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展從中得到什麼啓示?

題目: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展從中得到什麼啓示?

解答:

江南地區經濟得以初步發展,江南地區受到北方移民帶來的科技影響,當地科技得以發展.科技文化爲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南方輝煌就此開啓.
1.士族經濟和寺廟經濟的衰落
2.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爲南方增加了勞動力,而且也帶去了中原的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勞動
3.北方人口南遷與南方人口逐漸融和 經濟文化風俗的交融
江南經濟的發展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得到進一步開發,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北方勞動人民不斷南遷,既提供了大批的勞動力,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北勞動人民相互學習、辛勤勞動,是江南經濟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原因.經濟發展首先表現在農業上,墾田面積日益增多,耕作技術有很大改進,牛耕已經普遍推行,糞肥也在推廣,單位面積產量增加,麥、菽等北方作物開始在江南種植.三吳地區的農業尤其發達,水利工程的興修很受重視,如東晉在曲阿(今江蘇丹陽)修新豐塘,溉田8百餘頃;在吳興烏程(今浙江吳興)築荻塘,溉田千頃;在會稽句章(今浙江慈谿西南)修復漢代舊堰,溉田2千餘頃.南朝在烏程修吳興塘,溉田2千餘頃;修赤山塘(今江蘇句容縣西南),上接九源,下通秦淮.人們在河道建立堰閘以控制水位,旱則開啓,引江水灌溉;澇則關閉,避免泛濫成災.又築堰圍湖,開墾出土壤肥沃、產量很高的「湖田」.因此,三吳成了江南糧食的主要產區,「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飢」(《宋書•孔季恭等傳》史臣語).其次表現在手工業,冶鐵作坊如梅根冶(今安徽貴池縣)與冶唐(今湖北武昌),除兵器外,多爲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技術也有顯著進步,創雜煉生鍒法,即把生、熟鐵混雜冶煉,反覆錘打,成爲質量較純的鋼鐵,養蠶繅絲技術大見提高,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蠶繭一年收穫四五次,而永嘉郡(治今浙江溫州)一年收穫八次.國家專門設立錦署,使絲織業逐步發展起來.由於江南河流縱橫,爲適應經濟、軍事的需要,造船業特別興旺,既能製造載重2萬斛(約2千噸)的大船,又能製造速度很快的艦隻.其他如制瓷、造紙、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經濟的發展促進商業和城市的繁榮.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最大的城市,南朝蕭梁時擁有140餘萬人口,成爲各地農產業、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城內外的貿易市場10多個,來往船隻成千上萬.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陽、壽陽、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業城市.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