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中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題目:

高中散文中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越多越好``有分加
我要的是高中課本中的好一些的散文句子``不是要怎麼來寫散文.

解答:

最重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這個老師肯定也告訴過你了.另外就是寫自己所想,圍繞一個思想表達,有關它的都寫.讓別人知道你愛說什麼就好了
常用記人散文寫作格式
記寫人物的方法種種,而常用的不過如下五種:引聯式、轉情式、議證式、尋訪式、紀傳式.
1.引聯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聯想回憶→睹物議人,總結全篇.如《一件珍貴的襯衫》就是這一式的典範篇目.使用這一套路的關鍵是聯想回憶的觸發物應找好,如:一張照片、一本日記、一封書信等,凡是一件記錄著被回憶者品格與某些特殊經歷的物品,均可作爲引起聯想的觸發物.
其次是所回憶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某些品質,並且要與引起你產生聯想的觸發物相照應.切莫寫成觸發物是觸發物,主體部分人物的行爲與觸發物無干.
第三是結尾「睹物議人」,它的作用之一是總結全篇點出文旨;作用之二是與開頭照應.因此,從什麼地方聯想開去還應再回到什麼地方去.其思路圖實質上是一種倒敘的形式.只不過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轉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恨的產生→恨的淡化→愛的萌生→愛的發展→愛的深化.或者反過來:愛的產生→愛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發展→恨的深化.
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爲用這一式寫出的文章就是複雜的記敘.用這一式去落實大綱中有關複雜記敘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這一式又是記事、抒情、記人三種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寫「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師」,「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應手的.可以說,這一式不僅在記人套路中,甚至在整個記敘、抒情套路中都屬於當家套路.
運用這一式應注意四點:①開始的貶抑應適度,爲下文由恨轉愛留餘地,埋伏筆,不然下文就無法轉了.因此開始的恨一定是誤解,是偏見一類的東西.②要注意以後的每次感情變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結尾的褒揚升華要有方,楊朔是做了個夢,當別人都在做夢時,你就可以清醒地寫篇日記,沉思著凝望遠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題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個階段構成,初學習時,一定要對材料進行補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據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維定勢適當用虛構來補充.這一式,初、高中學生經過兩三次訓練就可以熟練掌握.掌握了這一式,學生作文的思路會有一個飛躍性的進步.
3.議證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闡明中心→敘寫事實→總結照應.
運用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筆調,表露你對所寫人物的總評價,點明文旨.第二步是從三個不同方面具體敘寫人物事跡,落實文旨.第三部是總結全文的記敘,照應文章開頭,再一次抒情議論、升華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式的設計,意在落實大綱中關於學會夾敘夾議的寫法的要求.
4.尋訪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尋訪緣由→尋訪經過→尋訪結果→尋訪感想.
本式是以尋訪爲由頭,用尋訪經過去歌頌主人翁.這一式又可細分爲定點尋訪和移步尋訪.如《驛路梨花》就是定點尋訪,尋訪的揚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尋訪的典型篇目是《獵戶》,本來要尋訪A——董昆,由此回憶起B——幼年記憶中的尚二叔,順路先訪百中老人,最後才去見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發出保衛家鄉、保衛豐收果實的感想.
這一式的特點是多線索,在一主線之上,支線橫生.以此落實大綱中關於多線索記敘的要求.
5.紀傳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簡介概況→重點記敘→今日概況或卒年,卒後有關情況→簡要評價.
簡介的概況包括:姓名、生平、籍貫、家境、學業建樹等.重點的記敘是介紹其主要成就,一個成就一段.如果所記之人尚存,就寫其今日概況,如果所寫之人已故,就寫卒年情況與逝後有關情況,如影響等.最後是對其一生做簡要評價.這一式的典範篇目很多,如《柔石小傳》、《陳涉世家》、《張衡傳》等等.
設計這一式,主要是爲了實用,在日常工作中,時常會遇到記寫人物生平的情況,學會了這一式,對將來的實際工作很有意義.
總之,記人的文章是常用體裁,要想打好基礎,必須明確地學會幾樣,然後才能談得上靈活運用.只要學會了這四樣,一般情況下,寫人的題目是不會難住你的.
網址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1_ts009078.htm
常用敘事散文寫作格式
1.倒敘式.
本式的特定含義不同於平常所說的倒敘,是專指以事開頭的倒敘,如《火刑》、《爲了六十一個階段弟兄》都是以事開頭的,而《一件珍貴的襯衫》平常人們也稱倒敘,但它是以物開頭的.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詳細介紹了.只強調兩點,一是從什麼地方開篇的,結尾仍要回到什麼地方;二是開篇之事要能帶動全篇.
2.領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親歷一事→悟出哲理.
劉白羽親歷長江三峽的航行之後,悟出了「人們只要從洶湧的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的道理.
這一式應用率很高,凡生活學習中的事,動動腦筋,都很有悟頭.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爲甲而去→因乙失甲→悵然若失→轉念領悟,所獲甚大.如寫買書,由於遇一兒童迷路而哭,同學硬拉他幫助兒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書卻沒買上,悵然而歸的途中,細細想來,今天確實有所得,從同學的行爲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難的道理,這是買不到的生活教科書啊!這一式往往可以別開生面的立出新意,開人眼界.
使用這一式要注意兩點: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決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棄本來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辦完再回到去辦甲事上,從甲事未辦成的失中尋得,應感情細膩而真實,自然合理.
4.懸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設置懸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試》.陳伊玲初試成績優異,才氣過人,而複試爲什麼落差極大,前後判若兩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是設置懸念,造成疑問.於是蘇林教授決定去探個究竟.一路所見,都是爲突出陳伊玲的精神.這是探因的過程.原因找到了,原來她爲救災,不顧自己明天就將考試的處境,寧肯失去個人的機遇,也不願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疑問排除了,陳伊玲的品質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問題是開篇的懸念,一是懸念設置要自然,結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懸念要能帶動全篇.
5.集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點是開頭有個引子,引出話頭,然後從幾個不同角度記寫幾件事,這幾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質,或反映開頭點明的文旨.
這一式無論記事、記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記人可用來寫《我的×××》一類文章,記事可寫《×××市場行》一類文章,抒情可寫景物,如《××景物記》.
6.對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個人行爲幾個階段的對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 如《變色龍》.
總的說來,記事套路多半也可用來記人,有的還可用來寫抒情散文.設計這些套路,意在指導學生入敘事之門,克服敘事的簡單化和單一化.既有利於參加各種考試,又有利於將來工作中的應用.
網址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2_ts009078.htm
常用抒情散文寫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爲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類.以事抒情課本中多劃為記敘文範疇,因而只設計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兩式.
1.參游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參游起因→參游見聞
本式的特點,作者是文中的穿線人,由作者的目擊聯想來描寫景物、抒發感情.典型篇目:《難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兩式特點)等等.
使用本式,題旨有的在行文中顯出,如《難老泉》,有的在文末點明,如《雨中登泰山》.選用哪種形式,主要據個人行文的習慣而定了.
使用本式應注意三點:一要注意衆多的景物應以作者行蹤爲線串聯起來,移走換景,景不離步;二要注意每進一步,地點要交代明確,描寫要虛實相間,這樣才能清晰而深廣;三要注意描寫手法的使用,衆多的景物要詳略得當,詳處著力描寫,略處簡要概述.
2.靜賞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進入景點→依次靜賞→賞景聯想→離開景點.
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於心裡不寧靜而想起荷塘,經過小煤屑路進入荷塘,這是進入靜景的欣賞地點.接下來依次先賞月下荷塘,次觀塘上月色,再覽塘周樹影.這是從下到上,從中間到四周地賞景.賞景之後觸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又由江南水鄉的採蓮,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卻沒有當年採蓮的生氣.這是賞景的聯想,以加深寫景的含義.
用這一式應注意三點,一要注意進入景點的緣由要自然,最好能點到主題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寫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個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聯想,旨在與開頭所交代的緣由相照應,用抒發情感的方式來深化主題.忽視了這三點,這篇文章就成爲一張簡單的多鏡頭照片了.
本式多用於寫靜景,故稱靜賞式.可用來寫山寫水,畫雨繪雲,草原樹林都可如法去寫.
3.象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楊禮讚》、《茶花賦》等.其主要特徵是用物來象徵人,形在寫物,旨左象徵之人;二是卒章顯志,篇末點旨.用白楊象徵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徵祖國新貌.
4.情索式.
所謂情索,就是以情爲線索,來連綴景物.本式的套路模式爲:情的緣起→情的積蓄→由情至人→情的歸結.
如朱自清的《春》,這一式看似處處寫景物,實是處處借景抒情,只是爲情感找一個假託物而已.運用這一式的關鍵是要善於將景物特徵分解成若干個方面,從若干個點上來抒情.
這一式還可稱並列式,因爲幾幅畫或幾個方面是平列關係.如《井岡翠竹》.
5.懷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爲:睹眼前景→思從前景→抒懷念情.
這一式實質上是借聯想來寫懷念中的景物,表達寄寓在這一景物上的情思.鄭振鐸的《海燕》應用這一式時應抓住它的主要特點,即從一景聯想到相關、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著作者的主要情感.這樣,就使文章內容的含量增大,不至於無話可說,寥寥幾語就把話說完.
運用這一式抒寫懷念家鄉、母校、親友之情均可.
6.敘史式.
這一式難度較大,只作爲一般了解,其套路模式爲:一語統篇→分敘史實→撫今抒情.
《土地》和《內蒙訪古》等都是本式的典型篇目.
總的說來,抒情套路旨在教給學生在行文思路和結構櫃架上紮實的學會怎樣將感情寄託於景物中.
網址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3_ts009078.htm
詩歌的標準應該沒有變:語言美,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好的詩歌應該用語言吸引人,用節奏與音韻感染人,用意境去溶化人.但現在的好多所謂好詩歌是把完整的句子弄殘廢,把順溜的句子變的拗口,把明白的句子讓人看不懂.
好詩應是:辭近旨遠,真情實感,意境闊大,情景交融,「明理爲文,秀氣成采」.且詩歌詩歌,既要詩,還要歌,詩歌不僅要有韻律節奏,還要朗朗上口.整體來看,詩要讓人在其中陶冶性情,學到知識.文學,尤其是詩,絕對沒有自然成采可言,一定要有人加工而成的.「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不是詩所應遵循的規律.
詩是一門藏的藝術.好詩,就是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深最美最多最能點擊人心靈衝擊人視覺美感的與音樂有關的語句!
我們這個時代在共同期盼完美詩人的出現,她應該同時具備古典美感、現代哲思、超現實主義的浪漫,方才能蓋過古今中外的經典而榮升爲經典,這是一個極限,只有跨越才能被廣泛地接受和承認.
詩歌創作自古以來離不開「寫作手法」,尤其是現代詩歌.寫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結構」、「修飾」等等,這方面古詩詞也好,新詩也罷,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區別,其它無一不是這樣.
以下是一種參考:
一種寫現代詩的格式:
1]人物XXX地點
2]物品XXX動作
3]在XXX(地點)
4]存在(條件)XXX
初看起來會比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沒有關係,讓我來慢慢解釋:
1] 人物地點是闡述一個狀態,例如「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2]物品XXX動作:闡述一個與[1]相關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3]在XXX(地點):變幻場景,例如「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裡」
4]存在(條件)XXX:簡單的說就是陳述一個沒有聯繫的狀態,例如「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麼將上面的四句連起來,看看像不像一首現代詩:
我站在27樓樓頂的邊緣
漫天的雪花在我腳下墜落
在那個有風的日子裡
我的眼淚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很簡單吧,讓我們將技巧進行到底,我再做一首:
你靜靜走在我的心裡
沒有告訴我你的到來
在荒蕪的心靈中
我一直在等待這她的到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