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中政治選修3的知識點匯總

題目:

急求高中政治選修3的知識點匯總
很急額!
各位大俠幫幫忙額!

解答:

2007年政治高考複習哲學常識
唯物論
1.世界本原是物質的(理解)
一、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1.自然界先於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2.人類產生之後,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以人的意識爲轉移;二、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總之,整個世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2.物質和意識關係(理解)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爲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一:物質決定意識: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腦這一物質器官特有的機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二: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推動人的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從而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事物的發展.
3.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理解)
(1)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2)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3)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和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總之,任何意識都根源於物質,其內容歸根到底來自於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4.對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
產生正確認識與錯誤認識的主觀原因:(l)立場不同.(2)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3)知識構成不同.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理解)
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的本原,即那個是第一性,哪個是第二性,對這個題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方法論)(運用)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起著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l)要重視和調動人的精神能量.(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物質文明是基礎,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甚至社會也會變質.
7.一切從實際出發(方法論)(運用)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爲根本出發點.
•爲什麼必須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1)從具體工作來看,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2)從黨的工作大局來看,這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3)這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發點.
8.了解國情,立足國情(方法論)(運用)
1)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最重要的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找出自己前進的道路.
2)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於井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依據.對這一階段基本國情的分析也是黨的基本路線得以形成的前提條件和理論的根據.
3)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對於青年學生來說就要學習中國近現代史.
9.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方法論)(運用)? <
第一,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
第二,要把想問題、辦事情的立足點切實放在中國國情之上.
第三,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辦事情應當有認真精神.
第四,正確估量和對待自己.
10.規律的客觀性(理解)
一: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1)任何規律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聯繫.(2)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中的本質聯繫.(3)任何規律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二:規律是客觀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規律是客觀的,還指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客觀的,集中表現爲它的不可抗拒性.蔑視規律,違背規律,不僅辦不好事情,而且必然失敗.規律是客觀的,不等於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就無能爲力.
11.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運用)(方法論)
一:「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這就是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爲我們行動的嚮導,做到按規律辦事.
二:要堅持實事求是因爲:
*1)實事求是不僅是我們黨的科學態度,工作方法和優良傳統,而且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礎,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
*2)在實事求是路線的指引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三: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1)要堅持實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2)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要按規律辦事就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四:在新世紀新形勢下,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一切以「三個有利於」爲根本標準.
12.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及表現(理解)
主觀能動性Y是人區別於物的特點.是指人類特有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主觀能動性包括三個方面:(1)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和認識世界的活動——「想」.(2)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做」.(3)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中的精神狀態——決心、意志、幹勁等.
13.將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首先:爲什麼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呢?
1)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隱藏於現象之中,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規律.2)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3)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暫時的失敗,這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決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第二:尊重客觀規律,從實際條件出發,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
第三: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一定因素制約:(1)客觀因素——受客觀規律的制約.(2)客觀條件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主觀因素的制約.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因此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規律爲基礎和前提.
辯證法
第一:聯繫
1、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理解)
一、事物是普遍聯繫的.1、:聯繫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2.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互相聯繫的.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繫著.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
二、事物的聯繫具有客觀性.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的.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繫.
總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孤立地存在,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統一整體.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人們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聯繫,就必須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繫.
2、因果聯繫(理解)
•在兩種現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關係的才叫因果聯繫.因果聯繫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因果聯繫是具有先行後續的關係.二是因果聯繫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
•原因和結果的區別:一是含義不同.二是時間順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原因和結果的聯繫.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其次,二者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能互相轉化.必然聯繫.
認識和掌握因果聯繫的方法論意義:首先,承認因果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3、整體和局部的聯繫(理解)
•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繫.(1)區別:首先,含義不同.二者不能混淆.其次,地位和功能不同.一般來講整體處於統帥的決定地位,部分從屬於整體.功能不同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種情形與第二種正相反.(2)聯繫:一是二者不可分割,互相依賴,各以對方存在爲前提.二是二者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整體的變化影響部分.部分也制約整體,關鍵部分的功能影響了整體功能的發揮.
•學習整體和部分關係、系統和要素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l)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2)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第二部分:發展
1、運動和物質的關係(理解)
.運動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l)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3)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2、運動和靜止的關係(理解)
哲學上講的靜止指的是兩種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保持不變.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在一定時間內基本不變.但是任何靜止狀態都是暫時的、有條件的、相對的,絕對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運動和靜止的關係:(l)區別: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永恆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暫時的.(2)聯繫: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3、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理解)
(l)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2)人類社會也是變化發展的.(3)人的認識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由淺到深的發展過程.總之,無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都是變化發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沒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的過程.
4、發展的實質(理解)
把握髮展概念要著重注意兩點:*一:要正確理解發展的實質.發展這種運動和變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進步的變化,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二:要明確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判別新舊事物的標準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5、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理解)(方法論)
1、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3.要有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第三:矛盾
1、對立統一
矛盾的含義: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做矛盾.(1)「對立」的基本含義: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鬥爭.(2)「統一」的基本含義: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2、矛盾的普遍性(理解) b b
(1)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2)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3、如何堅持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行動(理解)(方法論)
(l)敢於揭露矛盾.(2)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3)堅持兩分法,兩點論要做到:(l)首先對自己要一分爲二.(2)要學會全面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近年來,我們黨提出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強調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4、矛盾的特殊性(理解)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l)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3)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據.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解)(方法論)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這一科學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列寧稱之爲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爲什麼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3).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方法的危害:勢必造成「教條主義」、「一刀切」「一風吹」.我們應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爲轉移,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理解)
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l)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1、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2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又是可以變化的.
二:學習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有什麼指導意義 (1)對於正確認識事物,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義.(2)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鮮明地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關係:(l)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掌握主次矛盾的關係原理,在實際工作中有什麼意義呢? 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又要學會統籌兼顧.(l)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2)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對立統一的關係:(l)兩者相互排斥. (2)兩者又相互依賴.①兩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轉化.
•學習矛盾的主次方面關係原理,對於我們分析問題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
8、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運用)(方法論)
我們懂得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關係的原理,就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1)我們說的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我們所說的重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著重矛盾的主要方面.
3)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緊密相聯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
四:發展的狀態,原因,趨勢
1、內因與外因的關係(發展的原因)(理解)
1)內因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所謂外因即外部矛盾,.2)內因、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l)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也就是發展的根本動力,發展的基礎和源泉.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性質和方向.(2)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在事物變化發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外因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能夠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3)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因內才能起作用,決不可能撇開內因而單獨地起作用.小結: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2、堅持內因外因相結合的觀點(運用)(方法論)
1、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l)要重視內因的作用.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係.(l)深化改革,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2)擴大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3)堅持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自力更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對外開放是自力更生的必要途徑.
3、量變與質變(事物發展的狀態)(理解)
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叫做量變.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叫做質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
量變和質變的關係:(l)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①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作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生.②由於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變化引起的質變.(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
4、堅持量變與質變的觀點(運用)(方法論)
一:對於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有多方面的指導意義:(l)要堅持適度原則.(2)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3)要重視量的積累.,
5、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趨勢)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1)新事物必定要戰勝舊事物.第一,因爲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代表了事物的發展方向,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它的成長壯大.第二,因爲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因爲,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拋棄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吸取和發揚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舊事物根本沒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因而,它比舊事物具有更大的優越性.第三,在社會領域裡,還因爲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羣衆的利益,因而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所以,新事物必定能夠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2)新事物的成長壯大要經歷艱難曲折的過程.第一,新事物成長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第二,舊事物決不會自行消亡,爲了維護其自身的地位,它總是竭力扼殺和摧殘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長壯大.第三,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人民羣衆對新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個過程.總之,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迴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6、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運用)(方法論)
1)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
7、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上學(理解)
二者的分歧表現在:聯繫的觀點與孤立的觀點的對立;發展的觀點與靜止的觀點的對立 ;全面的觀點與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唯物辯證法 主張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承認矛盾.形上學 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否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這一點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的根本分歧.
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上學:(1)學會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3)我們要正確地觀察和分析形勢.(4)把唯物辯證法同實踐、同調查研究密切結合,加以靈活運用.
人生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理解)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是辯證統一關係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2)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①社會意識反作用的兩種表現.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積極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重大阻礙作用.
(2)價值觀對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有著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就是:1、符合事物發展規律,2、符合人類根本利益.3、現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是能否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4、「三個有利於」是衡量社會主義社會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2、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爲體麼是正確的價值取向(理解)
一、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目前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多種價值.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多種價值觀並存的情況下,應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
二:內容:(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主要原則)「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三: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1))集體主義的產生是與一定生產關係狀況相適應的.2)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的價值取向.(1)集體主義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係的客觀要求.(2)集體主義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3)集體主義是我國人民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力量源泉.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理解)
1)認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價值觀已經過時的觀點是錯誤的.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4、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理解)
1.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2.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
2.小團 體主義的危害極大,妨礙現代化建設的正常進行.3、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5、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理解)
*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但社會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它是決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東西.
「人性自私」論是錯識的:
(l)它違反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原理.(2)它錯誤地把動物的「自保性」混同於「人性自私」. (3)它錯誤地把個人正當利益與「自私」混爲一談.(4)「人性自私論「不符合歷史現實.
6、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聯繫、相互制約.(1)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2)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
第一,個人活動受社會環境的制約.第二,個人活動還要受到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7、人生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理解)
人生價值的兩方面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爲個人索取打下了基礎;個人從社會那裡得到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又會激發起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在這兩方面的關係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居於首位的.
( l)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要求.(2)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3)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
8、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理解)
1,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 l)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爲基礎.2.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2,實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1)全面提高個人素質.(2)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幹,發揮聰明才智.(3)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鬥精神.
9、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理解)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大的腐蝕作用,我們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走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
10、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最進步、最科學的理想(理解)
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
A.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最崇高的理想.這是因爲它代表和反映了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不是爲了少數人,而是要爲全人類謀利益.B.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最進步的理想.
11、崇高理想的作用(理解)
第一: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與發展.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鬥的精神力量.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2、在奮鬥中實現理想(理解)
首先,理想源於現實、高於現實.其次,理想可以轉化爲現實.
艱苦奮鬥實現理想.(1)艱苦奮鬥是優良傳統.(2)艱苦奮鬥的實質.艱苦奮鬥並不僅是一種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更重要的是一種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3)提倡艱苦奮鬥,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認識論
1、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理解)
•對事物?/ca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