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爲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做了什麼貢獻

題目:

穆罕默德爲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做了什麼貢獻

解答:

伊斯蘭教 1.穆罕默德
〔美〕麥可·H·哈特 著 蘇世軍 周宇 譯
公元 570~公元631
我把穆罕默德排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首,一些讀者可能會感到意外,或提出疑問,但是他確實是在宗教和非宗教領域內都取得了無比輝煌成就的唯一的歷史人物.
穆罕默德出身貧寒.他創立和傳播了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是一位極有魔力的政治領袖.在他死後十三個世紀後的今天,他的影響仍然強烈而巨大.
本書中的大多數人物都具有這樣的優越條件:他們生長在文明的中心,即文化發達、政治強大的國家裡.但是穆罕默德卻於570年出生在阿拉伯南部的麥加市,當時世界的一個落後地區,遠離貿易、藝術和文化的中心.他六歲就成了孤兒,是在惡劣的環境下長大的,伊斯蘭傳說告訴我們,他目不識丁,25歲時和一個富孀結了婚,經濟狀況才得以改善.然而在他年近四十的時候,還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他是一個非凡的人物.
阿拉伯人大多數是異教徒,他們信仰許多神.但是在麥加卻有少數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穆罕默德無疑就是在他們那裡了解到有一個主宰整個宇宙的獨一無二的萬能者——主神.到了四十歲,穆罕默德確信這個獨一無二、當真存在的主神(安拉)在同他講話,選中了他去傳播真實的信仰.
前三年,他只是向親朋密友宣講教義.隨後約在613年,他開始向公衆宣講教義.由於他逐漸贏得了皈依宗教者的心,麥加當局終於認識到他是一個危險而討厭的人物.622年穆罕默德由於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問題,就逃到了距麥加以北約二百英里的一個城市——麥地那.他在那兒被予以一個有很大政治權力的職位.
這一出逃,人稱爲回教紀元,是這位先知一生的轉折點.在麥加他的追隨者不多,但在麥地那卻迅速增多,很快他就獲得了一個獨裁者實際上所具有的影響.之後幾年中,隨著穆罕默德追隨者的迅速增多,麥地那和麥加之間展開了一系列的戰爭.這場戰爭於630年結束,穆罕默德以征服者的身份凱旋迴到了麥加.穆罕默德於632年去逝,當時他已是整個南阿拉伯的強有力的統治者.
阿拉伯貝多因部落的人們享有強悍勇士的名譽.但是由於人口少,再加上內部四分五裂,互相殘殺,因此他們顯然不是位於北部農墾區請王國衆多軍隊的對手.但是這個寡少的阿拉伯部隊,在穆罕默德的統一指揮下,在只有一個真主的這個強烈的信念鼓舞下,開始了人類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系列進攻戰之一.阿拉伯東北瀕臨薩珊王朝的新波斯大帝國,西北面臨拜占庭,即位於君士坦丁堡中部的東羅馬帝國.從數量上來看,阿拉伯強弱勝負已判定,然而在戰場上,深受鼓舞的阿拉伯人迅速征服了美索不達尼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642年經過激烈的角逐,從拜占庭手中奪取了埃及,而波斯軍隊在637年和642年卡迪西亞戰役和尼哈文得戰役中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些重大勝利是在穆罕默德的親密朋友和直接接班人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指揮下取得的.雖然取得了這些重大的勝利,但並不標誌著阿拉伯擴張的結束.711年阿拉伯各軍以卷席之勢從北非一直橫掃到大西洋海岸,隨後又進軍北路,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徹底征服了在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國.
乍看起來伊斯蘭教徒會征服整個信仰基督教的歐洲.但是在732年一支深入法國中部的伊斯蘭部隊最終在著名的圖爾戰役中被法蘭克人擊敗.貝多因部落在穆罕默德的話鼓舞之下,經過不到百年的艱苦奮戰,創建了一個北起印度邊界南至大西洋海岸的帝國——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大帝國.在部隊所克之處,人們都紛紛改變信仰,最終皈依伊斯蘭教.
但是並非這些勝利都具有永久性.波斯人雖然也皈依穆罕默德教,但是自那時起就從阿拉伯人的統治下獲得了獨立.在西班牙,連綿七百多年的戰爭終於使基督教徒征服了整個半島.但是兩個古代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尼亞和埃及,仍同整個北非海岸地區一樣屬於阿拉伯地區.新教在許多世紀中不斷四處傳播,遠遠超出了原來伊斯蘭教所征服的疆界.目前它在非洲和中亞有數以千萬計的信徒,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印度尼西亞甚至還要多些.在印度尼西亞,新教是一個統一的因素,但是在印度次大陸,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間的鬥爭仍是統一的一個主要障礙.
那麼人們應該怎樣估價穆罕默德對人類歷史的整個影響呢?與所有的宗教一樣,伊斯蘭教對其信徒的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
正是由於這種原因,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創立者都在本書中占有突出地位.既然基督教徒比伊斯蘭教徒大約多一倍,把穆罕默德排在耶穌之前乍看起來會使人出乎意料.做出這一決定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穆罕默德對伊斯蘭教比耶穌對基督教的創立與發展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雖然耶穌創造了基督教的主要倫理道德準則(就與猶太教不同而論),但是聖·保羅是基督教神學的主要創立者,使異教徒改信基督教的主要功勞者和《新約》的主要作者.
穆罕默德不僅創立了伊斯蘭教神學而且還創立了伊斯蘭教倫理道德準則.此外,他在使異教徒改信新教和創立伊斯蘭教方面都起了關鍵的作用,他還是伊斯蘭聖經《可蘭經》的作者,該部經書收集了他的洞察世界所得的一些結果,他自信這些結果是真主直接向他展示出來的.其中主要的語錄穆罕默德在世期間就在不同程度上如實地記錄下來,並在他死後不久由權威人士整理成冊.因此《可蘭經》近似地代表了穆罕默德的思想和主張,其中有許多都是他的原話.但卻沒有一部記載彙編得如此詳細的耶穌語錄.既然《可蘭經》對伊斯蘭教徒的重要性至少可以與《聖經》對基督教徒的重要性相媲美,穆罕默德通過《可蘭經》所產生的影響也就是巨大的.也許相對來說穆罕默德對伊斯蘭教的影響比耶穌和聖·保羅對基督教徒兩人合起來的影響還要大些.這樣僅從宗教的角度來看,穆罕默德對人類史的影響比耶穌也是不相上下的.
況且穆罕默德不僅僅是宗教領袖而且還是非宗教領袖.事實上就阿拉伯征服活動所帶來的巨大勢力而論,他可算是一位超越時間限制的最有影響的政治領袖.
人們也許會認爲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無個別的政治領袖指引也同樣會發生.例如,即使西蒙·包利瓦不曾存活於世,南美洲殖民地也會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獲得獨立.但是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動就與此不同了.在穆罕默德以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形,因而就沒有理由認爲沒有他征服也會取得成功.」在人類史上唯一可以與此征服活動相比擬的是13世紀蒙古主要靠成吉思汗的影響而進行的征服,其征服活動雖比阿拉伯人所進行的更爲廣泛,但未能持久.今天蒙古族所占據的唯一領土還是在成吉思汗之前他們所占有的領土.
但是阿拉伯族的征服活動就大不相同了.從伊拉克到摩洛哥有一連串的阿拉伯國家,他們不僅爲有共同信仰伊斯蘭教而團結在一起,而且爲有相同的阿拉伯語言、歷史和文化而相連在一起.在伊斯蘭教中,《可蘭經》的向心作用及其用阿拉伯語寫成的事實,或許是使阿拉伯語沒有分裂成爲互不相通的方言的原因,這在長達1300年的動亂期間是有可能發生的.這些阿拉伯國家之間當然存在差別和分歧,而且是很大的差別和分歧,但是某種程度上的分裂不能使我們一概不考慮至今尚存的重要的團結因素.例如,伊朗和印尼都是石油國,並且都信伊斯蘭教,卻都沒有參加1973——1974年冬季的石油禁運活動.可是所有的阿拉伯國家,也只有阿拉伯國家,才參加了那次禁運活動,這決不是偶然的.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17世紀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動時至今日在人類史上仍起著重要的作用.就是穆罕默德的這種無與倫比的宗教和非宗教方面的雙重影響,才使人們認爲他是人類史上唯一最有影響的人物.
基督教3.耶 穌 公元前 30~前6
〔美〕麥可·H·哈特 著 蘇世軍 周宇 譯
耶穌對人類史的影響顯然是巨大的,他在本冊中名列前茅誰也不會提出疑議.與伊斯蘭教不同,基督教並不是由一個人而是由兩個人——耶穌和聖·保羅創立的,因此其發生、發展的主要功績應歸於這兩個人.
耶穌闡述了基督教基本的道德觀念及其基本的精神觀和主要的行為準則,但是基督教神學主要是聖·保羅創作的結果.耶穌寫了精神啓示錄,聖·保羅把崇拜耶穌補充進去,而且聖·保羅是《新約》的主要作者,也是第一世紀中使人們改信基督教的主要人物.
與佛佗和穆罕默德不同,耶穌死時還相當年輕,他留下的信徒在數目上不多.基督死時,他的信徒只是成立了一個小小的猶太教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聖·保羅的著作及他不知疲倦地努力勸說人們信仰基督教,才使這小小的教派掀起了一場生機勃勃的偉大運動,這場運動不僅觸及了猶太人而且也觸及到了非猶太人,最後發展成爲世界偉大的宗教之一.
由於這些原因,有些人甚至會認爲真正創造基督教的是聖·保羅而不是耶穌.按這種邏輯來推論,我們應在本冊中把聖·保羅的名次排在耶穌之前,雖然沒有聖保羅的影響,基督教前景如何,將無法斷定,但是很明顯沒有耶穌,基督教就根本不會存在.
但是似乎沒有理由把基督教各教派及其信徒在後來的所作所爲都歸於耶穌,其突出問題在於其中有許多行徑是耶穌顯然不贊成的.例如各種不同基督教派之間的宗教戰爭和對猶太人的野蠻的屠殺和迫害,這些顯然違背了耶穌的態度和教導,因而說這些行逕啟靈於耶穌似乎毫無道理.
同樣,雖然現代科學技術首先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歐國家興起,但是因此就認爲科學的興起應歸於耶穌就近乎可笑了.早期的基督教徒肯定沒有誰把耶穌的教導看作是要對物質世界進行科學研究的號召.事實上,羅馬世界改信基督教是伴隨著整個技術水平和對科學的關注的陡然下降而出現的.
科學最終在歐洲的興起這一事實表明在歐洲文化傳統中有某種利於科學思維方法的因素,但是這種因素並不是耶穌的格言而是如亞里士多德和歐幾里德的著作中所具有的典型特徵——「希臘」理性主義.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科學的興起並不是發生在教會權力和基督教崇拜的鼎盛時期,而是緊隨著一個歐洲對先前基督傳統重新發生興趣的時期——文藝復興時期而來的.
有關耶穌生平的故事在《新約》裡有記載,爲大多數讀者所知曉,在此就不必贅述了.但是有幾點值得注意.我們所掌握的有關耶穌生平的材料是不可靠的.我們甚至不能肯定他的原名是什麼,很可能是一個常見的猶太人名Yehoshua(英文爲約書亞)他的生年可能是公元前6年,但是誰也不能肯定,甚至他的卒年——他的信徒們一定會一清二楚,今天卻不能知之確切.耶穌本人沒有給後人留下著作,事實上我們所掌握的有關他生平的一切情況均來源於《新約》中的記述.
不幸的是四部《福音》中有好多處自相矛盾,《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耶穌的臨終遺言的記載完全不同,而這兩種情況恰巧又都直接引自《舊約》.
耶穌曾引用《舊約》決非偶然.雖然他是基督教的祖先,但是他是個虔誠的猶太人,人們經常指出耶穌在很多方面與《舊約》中的希伯來先知相似,並且深受他的影響.與那些先知們一樣,耶穌的性格給人的印象極爲深刻,他給所有見過他的人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說他有超人的雄才大略是再準確不過的了.
但是耶穌實際上在一生當中和隨後的一百年中對政治發展沒有影響,這與政治及宗教權威穆罕默德形成鮮明對比.當然兩者對長期的政治發展都有過重大的間接影響.耶穌完全是作爲道德和精神領袖而使人感知他的影響的.
如果說耶穌主要是作爲道德領袖給人留下印象的,那麼當然就該問一問他的道德觀念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耶穌的主要準則可能會提出爲什麼不把耶穌排在首位的問題,因爲他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宗教的啓示者.
按照時間的歷程來算,基督教無疑比任何其他教都具有更多的信徒.但是本書並不考慮不同宗教的相對影響而是考慮一個人之一當然是「金科玉律」.今天「金科玉律」爲大多數人所公認.不管是基督教信徒還是非基督教信徒都把它看成是道德行爲的良好準則.我們的行爲並不總和它相符,但我們通常是盡力而爲之.如果耶穌真的創造了這條幾乎爲人人所公認的準則的話,他肯定就該是本冊中的第一位人物.
但是事實上在耶穌問世以前,「金科玉律」就是猶太人公認的準則.公元前一世紀猶太人的精神領袖拉畢·希雷爾就對「金科玉律」做過明確的闡述,並正式宣布爲猶太人的首要原則.這一觀點不僅僅爲西方世界所知曉,而且中國的哲學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年就提出過,他的話還出現在一首古代印度詩歌《巴拉塔王朝的偉大頌歌》裡,實際上「金科玉律」的內在哲理幾乎爲每一個大宗教團體所公認.
難道這竟意味著耶穌沒有提出新的道德觀念嗎?決非如此.《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節和第四十四節中就闡述了一個十分鮮明的觀點.
你聽人說過:你要愛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敵人.
但是我想告訴你:你要愛自己的敵人,祝福詛咒你的人.
對恨你的人行善,爲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禱.
在這一段的前幾行中有這樣的話:「不要反抗惡行,誰要打你的右臉,把左臉也伸過去.」
這些觀念現在當然算是曾出現過的最著名的、最富有創新精神的道德觀念.這些觀念不是耶穌時代的猶太教的一部分,也不是大多數其他宗教的一部分.要是他們被廣爲遵循的話,我將會毫不猶豫地把耶穌列在本書之首.
但事實上它們並非被廣爲遵循,甚至不爲一般人所公認.大多數基督教徒把「愛你的敵人」的訓令最多看作是在某種完美的世界可以實現的理想,但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裡卻不是一部中用的德行指南.我們通常並不把它付諸實踐,也不希望別人把它付諸實踐,也不教導我們的孩子把它付諸實踐.因此,耶穌的最明確的教導仍然是一條有趣的、基本上無人聽的啓示.
佛教 4.釋迦牟尼 公元前563~前485
〔美〕麥可·H·哈特 著 蘇世軍 周宇 譯
喬達摩·釋迦牟尼,原名悉達多王子,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是卡皮拉瓦斯圖的一位國王之子,如今皮拉瓦斯圖是一座位於尼泊爾邊界附近的印度東北部城市.
悉達多大約公元前563年出生於今天尼泊爾境內的藍田比尼區的一個喬達摩民族與賽基亞部落聯姻的家庭中.他十六歲和同齡的表妹結婚.悉達多王子在豪華的皇宮裡長大,不乏物質享樂,但卻十分不滿.他看到大多數人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即使有錢的人家也常常遭受挫折和不幸,所有的人都是病魔纏身,最終夭折西天.這就使悉達多必然想到生活中還有比倏忽即逝的快樂更爲重要的東西,但是痛苦和死亡很快就把它們完全吞沒掉了.
29歲的喬達摩剛得長子就決定放棄當時優越的生活條件,一心一意地去尋求真諦.他告別妻子和孩子,拋棄萬貫家產,離開宮殿,成爲身無分文的流浪漢.在一段時期內他和當時一些有名氣的聖人一起探討人生,但是熟知了他們的說教以後,他感到他們解決人生問題的辦法是無法叫人滿意的.人們普遍認爲極端的禁欲主義是達到真知的途徑.因此喬達摩曾一連幾年極度行素和禁慾,企圖做一名苦行僧,但是他終於認識到折磨自己的肉體只能使自己的頭腦模糊不清,而不會使自己更接近真知.因此他恢復了正常飲食,拋棄了禁欲主義.
他獨處幽居,努力探索人生問題.終於在一個黃昏,當他坐在一顆巨大的無花果樹下時,所有人生問題之謎似乎一下子都解開了.悉達多徹底地進行了反省,第二天早晨他確信他找到了謎底,他現在已成了一個佛佗,一位「開明之士」.
這時他已經35歲了.在餘生的45年中,他游遍整個印度北方,向所有願意聽講的人宣講他的新人生觀.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時,他已贏得了數以千計的昄依宗教徒.雖然他的話無文字記載,但是他的許多教導都銘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在後來世世代代人們的口頭中流傳.
佛佗的主要教導可以用佛教徒所謂的「四諦」來加以概括.第一,人生本身是不幸的;第二,這種不幸的原因在於人的自私慾望;第三,個人的自私慾望可以解除,當一切欲望和慾念解除後,他所處的狀態叫做涅盤(字面意思是「吹熄」或「熄滅」);第四,從自私慾望解脫出來的方法是所謂的「八重經」:正觀、正思、正語、正行、正坐、正求、正心和正省.此外,佛教不分種族和階級(與印度教不同),人人都可以修行.
在喬達摩死後的一個時期里,新教傳播緩慢.公元前三世紀,偉大的印度國王改信佛教.他的支持使佛教的影響和說教印度迅速傳播開來,並傳到了相鄰國家.佛教南到錫蘭,東至緬甸,從那兒又傳遍整個東南亞,直到馬來西亞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佛教還向北傳播,直接進入西藏,又向西北傳播,進入阿富汗和中亞地區.它傳入中國,贏得了一大批信徒,又從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
在印度國內,新教在500年後開始衰落,到1200年幾乎到了滅絕的邊緣.但是在中國和日本佛教卻一直是一個主要的宗教.在西藏和東南亞,它千百年來都是主要的宗教.
釋迦牟尼的教說直到他死後幾百年才用文字記錄下來.他的宗教思想已分裂成許多不同的教派是可想而知的.佛教的主要兩派是小乘派和大乘派.小乘派在南亞居主要地位,大多數西方學者認爲它與釋迦牟尼創造的教說比較接近;大乘派在西藏、中國和北亞一般地區居統治地位.
釋迦牟尼作爲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的創史人,顯然該在本冊中名列前茅.世界上大約僅有兩億佛教徒,卻有五億多伊斯蘭教徒和約十億基督教徒,所以顯而易見釋迦牟尼比穆罕默德或耶穌影響的人數要少些,然而這數字上的差別容易使人產生錯覺.佛教在印度逐漸消亡的一個原因就是印度教從其中吸取了許多觀念和準則,在中國許多人雖然不自稱是佛教徒,但是他們卻深深受著佛教哲學的影響.
佛教強烈熱愛和平的成份要比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大得多.要求非暴力的勢力在佛教國家的政治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人們常說如果耶穌再生回到人世間的話,他對於人們以他的名義做的許多事將會感到震驚,對自稱是他的信徒而組成的不同教派之間的血戰將會感到恐懼.釋迦牟尼對人們提出的許多佛教學說也定會感到出乎意料.雖然佛教有許多教派,而且各派別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佛教史上發生的衝突都遠遠不能同發生在基督教歐洲的血腥宗教戰爭相提並論.從這方面來看,釋迦牟尼的教說對其信徒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基督的教說對其信徒的影響.
釋迦牟尼和孔夫子對世界的影響近乎相仿,兩者生活的時代近乎相同,兩者的信徒在數目上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我把釋迦牟尼排在孔子之前是基於以下兩點:第一,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出現大大地削弱了孔子的影響,將來的佛教似乎比儒教更爲重要;第二,儒教未能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表明了孔子的思想是多麼密切地根植於世襲的中國風俗習慣之中,而佛教教說則決不是重述先前的印度哲學,佛教的傳播遠遠超出了印度的國界.這是因爲喬達摩·釋迦牟尼提出的觀念新穎,他的哲學具有巨大魔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