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題目:
K
第二小題,答案不理解。第二次蒸乾後留下4.66g白色固體,全視爲BaSO4,那麼,K和Mg對應的物質沒有,如果不將白色固體全視爲BaSO4,那麼如何計算第3題?
解答:
解題思路: 解決此類問題時,要注意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相關離子存在的結論,然後運用不共存原理、電中性原理等排除或確定其他離子。
解題過程:
解答:題目的答案是正確的。詳細解析如下:
根據實驗(1)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H+,因爲發生反應
HCO3-+H+=CO2↑+H2O,根據產生氣體0.05mol可知,n(H+)=0.05mol。根據不共存原理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O32-。
根據實驗(2)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一定存在SO42-,因爲如果有碘離子存在,在酸性條件下,硝酸根與氫離子聯合會氧化I-,硝酸的還原產物是NO或NO2氣體,既然沒有氣體生成,說明上述反應沒有發生,則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能與鋇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澱的只有SO42-了,硫酸鎂和硫酸鉀都是易溶於水的,故4.66g白色沉澱一定是BaSO4,沒有其他可能。n(SO42-)=n(BaSO4)= 4.66g/233g/mol=0.02mol,c(SO42-)=0.2mol/L。根據不共存原理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大量的Ba2+。而鉀離子和鎂離子不一定存在
因爲無相關現象能夠證明二者存在與否。
根據溶液呈電中性原理可知,n(H+)=0.05mol,n(SO42-)=0.02mol,正電荷數多於負電荷數,故溶液中一定存在NO3-,若溶液中不存在鉀離子和鎂離子,則n(NO3-)+ 2n(SO42-)= n(H+), n(NO3-)=0.05mol-2×0.02mol=0.01mol,
c(NO3-)=0.01mol/0.1L=0.1mol/L;若溶液中不存在鉀離子和鎂離子,則正電荷數多了,則c(NO3-)>0.1mol/L。
最終答案: 見解析。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