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邊哭邊彈鋼琴太殘忍?讓課外班超越興趣,孩子才能學有所成

林永健帶兒子林大竣參加過一檔節目叫《老師請回答》。主持人問大竣都上了什麼課外班,大竣說樂高遊泳和鋼琴。主持人問他,為什麼要上課外班?大竣說,“上學的時候老師發了一張表,讓填特長是什麼。我要是不學鋼琴,特長這一欄就得空着。”

這個樸實無華的理由讓現場觀衆哄堂大笑,也讓我想起我上學時填表的窘境。每次填特長,都會絞盡腦汁想好久,還是沒有答案,最後在表格裡無奈的填個“無”。

不想讓孩子有跟我一樣的窘境,我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課外班,遊泳鋼琴機器人啥的。但每次别人問我給孩子報了什麼班,我都會很收斂的說,就報了一兩個,報着玩的。

...

image

我這麼低調,是因為不想看到别人憐憫的眼神,“這麼小的孩子上這麼多課,多可憐呀。”每每聽到類似的話,我就默默地退下了。孩子上課外班就可憐,那什麼才是幸福呢?

01 孩子上課外班就沒有幸福的童年嗎?

課外班是學校課程之外的班,有興趣班,有補習班,有提高班。當然各個培訓機構的名字都不一樣,有A班S班,還有培優之類的,性質都差不多。孩子上課外班就可憐嗎?确實有可憐的。

在《老師請回答》裡,有幾個極端的上課外班的家庭。一個叫垚垚的女孩兒,家是鄭州的。為了讓她學舞蹈有更好的老師,爸爸獨自帶着她來北京,媽媽在鄭州掙錢養家。

...

image

垚垚媽媽給她定的目标是北京舞蹈學院,據說這所學校每年隻錄取100來人,還是面向全世界招生的,競争比高考還要激烈。

節目現場的專家老師問垚垚媽媽,如果垚垚考不上怎麼辦?

垚垚媽媽頓了一下說,為了支持孩子學舞蹈,已經投入了五六百萬,她從來沒想過孩子會考不上。

在這麼競争的考試形态下,沒有人能打包票一定能考上。媽媽就一門心思給垚垚規劃了這條路,可想而知垚垚承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節目裡還有個女孩叫大奇,媽媽給她報了13個課外班。大奇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數學口算輸給了小她9個月的表妹,媽媽覺得是課外班不夠,就瘋狂加碼到13個。

...

image

大奇說,在家裡媽媽總生氣,因為她學習不好,媽媽根本就不愛她。跟大奇境況類似的還有6歲的晴晴。為了供她上課外班,姥姥賣了一套房子,簽了專門的公司,又是工體的演唱會又是美國時裝周的T台秀。可節目裡的晴晴根本就不想去,她經常躲在桌子下面跟姥姥讨價還價。

這些孩子被課外班折騰得沒有正常的生活,年幼的垚垚跟媽媽分居兩地,大奇的媽媽每天都生氣,晴晴每天在媽媽和姥姥教育理念的沖突中生活。從這個角度看,上課外班的孩子确實不幸福。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台上侃侃而談的林大竣,他也上了很多課外班,樂高遊泳鋼琴。談起課外班他滿臉放光。同樣是課外班,孩子的狀态是不同的,這說明讓孩子不幸福的根源并不是課外班。事實上對有的孩子來說,上課外班更能提升幸福感。

...

image

02 孩子上課外班能提升幸福感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他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人的低級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

就現在社會來說,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就成了首要需求。遺憾的是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吃飽穿暖玩好就夠了,忽略了孩子更高層次的需求。

熱播網劇《隐秘的角落》裡,朱朝陽的媽媽代表了很大部分的家長。“對學生來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交朋友是走上社會才應該做的事情。”

對孩子社交需求的忽視,讓朱朝陽在面對朋友時失去了基本的價值判斷,因為他太渴望友情了。

...

image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上課外班會滿足孩子高層次的需求。在幼兒園或小學,因為班級人數衆多,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有限。在課外班因為上課人數少,再加上商業化的運作,孩子能得到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更多的關注,也得到更多的展示機會。這都有助于滿足孩子自尊和自我價值的需要。

除了課堂上孩子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學習掌握新的技能,也會增加孩子的自信。比如,孩子學會了彈琴唱歌遊泳,這都是孩子的特長。這些特長有助于孩子參加更多的團體,滿足社交需求,同時在特定場合适當展露本領,能讓孩子有自豪感。

結合馬斯洛層次性需求理論可以看出,孩子上課外班,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孩子的幸福感。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理智對待課外班,不能一味排斥,讓孩子失去更好的成長機會,也不要什麼都讓孩子學,導緻孩子壓力山大,一事無成。

...

image

03 孩子的課外班,以興趣進場,以堅持收官

上課外班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但不能全憑孩子的興趣。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廣泛接觸課外班,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1~2種,堅持學下去,這才是課外班的正确打開方式。課外班要依興趣進場,以堅持收官。

興趣是最好的敲門磚

學習新東西,興趣是最好的敲門磚。這一點絕大多數家長都認同,隻是有的家長高估了興趣的作用。

孩子天生是有好奇心的,接觸新的事物都會樂于嘗試,而且在接觸初期都是簡單而有趣的。拿鋼琴來說,随手一彈就可以有美妙的音符,孩子會覺得很新奇。可随着時間的推進,樂理越來越複雜,彈琴難度也逐漸加大,孩子一首曲子可能要練好多天,慢慢地孩子的興趣就會被長時間的練習消磨掉。

很多孩子學鋼琴都是轟轟烈烈的開始,又悄無聲息的結束。

興趣能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新事物,卻不足以讓孩子長期堅持下去。胡可曾經發過一段視頻,是安吉邊哭邊彈鋼琴,有網友說胡可太殘忍,安吉不想學還逼着他彈琴。可有時候孩子哭,不想彈琴,并不是他多麼讨厭彈琴,隻是他暫時遇到了困難,他自己也想彈好,就此放棄他自己都不甘心。

...

image

練習的過程總有很多挫折和磨難。孩子能不能學有所成,很多時候取決于家長的态度。

有策略的堅持,課外班才能出成績

任何學習都會經曆“開始的新鮮——練習的乏味——初見成果的驚喜——再乏味——再堅持……”這樣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

在專業性上,家長對孩子的指導有限,但鼓勵孩子度過低潮期,家長起着重要的作用。

《老師請回答》裡,晴晴的姥姥給了晴晴很大壓力。姥姥覺得既然學了課外班,就要得第一,這種想法讓晴晴對課外班充滿恐懼。上課外班,是為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至于參加什麼比賽,得到什麼名次,更像是學習的附屬品,而不是學習的唯一目标。

比如說孩子學鋼琴,當孩子極度排斥練琴的時候,家長可以跟老師探讨一下,讓孩子練習以前練過的曲目。一方面降低難度,讓孩子覺得堅持也沒那麼難,另一方面,讓孩子有時間體會優美的旋律,而不是糾結于音節節奏的對錯。

...

image

家長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隻有經曆過大量練習,才能從量變到質變,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就像林大俊,最初學鋼琴隻是想有個特長,但他學得很享受,兩年的時間就考完了八級。如果他學鋼琴的目的就是考級,他就不會有時間享受音樂的美麗,鋼琴可能也成為了過去。

讓孩子上課外班其實是一個既花錢又耗時間還不讨好的事情。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現在五花八門的課外班,确實給了孩子接觸多層次教育的機會。至于孩子上課外班幸福不幸福,就因人而異了。

上課外班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又不能全憑孩子的興趣,就算鋼琴神童朗朗,也有不想練琴想徹底放棄的時候。沒有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想變得更好更優秀,就必須付出努力。作為家長,你是想讓孩子看着特長欄唉聲歎氣,還是讓孩子自信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