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班(更新版)

課外班價值=收效(知識,放松,拓展...)— 投入成本(時間成本,單人或多人精力成本,金錢成本....)

...

LynnLing在唱歌

記得看完點個贊,鼓勵一下我 :)

開學後進入初中的這兩個周六逗哥和我都是不輕松的。唯一不錯的是早上逗哥可以睡到八點。9:30曆史課(就是暑假因為各種對未知不确定性的擔心,而報的那堆課程中的其中一個)上到11:30,加上完成作業上傳筆記差不多12點。我…在11:30準備午飯,12點和逗哥無縫銜接上,我們15分鐘左右吃完午餐要出發趕12:30在日鄉地鐵站和逗哥的同學母子倆彙合,相約去海澱黃莊上13:30數學和18:00的物理課。結束課程到家基本就要晚上九點了。

...

葷素搭配的午餐

初一學生參加各種數學課外班倒是不奇怪,但物理課好像一進入小升初階段,身邊的家長就都在給孩子報名暑秋物理課,詢問上屆家長也都說他們自己初一甚至更早之前就報了物理課,可是校内是初二才開始上物理課的。

在北京好像校内和校外一直都不同步,而且不同步的差距還很大。比如說數學,我聽到特别超前的孩子初一已經學完了初中的課程,初二學完了高中的課程。比如物理化學,四五年級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起步了。我一直覺得那些都是超常兒童,自己的逗哥是普娃,還是要按部就班的跟着校内節奏走,學有餘力再拓展,可是又很難不被帶節奏,進入初中後時時都在提醒自己,不要被帶節奏,不要被帶節奏,可還是會手抖。

這一天下來,大人孩子披星戴月的回到家,疲憊,壓悶席卷着身體。一個晚上,孩子們上課,我們兩個媽媽就圍着海澱黃莊繞圈圈健走減肥,這裡坐擁着全國最頂尖的大中小學校,更隐藏着千餘所一席難求的課外拓展機構。我們一邊狂走甩着身上的肉丸子,一邊讨論,話題莫不過是現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後,校内課業重了,之前報的課外班要不要留,還有好的課外班要不要報,要怎麼組合着報。。。

後來腦風暴出一個小的實操tool——價值方法(我姑且先這麼叫吧),或許可以在家長對已有課外班的取舍來進行判斷方面起到抛磚引玉的功效。

...

海澱黃莊

回到家和逗哥仔細訓問了這兩周史地生校内外進度和重合度。

如果把課外班價值 = 收效(知識,放松,拓展等因素...)—  投入成本(時間成本,單人或多人精力成本,金錢成本等因素....)

收效和投入成本因素可根據自家情況增補列出,甚至輔以重要性系數。然後繪制成兩列數行的表格,兩列分别為收效和投入,每行列出收效和投入的相關各因素,要盡可能的全面,這樣完成後,我們就可以直觀的顯現出該課外班的終值價值。如果想做完善增補的話,還可以增加一列可替代項。這個小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堆感性焦慮未知中,透過數據稍微理性的思考。

例:由于這三科是網課,價格時間所耗精力基本一樣。上課一個半小時,課前回顧課後複習及筆記作業提交一個小時,一共需要兩個半小時(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估值)。最後得到的收獲是:

曆史和校内重合度極高,或有少量拓展,收獲了一個半小時的聽書放松,但要附加一個小時去寫筆記操作APP交作業等,逗哥又說但為啥不出去戶外放松呢?

地理和校内重合度高且基本同步,連預習的作用也沒達到,兩個半小時是和校内完全重複性工作。

生物更糟糕,由于進度差造成他對知識概念的混淆,而且要在一個半小時内把校内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的知識點快速堆積,反而思維更混亂。

經過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分析之後,我們果斷的在APP上面申請了退課退費。

課外班如果抛去讓人心安成分的價值系數(此系數因人而異或大或小),我想最應該的是,從在這個課程上到底收獲到什麼,孩子吸收到什麼來進行衡量和決定吧。

決定完退課後,我想逗哥再也不會發生像上周三心态崩了的情況了吧(點擊詳見《教師節》的随筆記錄),周五晚上也可以安心完成校内周末作業了吧,周六上午也許可以增加校内課程的查漏補缺了吧,一切可以不用那麼趕場了吧。

而且好像也并沒有損失什麼。

==================

補充一些想說的:

本文沒有任何對教育機構,課程體系和老師的評價之意,而是想展示這個價值分析法小工具的思考角度,并模拟了逗哥的情況做了一個案例,也請讀者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分析孩子自身情況,在孩子學有餘力的情況下,找到最匹配孩子的課輔。

逗哥暑期史地政生收獲很多,最值得highlight出來的是,課程體系中的課前回顧,課後總結,極速作業評價,群内筆記展示學習,以及助教老師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式追蹤,都非常非常的到位,這是必須點贊的。

而我希望逗哥能夠從這個課程中得到不僅是課程本身涉及的知識,更希望他獲得的是課程設計到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這兩周對逗哥跟進網課的觀察,他可以完全掌握節奏,課前課後測都是全對,筆記清晰無誤。那麼我從而判斷的是,他在校内學習時也會掌握這樣的方法以及飽有這樣的學習态度。這些都是在暑期課程中收獲到的,故而案例分析秋季課程收獲結果中并沒有體現出來。可能誤導了讀者認為課程本身沒有價值才退課, 那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了。我希望的是大家掌握某種方法而不是結論本身,這也是我在培養豆哥學習過程時強調的,我們要從老師和課程那裡學到的是方法,提升的是能力而不僅僅隻是這堂課上和老師傳授的某些知識點。

還有就是有外地的朋友問到我為什麼史地政生也要這般補習學習,是源于北京在全面推廣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2021年北京新中考改革政策已下達,從2021年起北京中考總分由580改為66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均為100分,體育40分,物理、化學、生物、曆史、政治、地理均為80分。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地理在初二結課,選擇分數最高的學科計入總分;化學、曆史初三結課,同樣擇高分計入總分;最後,加上中考體育分就是總成績。

這一改革很明顯就是要讓考生兼顧每一門科目,不能選擇性放棄,更不能出現偏科現象。

也希望還沒關注到這一新政變化的家長,千萬不要與我們過去的認知,給孩子傳遞語數英是主科,其他是副科的概念。否則從短期目标而言,三年後會有很大的麻煩,偏科造成的考分缺失對應對中考非常不利;從長期而論,現在副科的課程設計都是知識面廣,有内涵又實用,提升孩子素養的好課程。絕不是我們小時候那些背背背的枯燥課本,我想學好這些學科的孩子将來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