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集聚 縣域人才強磁場
人才向往環境更好、發展潛能更大、待遇更優厚的城市,在城市和基層的對比之中,基層的确存在巨大的差距,也導緻了基層人才缺口非常的大。沒有海納百川的胸襟,難有天下英才的歸心;沒有打破痼疾的魄力,難有人才活力的迸發,更好地為基層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需要在基層人才引育用留上補齊短闆,把基層打造成人才成長更有吸引力的“高地”,讓其在基層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營造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的良好氛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納百川“引人才”。要放眼全國、主動出擊、大力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引進戰略。結合基層實際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引才”上也更加注重梯次合理。深入調研分析人才隊伍現狀,探索建立專家顧問的柔性引才機制,聘請全國知名專家為我縣人才顧問,組織前往銀川、西安、福州等科研院校開展招才引智活動。積極舉辦“智彙隆德”招商引智促進會、“土專家”“田秀才”座談會,強化特色産業帶動,突出科技創新,以更加開放的姿态重塑人才“氣候”,以刀刃向内的勇氣改良人才“土壤”。
不拘一格,競相發展,多措并舉“育人才”。堅持“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的用才之道。懂人才是大學問,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則才著;用非其宜,則才晦。”要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阻礙人才成長和施展才華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為各類人才搭建各展所長、各盡其能的幹事創業平台。人才既要靠引進,更要靠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對縣域來講十分迫切,但培育一支總量大、素質高的本土人才隊伍,也同樣重要。一是要依托基地“育”人才。牢固樹立大教育理念,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作為實用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通過系統培訓、專業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加快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等人才隊伍建設中創新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二是要圍繞企業和項目“育”人才。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脊梁,企業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缺乏是我縣人才工作的短闆,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突出瓶頸。要按照高端引領、重點培養的思路,依托現有企業人才規模,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深入實施全縣工業優勢産業人才培養工程和特色農業人才培養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具有戰略眼光、富有開拓精神的優秀企業家和農業拔尖人才,使其成為引領轉型發展的領頭雁、脫貧緻富的帶頭人。要結合“項目推進年”工作的開展,在項目引進中發現人才,在項目推進中檢驗人才,在項目推進中考察人才,在項目達效中選用人才。
創新機制,搭建平台,優化環境“聚人才”。培養、引進人才很重要,留住、用好人才更關鍵。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既能适應當地發展戰略,又能促進人才發揮效力的人才政策,做到人能盡其才、才能盡其用。一是要破除論資排輩的觀念,把品質、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主要标準,不唯學曆、不唯職稱、不唯資曆、不唯身份,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時候讓他們在重要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要突出抓好優秀年輕幹部的培養選拔,建立完善幹部選拔任用考評激勵機制,推動人才在鍛煉中成長,在成長中創優。二是要打破體制機制束縛,突出問題導向,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管理體制,突破人才身份限制,激發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三是要着力優化社會環境,加強對人才的關心關懷,完善領導聯系突出人才制度,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在居住、醫療、社保、稅務、職稱申報等方面的服務保障,使他們安心工作、專心創業。大力宣傳人才政策和先進典型,營造尚賢重才的良好氛圍,讓各類人才工作有幹頭、事業有奔頭、待遇有想頭、生活有靠頭。
- 上一篇 轉轉平台IM系統架構設計與實踐(二):詳細設計與實現
- 下一篇 讓改變在每一天發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