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學習傷仲永這一類的文言文
題目:
請問,如何學習傷仲永這一類的文言文
虛詞和生僻詞句
解答:
解題思路: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只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就不會徒勞無功。
解題過程:
《如何學習文言文》
在中學文言文的學習中,經常有同學有碰到這樣的問題:「文言文基礎不好,學習起來挺吃力的」;或者是,「老師要求背誦的,經常背不出來。背出來了 ,也講不出它的意思。臨到考試,一緊張,又都忘了。」於是常常感嘆,自己的腦袋,真實一個魚木腦袋,開不了竅。 所以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問題「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我提高文言文學習水平呢?」下面就我個人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但願對你有所幫助:
其實,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只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就不會徒勞無功。 簡而言之,應該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1.提高對朗讀的認識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近幾年,考試往往檢查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所要學生培養的也就是語感。有專家建議,每天應該有至少半個小時的閱讀 時間。閱讀的要求是,對主題的理解,感情基調的把握,要吟讀、誦讀並用,作到口到,心也到。
2.注意對詞義、句意的理解
在作到1.的基礎上,需要我們對詞義句意的準確把握。古今詞義變化大,如妻子,古代是妻和子的意思。汪然出涕的涕是眼淚的意思,而不是鼻涕的意思。對句義的理解離不開對詞義的理解。兩者相輔相成。當然,對句義的理解是對所表達的內容的理解,還包括對文言文句式的識別。
3.把握篇章文意,準確說出主旨 近年來的考試中越來越向篇章文意方面傾斜,這一個問題主要是對文章中心的把握。舉例來說,"馬說"一文,清楚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主題,就把 握了文章的主旨。對於段、句、詞,就好理解了。 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
第一、要想學好文言文必須以課本爲主,多讀。
(1)在上課前要預習。不懂的看注釋,沒注釋的做好記號。
(2)課上要仔細聽,特別是作記號的部分。還不懂的問老師。
(3)應該掌握一定程度的有關字、詞、句式的基礎知識,熟悉古文獨特的句式,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這一部分的內容一定要死記硬背下來,尤其是老 師著重指出要大家背誦的知識點,這樣才能保證在考試中拿到基礎分
(4)有空的時候,把課文文章翻譯一下,並寫下來,這個練習不但能夠幫助你熟悉詞義,還能訓練翻譯的能力,增強對文言文的語感。(5)熟背要求背誦的課文以外,還要多背一些自己喜歡或者老師十分推崇的篇段。在背之前,把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弄清楚,把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每 一個句式,都搞清楚了。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這篇文章要告訴你什麼,又是如何來告訴你的。不妨,再問一個爲什麼要這麼來論述,或者來寫作?清楚了這 些, 再一句一句地來背誦,就會事半功倍了。
(5)把一些常用的一詞多義的不同意義歸納在一起。
第二、多讀課外的文章,培養「感覺」。
每天都要讀一點,要有感情地讀。這個多讀不是說一次撐死,而是像平時吃飯一樣,每天都要讀一點,而且是要有 感情地讀。中學時代的記憶力正處在非常好時候,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記憶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課外,可以好好地把古文觀止學習一下。每天在早讀的時 候背誦一點。通過背誦你可以找到感覺,再結合著讀一些美文賞析,就可以慢慢融入文章的意境之中了。有了感性上的認識,就很容易培養起來興趣了。興趣是 最好的老師,當你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誦數篇文言華章的時候,那種興奮和滿足的感覺,難道不值得追求與嚮往嗎?
第三、要用。
寫作文時,要注意有針對性地引用自己背誦出來的句段和篇章,這樣不但能夠爲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而且還能熟悉篇目,同時在運用的過程 中更進一步地理解這些篇章的內涵,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第四、多做一些基礎知識方面選擇題。
第五、就是要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多熟悉點歷史,了解古人的生活習性、思想等東西,有助於我們理解全文的涵義,能提綱挈領的把握文章,更好的去 理解文章的內涵。這跟學外語有相似之處。就象學英語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人們的生活習慣等是一樣的。
第六、擴展。我喜歡古文觀止上的許多文章。各個問題都學習一下。
第七、背誦唐詩、宋詞。
總而言之,學任何東西都需要積累,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無論學什麼都是這樣的,只要你進了門,對它有了一定的認識,才會產生出興趣來,所以,希望 同學能對文言文有個新的認識哦。學好文言文,不但是繼承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是提高個人修養和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啊。
《傷仲永》.重點詞句
1.隸:屬於
2.世隸耕:世代以耕田爲業
3.未嘗:不曾
4.求:要;擁有
5.異:對……感到詫異 6.借旁近:從鄰居那裡借來
7.與:給
8.書:寫
9.爲:題上
10.以……爲意:把……作爲內容
11.觀:欣賞
12.自是:從此
13.是:這、此
14.立就:立刻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漸漸地
17.或:有的人
18.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意動用法)
19.邑人:同縣的人,鄉里人
20.乞:求取,這裡指花錢求仲永題詩
21.利其然:以此爲有利可圖
22.扳:通「攀」,牽,引
23.環謁:四處拜訪
24.使:讓,此解允許
25.從:隨著
26.稱:相當
27.聞:聽說;知道
28.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29.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31.通悟:通達聰慧
32.夫:句首發語詞,不譯.
33.固:本來.
34.文理:文采和道理.
35.利:認爲.有利可圖.
36.可:值得.
37.秀才:這裡指一般學識優秀的士人.
38.謁:拜訪
39.書具:書寫工具,指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40.邑人奇之: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驚奇.奇:以……爲奇 對……感到驚奇
41.彼其:他
42.賢:勝過、超過
43.材人:有才能的人
44.自:從
45.金溪:地名,現在江西金溪
46.嘗:曾經
47.自爲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自,自己,爲,題上
48.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親
49.受之天:指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50.異:對……感到詫異
51.於:比(出自「賢於材人遠矣」)
52.於:被(出自「受於人者不至也」)
通假字
【扳】:通「攀」,牽,引;
【材】:通「才」,才能,有用的.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