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學:共情能力在親子管教裡的運用

  周末相約在小公園,參加小顧同學班上的兒童劇排練,不料卻被一個媽媽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給吓到了。

  劇本的台詞不算短,孩子們練了幾遍就開始心不在焉玩鬧起來,媽媽們隻好各自上前“降服”自家娃。一個看起來文文靜靜的媽媽,雙手環抱在胸前走到女兒面前,說了幾句,不由分說掄起右腳踹到女兒大腿上,那雙尖頭皮靴結結實實地砸在弱小的身體上。

  小女孩真的不再貪玩了,連一旁圍觀的其他媽媽也都吓得一時間不敢言語。後半程的排練進行地很順利。

  親子管教的方法,千人千面,我們無權對别人家怎麼教育孩子指手畫腳。

  我的一個大原則是:孩子雖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大人的附屬品,不該被大人的意志操控。做到對孩子共情,就是确實把他一個獨立的人看待。


一、替他說出他的情緒

  傍晚間小顧同學覺得腳趾奇癢無比,脫了襪子一看,原來大腳趾和二腳趾的指縫間裂了一個大口子,隐約看到鮮血往外滲出。

  不看還不要緊,這下可好了,“哇”的一聲哭出來,吃晚飯的食欲都跑了。

“好可憐的腳趾呀,果然都紅了,還在流血呢!”

  他又“哇”的一聲哭得更帶勁了。

“怪不得你要哭了,一定很疼吧?要是媽媽的腳這樣了的話,肯定也疼死了。”

  嘿,此話一出,他像是疏通了心結,立刻止住了哭聲,冷靜地向我解釋:原來這并不是單純的疼,而是又癢又疼。

  安撫壞情緒,就是管理下水道:它需要一個出口,疏通它。


二、謝絕“知識的詛咒”

  按着小顧同學的描述,我猜測大概是腳藓(多麼樸實無華的一個詞)。遂建議說明天去看醫生,于是第二輪拉鋸戰又開始了。

  “我不要看醫生!會痛的,嗚嗚嗚嗚……”(大哭大法好)

  “讓醫生看一下是什麼病,才會好呢!”

  “不——我——不——要!”

  我給他擦了擦眼淚,試探着開口說:“你知道你為什麼會覺得痛嗎?那是你的身體在向你發射神秘的信号呢,它在悄悄地跟你說'你的腳不舒服了,要請醫生幫你檢查呢',我們每個人都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對嗎?我們接收這個神秘的信号好嗎?”

  這一番歪理,果真說動了他。

  我想:要是我一闆一眼地強行解釋腳藓的事,也太不可愛了。越是在大人看來是常識的知識,就越容易發生知識的詛咒,人一旦習得了某些事,就很難想象不懂得它了。


三、警惕一些高危句式

  前兩項的意識牢記心中,也就很難再跳入危險句式的坑了:

“不許哭!”啦,

“再哭我就生氣了!”啦,

“别人都會了,你怎麼就不會……”啦,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還XXX”啦……

  當然現實中,難免會翻車,畢竟爸爸媽媽并不是兩部共情機器。就算偶爾打了臉,說了不該說的,誰還沒犯過錯呢麼?尊重作為父母的人性,和尊重孩子的人性,道理是相通的。


寫在最後

  生孩子這件事,有多少人懵懵懂懂地上了車?直到每個想獨立自主的夜晚都被榨幹,才老淚縱橫地唱出那首:“時間都去哪了?怎麼吧唧一下就九點了?深夜情懷,無處安放了,轉眼性生活要泡湯了......”

  其實我想對那位媽媽說:孩子們也無奈,如果他知道他隻是爹媽感官之樂的副産品,會是什麼心情呢?你們把他帶到世界上來,并沒有事先征得他的同意啊。

此生有緣成為至親,用心相處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