見父母最後一面,就更讓人匪夷所思。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報道:

有一位老人,90多歲,妻子早逝,唯一的兒子也在美國定居。還好老人是著名的專家,退休前是局級幹部,所以家裡住房條件也好,還有政府專門為他聘請的免費保姆照顧他的日常起居。

老人家性格比較孤僻清高,平時也不和外人來往。後來去世時,是原單位的工會幫助料理的後事。

老人去世後,他的兒子因為身體不好沒有回來,寫了委托信給老人的單位全權處理,包括房産和存款。

是什麼原因讓老人的兒子竟然連千萬遺産都不願意回來打理?隻能說他和父母分開太久,彼此間早就沒有親情了。

04

有網友看完報道評價說:

真是不可思議,千萬财産都不管不顧的真是少見。

這樣的事确實是少見,但的的确确發生了。

...

其實,親情漠視早已成為兩代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就像我大姑家的鄰居,今年92歲,住在養老院裡,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安了家,一年定期回來一次,但最多隻待一星期,無非也就是給父親買點吃的用的。

他的女兒自己也說,現在她和父親的關系還沒護工親近,每次她回來看父親,如果護工不在,父親就不吃飯,非要護工來了才乖乖吃飯。

誰說不是呢,父母和子女一年都見不上幾回面,親情自然也就慢慢淡漠了。

所以,當年輕人移居國外的同時,也就意味着和父母的親情在慢慢割裂。

特别是獨生子女的這一代,真的不得不在選擇時也為父母将來的養老問題,做好設想和打算。

不要讓父母年老時,隻能在一個個孤獨的夜晚,拿起從你出生到滿月到上學再到大學畢業的照片獨自流淚。

最後希望那些在外追求夢想的遊子們,再忙也别忘了時常回頭看看父母,因為他們正在漸漸老去,他們也和你小時候需要他們一樣,需要得到你的關愛和照顧。

春節快到了,有空就回家看看他們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