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是家人,才不要惡語傷人啊!

有一次,丈夫的一位發小到我們家吃飯,在談到對未來的規劃時,發小鼓勵丈夫大膽點,做點投資之類的。

我們還沒來得及開口,一旁的婆婆已經脫口而出:“他不行,他膽小得很,人沒用。”

聽着這話,顯得我家婆很“兇”,很“惡毒”,連自己的兒子都這樣打擊。

其實,她是一個很善良的老人,日常生活中對我們慈愛有加,内心裡也是非常認可自家兒子,以他為傲的。

但人性複雜。善良的人不代表說話就一定“好聽”。相反,他們也有尖酸刻薄的一面,而且是打着善良的名義。

婆婆的口頭語往往是“我這人就這樣,也就說說,沒惡意”、“我的心是好的,心裡當然是想你們好的啊!”或者“我是你誰誰,說都不讓說了?”

……

如果全世界範圍内舉行一個“最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的比賽,我們的父母們一定名列前茅,并且他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國人天生有一種“謙虛”精神,對于别人的贊美總不太自信,不太好意思。

到了父母這裡,就變成對孩子的經常性的打壓、各式否定。

他們一則是覺得不能過多表揚孩子,免得他(她)驕傲。

二則是自己也是在這種語言環境長大的,沒有具備“好好說話”的能力!

三則覺得自己同樣從小經曆“語言暴力”,但現在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嗎?

所以教育小孩就要從小打擊,不聽話就棒棍伺候,這樣才能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像我婆婆,雖然她人很好,但一遇到事情,大部分都會習慣性地先否定一番,再開始正常交流。

久而久之,她的兒子,默認了她的行為,同時也習慣性地模仿她,成為她。

比如,他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對我們的女兒,有時會顯得非常“嘴賤”,“沒用”、“你能做什麼”等話周不時脫口而出。

有次女兒拿着考了100分的試卷高興地給他看,小小的臉仰起,滿是等待表揚的期待。

但他看一眼,張口就來一句:“一次考一百有什麼了不起?你要次次考一百才叫真本事!”

作為成年人,我能理解他是不想孩子因為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而驕傲,因為平時孩子的作業做得并不算好,考試也經常粗心大意導緻失分。

但我仍然痛恨這種打壓式的鼓勵。不是正因為不夠好,才需要持續性的鼓勵嗎?

那刻我仿佛聽到女兒的好心情像崩塌的高樓一樣,頃刻間轟隆隆地倒下去。

我跟他争論過好多次,不要打壓我和孩子,我們很反感。

但他不這樣認為,認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現在連女兒也受我影響,變得跟我一樣敏感了。

如果她連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怎麼承受得了社會上的拷打錘擊?

這點我非常不贊同。人這一生,可以說,從小到大,會不斷遭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打擊。

這些打擊的人中,可能有親戚,兒時玩伴,同學,隊友,同事,鄰居,老師,領導,長輩,各類陌生人……

但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孩子最親最信任的人,就無需再湊這個“熱鬧”了。

為人父母,隻需好好愛他們,鼓勵他們,教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愛這人世,以及對抗挫折和失敗的信心,就已經足矣!

因為孩子在離開父母和家之外,再難得有人會關心他們,顧及他們的情緒,所以家人才更應該好好說話,不要惡語相向。

所以,何苦一定要在孩子心裡插下一根根刺,還美其名曰“訓練孩子”、“為了孩子好”……

孩子是你們生的,卻搞得好像仇人一樣,非要用惡毒、刻薄的話去訓斥他(她),摧毀他(她)。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刺會一天天長大,變長,不但刺傷自己,還刺傷種下這些刺的你,周圍的人……

對一個人進行經常性的打壓和否定,隻會帶來更深的自我否定、委屈、抑郁、膽小、自卑、敏感、暴躁、恨和懼怕。

人确實是在逆境、遭遇挫折時會成長得更快,但這個挫折,絕不應是來自父母的各種“語言暴力”,各種冷嘲熱諷和貶低。

愛和鼓勵、尊重,才是遇事勇敢、不脆弱的堅強後盾。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