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選修五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的網絡體系 如(地震的成因、影響、措施)

題目:

高中地理選修五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的網絡體系
如(地震的成因、影響、措施)
高中地理選修五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的網絡體系

解答:

解題思路: 解決該題的關鍵是要求學生對自然災害的相關知識有深刻的了解。
解題過程: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符合國情的自然災害與防治的網絡體系。簡單地說就是有當地政府部門管理,當災害發生時臨時成立應急指揮部及時迅速地調集人力,物力,採取一切措施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
比如地震發生時,有關地震預測的專業人員必須及時,準確地提供科學的預報,監測結果,爲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假如監測的結果有破壞性,有關部門要及時通知羣衆做好防範工作甚至進行轉移,當地震已經發生而且給人民羣衆造成了重大損失時,有關部門就會採取一切措施,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抗震救災的第一線。
附:地震
(1)構造地震的形成原因:
  當地殼中積累的地應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成爲地震。
(2)構造地震示意
①震源:地球內部岩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爲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爲震中。震中附近振動最強烈、破壞最嚴重的地區成爲極震區。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爲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爲震中距。
⑤等震線: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稱爲等震線。
(3)震級與烈度
①震級: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它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
B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因爲一次地震釋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7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重大損害。
②烈度:表示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
B一般來說:震級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結構和地面建築等有密切關係。
(4)世界主要地震帶: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