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國詩詞大會》,你知道怎樣對0-7歲寶寶做文學啟蒙嗎?

“哎,你最近看《中國詩詞大會》了麼?”

“你看看蒙曼、董卿,還有之前那孩子武亦姝,一個個出口成章,你說人家怎麼這麼有才?”。我的一位同事有感而發。

“怎麼,羨慕人家啦!這得從小培養,你女兒四歲,正是培養的好時候!”我笑到。

“對了,聽你這麼一說,我想起一件事來,我覺得我女兒還真有戲!哈哈!昨天我從幼兒園把她接回來,走到小區東北角,看見一棵臘梅樹,上面有幾個花骨朵兒,我女兒問’媽媽,這就是牆角數枝梅嗎?’我聽到心裡一驚,都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同事一臉驕傲的說。

”媽媽,這就是牆角數枝梅嗎?“多麼有靈性的孩子,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發問呢?我相信,每個孩子心底都種着一顆文學的種子,那麼該如何呵護和培育這顆種子,才能使你的孩子有朝一日成長為一個靈魂深刻、香氣四溢的人?

我自己的寶寶近3歲,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要想啟蒙孩子的文學興趣,我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如下五點。

1、 身為父母,我們自己先學習儲備。作為父母,建議大家提前做些功課——把适合寶寶各年齡段的古詩詞,溫習一遍,存于腦海。許多父母,覺得這是一項大工程,其實不然,首先耳熟能詳的詩詞,我們基本都學過,重新溫習隻是避免有些地方記得不牢或記得不準;其次,并不是一次性把三百首唐詩都複習一遍,家長也要有一個學習計劃,比如兩天溫習一首,時間長了,還給老師的知識就又回來了。

2、 置身情景,把詩詞講給孩子聽。教孩子古詩詞,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直接拿着《唐詩三百首》一首首念給孩子聽,更不要強制孩子每天背會幾首詩,甚至還到點驗收。這種方法之下,孩子記住的隻是文字,且是沒有溫度的文字,體會不到詩人的初心,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思想、情意,長此下去,即便會誦詩萬首,也僅是一個詩詞收錄機,做不到活學活用,也提升不了文學造詣。

對此,建議大家一定鍊接實際場景,應情應景讀出詩句。比如,今年夏天,我帶女兒去望京公園玩,正趕上池塘荷花盛開,一眼望去,滿目粉紅。

...

當時,我就自顧背起來“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

待我說完,兩歲半的女兒問“媽媽,你說什麼呢?”

“我在讀一首荷花的詩,你看這詩裡寫的跟池塘裡的荷花一樣嗎?”

“誰寫的?他為什麼寫?他也是在望京公園寫的嗎……”

緊接着,十萬個“為什麼”突襲過來,我一一承接,有拿不準的随時查手機,但都會耐心給她解答,答案不需要很深很細,但我認為有客觀答案的還是不要錯,不要覺得孩子小,随便一說她也記不住,其實隻要是輸入到孩子大腦的信息,或多或少都會留下痕迹。

女兒問得差不多了,她說“媽媽,你還說這個詩!”

我答應了她的要求,但後面不僅是“說”了

3、 和孩子一起把詩詞唱出來。接着上面的故事,我當時突發靈感,想到天籁女孩韓甜甜翻唱的《楊花落盡子規啼》,這是女兒特别喜歡也唱得很熟的一首歌,于是我套用這首歌的曲調,把這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唱了一遍。女兒一聽,來了興緻,要求我開啟單曲循環模式,一遍一遍,大概循環了四五遍,此前隻字不開口的女兒開始跟我哼唱起來,後面越唱越起勁兒,幹脆在池塘前的廊亭裡邊唱邊舞起來。回到家不出三五天,女兒就把這首詩倒背如流了,确切得說是倒唱如流了,我覺得也沒錯,詩歌詩歌,不就是詩既是歌,歌也是詩嗎!

...

唱詩這種形式,會讓孩子覺得輕松有趣,也能幫助記憶。

4、 陪孩子一起把詩詞畫出來。蘇東坡贊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覺得除了詩歌不分家,詩畫也不分家。除了唱歌以外,畫畫也能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就像《詠鵝》這首詩,如果孩子平時鮮少看到白鵝浮水,你就可以陪她一起,對應詩中的描繪把白鵝畫出來,不求其畫多好,隻要逐句構想了畫面,再親手勾勒在紙上,就是一次深度體會,孩子也能因此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得更牢固。

...

5、 和孩子一起聊聊詩詞中的趣事。随着孩子慢慢長大,儲備知識量越來越大,思考能力也越來越強,他們會冒出不少自己獨特的看法,就像前面同事的女兒問到“這就是牆角數枝梅嗎?“哪怕像我女兒僅有兩歲半,也會時不時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她每次看到寬闊一些的水面,都會不由唱起“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比如她會就《三字經》裡的一句話困惑不解——“媽媽,是苟不教,還是不狗叫,狗狗到底叫還是沒叫?”

...

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姿态探讨聊天,越探讨,你們彼此的知識面就越寬,越探讨興趣越濃。古語有“教學相長”,無論你是孩子的老師,還是孩子是你的老師,你們都在互相滋補。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