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記憶」爲主題,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寫作,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勤奮學習,崇德向善,在實現民族復興中

題目:

以「記憶」爲主題,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寫作,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勤奮學習,崇德向善,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800字以上。
請老師提供2-3篇範文,以便打開思路,啓迪思維。謝謝老師!

解答:

解題思路: 同學:很高興爲你解答。三篇範文供你參考。如有不同意見,請在下面的繼續討論中留言好嗎?老師願意與你進一步的交流。如果回復的晚些,請見諒祝:健康、快樂、進步!
解題過程:
答:  
勿忘國恥
翻開歷史,翻開那段風塵的記憶,90年整整90年,90年來,中國民族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
  歷史的風塵掩蓋不住歲月的痕跡,當年的星星之火已經燎原,我國日益強大,繁榮富強,是誰換來的?沒有錯,正是革命先烈,是他們用身軀爲我們的幸福鋪路,是他們用鮮血爲我們的未來造橋,沒有他們,又豈會有我們的今天?
  還記得,他們在風雨中生存,在血與火的考驗下,在戰火連天,硝煙四起的戰場上,他們,無所畏懼,大義凜然前仆後繼,黃繼光,邱少雲,江姐,一個個烈士相繼倒下了,可是,明天,依舊會有別人站起來,爲人民而戰,爲中國而戰!
  「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不必說什麼,我們的圓明園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10月6日 ,占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爲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爲藉口,命令米切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爲一片廢墟。
  雨果曾這樣評價:「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 東方寶座,還認爲自己取得了一場巨大的勝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同樣,讓我們刻骨銘心的還有南京大屠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於 1937年12月13日 攻陷中國的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姦等戰爭罪行。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中寫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羣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汙辱這個城市」,他們「單獨的或者二、三人爲一小集團在全市遊蕩,實行殺人、強姦、搶劫、放火」,終至在大街小巷都橫陳被害者的屍體。「江邊流水盡爲之赤,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屍體」。
  那三天三夜的大火,那一場起心動魄的屠殺,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恥辱,什麼是踐踏的尊嚴,更是告訴我們,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落後了就要挨打!
  戰爭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是由此,歷史和今天都告訴我們:作爲一個中國人,勿忘國恥,更不要忘了歲月的痕跡,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爲了古文化的侵略,爲了不公平的條儀,爲了大屠殺的恥辱,東方的雄獅,覺醒吧!不要在沉睡,用我們的努力,用汗水,用行動來向世界宣告:中國站起來了!他強大了!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上了我國東北的領土,並成立僞滿洲國,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8年的侵華戰爭史。
  八年的時間裡,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抗日戰爭對於我們,是一段未曾親歷的特殊歷史,但是,它的血淚史,中華民族的不屈史,卻深深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裡,正是這段歷史使我們認清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本質,也使我們明白了只有國家富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強大才不會挨打、不會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一年,今天我們站在這裡緬懷先輩爲我們今天幸福生活做出的犧牲, 我們珍愛和平、共創未來,我們慶幸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帶領我們走向勝利;我們慶幸中國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格,我們慶幸作爲華夏兒女我們是打不死、嚇不倒、壓不垮的民族。 今天,沐浴著金色的陽光,迎面吹來和煦的微風,我們不應該,也不能夠忘記戰爭年代那不能忘卻的光輝歷史,我們要牢牢記住是烈士們的鮮血染紅了國旗,保衛了祖國,我們要努力工作,爲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獻出自已的一切!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地區將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抗戰勝利日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2次大閱兵,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的大閱兵,它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身在和平也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成果,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人民和東方戰場上的所有民族,都永遠懷念那些在抗日戰爭
  中英勇犧牲的人們。從左權、楊靖宇、趙一曼、張自忠等抗日將領,到「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東北抗聯8位女戰士、「八百壯士」等英雄羣體;從忻口、淞滬、徐州、武漢等保衛戰和台兒莊戰役犧牲的烈士,到「百團大戰」中戰死的英雄;從爲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到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以及「南京大屠殺」犧牲的民衆,還有無數沒有留下姓名卻爲抗日犧牲的同胞,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必將傳頌千古。他們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必將永垂不朽。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進,歷史的烙印也不會因爲明天的到來而抹去既有的事實,同志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緊緊圍繞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努力實現我們的夢,努力實現「中國夢」,我們會因爲夢想而變得飛揚熱烈,會因爲夢想而變得無比厚重,我們的人生或許只有一個70年,但抗戰勝利的70年確是我們建設創新的70年,讓我們銘記70年前的血淚史,讓我們銘記在抗戰中犧牲的民族英雄,讓我們緬懷在抗戰中犧牲的中華兒女,讓我們珍愛現在的和平生活,讓我們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圓夢中國」!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時間荏苒,日月如梭,共和國的歷史彷若昨日,禮炮轟鳴,歌聲嘹亮,共和國的今天繁榮昌盛。70年前的日子戰火紛飛,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戰爭的勝利,70年後的今日國威浩蕩,我們用最隆重的禮儀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在隆隆的禮炮聲中,由200人組成的武警升旗儀式護衛方隊,伴隨禮炮聲的響起率先亮相,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出發,穿越天安門廣場中軸線,護送國旗走向升旗台。200名國旗護衛隊員,象徵中央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行進121步,寓意著從1894年甲午戰爭至今121年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平凡歷程,中華民族不畏艱難,滿懷信心,走向未來。在整個閱兵慶典過程中,聯合軍樂團共演奏了30首樂曲。合唱伴奏,會前奏唱了5首歌曲,儀式和檢閱奏唱了3首歌曲;閱兵演奏了包括《分列式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22首樂曲。這一首首不朽的戰歌在血火中誕生,是抗戰時期承受著深重苦難的中華民族發出的抗爭怒吼,一首歌曲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種精神,這些抗戰歌曲沸騰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滿腔熱血。
「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方隊、「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一張張堅毅的臉龐,一步步堅定的步伐,一聲聲響亮的口號,無不彰顯著老一輩的英雄壯士氣勢如虹,氣壯山河。戰爭中的老媽媽,送兒百里上戰場;炮火中的好妻子,送君千里到前線。家裡的最後一碗米做了軍糧,家裡的最後一尺布做了軍服,家裡的最後一個兒子送去當兵,在那炮火紛爭的年代中華兒女頂天立地,寧死不屈。
坦克方隊、陸戰隊兩棲突擊車方隊、履帶步兵戰車方隊、空降兵戰車方隊、反坦克飛彈方隊、自行火炮方隊……一輛輛戰車,氣勢恢宏。27個裝備方隊,地面突擊、防空反導、海上攻擊、戰略打擊、信息支援、後裝保障等戰鬥模塊,新型坦克、新型火炮、新型飛彈、指揮信息系統和無人機等新型軍隊作戰裝備,裝備戰車緩緩駛來,鐵甲鋥亮,一枚枚飛彈如寶劍出鞘,直指蒼穹,展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日益強大。空中梯隊呼嘯而來,雄鷹展翅,翱翔長空,向世人展示,中國人受欺辱的日子,已經永遠一去不復返。
「一個外國人,毫不利已的動機,把中國人的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這是毛澤東主席對白求恩醫生的評價。當年在我們物質條件極爲艱苦的情況下,有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醫生等人的支援,帶來了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和一部分醫療器械,幫助我國軍隊共渡難關。今天,從天安門廣場走過的白求恩醫護方隊是今天的醫療人才,我們的國家實力日益增強,醫療條件日漸良好,白求恩醫護方隊依然繼承了當年的白求恩精神,彰顯了對我國未來發展的強大信心。
紀念日首都閱兵,不是爲了仇恨,只是爲了銘記歷史守望和平。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積貧積弱的東亞病夫,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更加熱愛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的我們更加接近中國幾千年來的復興夢想。抗日戰爭的歷史雄辯地證明,正是有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匯集起奪取抗戰勝利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一心,捍衛人類尊嚴和歷史正義,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我們就一定能夠開創嶄新的未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