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要慢下來

1

回想疫情期間有這樣一件事,一天兒子上網課有些倦怠,晚上老修準備好了晚飯,恰巧是兒子最喜歡的涮羊肉。

我一邊瞅着兒子喜歡吃的食物,一邊看着微信群裡不停催作業的信息裡反複跳出兒子的名字,心急如焚。

“完不成作業就甭想吃飯了。”我心想在美食面前,我就不信你不乖乖地完成作業。

可兒子像是鐵了心似地說:“不吃,也不寫。”

我們和女兒故意動作誇張地去布置晚飯,可兒子像一攤泥軟在沙發的角落裡。我心裡竟出現了這樣的想法:“咋就那麼沒骨氣啊!趕快寫完就那麼費勁嗎?”

後來老修坐到他的旁邊聊了幾句,然後走進廚房,對我說:“孩子今天不想學,就不學吧,咱們大人有時候還會懈怠,更何況是個孩子,一家人開開心心吃飯啊!”

聽他這麼一說,我突然有點能理解孩子了,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也默認了他坐到餐桌旁。

在老修的帶動下,一家人餐桌上的氣氛像往常一樣。

飯後,我問兒子今天怎麼了,兒子說:“本來就愛運動,天天悶家裡确實有些煩躁,對網課也産生了厭煩情緒,想放松一下。”

我向兒子表示理解,并且抱了抱他。孩子還主動說明天一定把作業補上。

事後,我很感激老修的及時出面為孩子說話,也很佩服老修的智慧。

再看看自己,有時候太急了,恨不得孩子能利索地做好每一件事,催着孩子寫作業,趕着孩子做家務……仿佛孩子沒有按時做完所有的事,就會後患無窮,有個急性子的媽媽,光顧着低頭趕路,把孩子當成沒有情感的機器,其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大家想想,偶爾的不完成作業和被爸爸媽媽忽視哪一個會造成心理上的陰影?


 2

台灣女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短短的幾句話間充滿了教育的智慧,教育是慢的藝術,面對孩子,我們需要從容的等待,在孩子身旁陪伴他靜靜的成長。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一項慢速作用的過程,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樣,而要想很好地觀看這個世界裡的風景,“慢”是最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可是現在的父母是生怕孩子慢下來的,孩子慢,就怕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于是家長捏着一把汗,一副躍躍欲試沖向戰場的模樣。

孩子在急躁父母的催促下,要麼變成隻顧工作,麻木的機器一樣;要麼油鹽不進最後幹脆甩手不幹。

所以我們家長要放下自己的執念和控制,讓孩子慢慢地去體驗自己的人生,從容地去聞一朵花,自在地去欣賞每一副畫。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急不躁;在孩子需要喘息的時候,充分理解,世界那麼大,路還那麼長,親愛的孩子,你真的可以慢慢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