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傳》第三章

毛澤東26歲生日前不久,他第一次離開家鄉湖南省。這也是他人生中開啟紅色革命道路的開始之路吧!

...

作為楊教授的“三豪傑之一”(一個是蕭瑜;一個是蔡和森 ,他來自毛澤東母親娘家的那個縣。是個激進青年)的毛澤東沒有出國留學,而是去了北京,也許與他手頭拮據有關吧!

毛澤東在北京的這段日子并不好過,他畢竟來的地方相比較而言是個小地方, 北京的物價又高 ,他的條件很艱苦。苦難對一些人來說是打擊,但是對于強者來說越挫越勇。

他在北大兼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期刊室的工作。那個時候在閱讀《新青年》時,他最尊敬的兩位作者之一是李大钊教授。他回憶那個時間段的時候說:“我的職位很低,大家都不理我。”看來我們國人什麼時候也有看人下菜的毛病。

作為一個旁聽生他受盡了别人的鄙視 ,但是他可是毛澤東啊!怎會對這區區小挫折而打倒呢!他向水蛭一樣對周圍的東西盯住不放。由于他的堅持,他參加了新聞研究會和哲學研究會。在他人生道路上又登上了一個台階。

由于北方的官僚主義,他終生有種對北方莫名的情緒。

正在這個時候 ,天津的一名叫周恩來的青年人越洋去了歐洲。在西方的重慶, 另一位叫作鄧小平的青年也參加了勤工儉學的行列去了法國。

中國的運動是從圖書館開始的。毛澤東在圖書館裡的這段日子博覽群書。甚至不必買一份日報就可以包攬所有要讀的文章。也是那個時候他第一次讀了馬克思和列甯的著作。

不過 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抓住馬克思主義 。那段時間他更了解反對什麼,但是還不太清楚要擁護什麼(畢竟還年輕 ,有時思想迷茫也是在尋找一個選擇)。

1919年春 ,北京爆發了學生大遊行 ,也就是我們說的“五四運動”。毛澤東沒有參加,他正處在情緒低潮期,所以不能魯莽行事。說明毛澤東是一位有勇有謀之人。

當學生們把孔孟罵得體無完膚時,毛澤東卻跑到山東拜谒了孔子的墓地。在這次路途中他還爬上了東嶽泰山 ,考察了孟子的出生地,還去了梁山 ,這裡是《水浒傳》好漢們的聚集地。

當北京的激進派視老傳統為垃圾時,毛澤東卻在探索老傳統的源泉。這就是偉人之處—他永遠站在制高點看問題。

他還在旅途中向遇到的一個同學借錢去了徐州 ,這也是《三國演義》中常提到而出名的地方。他此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去上海為前往法國勤工儉學的一行人送行。

看來北京對他沒有多大吸引力, 他在北京隻停留了6個月。

在上海他拜訪了通過《新青年》結實的第二位“楷模”陳獨秀教授。看來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把一部分有為青年聚集的一個通道。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個時候負責組織到法國勤工儉學的小組給了他一些錢,使他回到家鄉。

這段清貧的日子不久,他開始在一所小學做兼職老師。這是所他母校第一師範學校管理。因為他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他不想做一個全職的。

事實證明,北方對他還是産生了影響。他的第一個嘗試是作了一次公開演講,主要是講馬克思主義的新潮思想。他對馬克思主義,僅知道一點點而已(說明見識的力量還是很大的)。

1919年下半年,毛澤東成為長沙地區五四運動的先鋒人物,提倡新文化和反對帝國主義這兩個五四運動的主旨。主要鬥争對象是湖南的軍閥統治者張敬堯。

在6月份驕陽似火的長沙,他幫助成立了湖南學生聯合會。

這次學生會的社會熱情之高,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都是無可匹敵的。

13歲的丁玲(後來成為中國最好的短篇小說作家之一)帶領她的同班同學來到湖南議事廳,要求婦女與男性一樣有平等的繼承權,為這些為女性說話的人點贊,如果 沒有這些思想先進的人士為女性說話,那個舊社會的人的思想,對女性的重視也不會來的這麼快。

那個時間段毛澤東忙的都沒有時間談戀愛。三豪傑之一的蔡和森和他聰明漂亮的妹妹蔡暢 三個人發誓永不結婚。但是三個後來都食言了,看來愛情來的時候如洪水猛獸一般,是擋也擋不住的。

在那個暴風驟雨的夏季,毛澤東聯合學生會創建并編輯了一份周刊—《湘江評論》。它刊登的大部分稿件是毛澤東撰寫。雜志的第一期2000份在一天内就銷售一空。随後各期印5000份(在1919年的湖南, 這是很大印數)。那個時候預約的稿子有時收不上來,他就得自己寫, 還要編輯 、自己排版、自己校對, 有時還自己到街上叫賣。在那酷暑難耐的夏天,毛澤東的各種壓力我們是無法想象的。

軍閥張敬堯的一貫做法就是查封左派的刊物。《湘江評論》隻編寫了5期。

小型雜志就像鳥雀一樣多,毛澤東不久就加入了另一份雜志《新湖南》。10月份就遭到同《湘江評論》一樣的命運。

作為一個政論作家,他的文章被長沙的報紙《大公報》刊登。

長沙一位姓趙的小姐被迫嫁給不喜歡的人,在出嫁的路上自殺了。随後他寫了8篇關于婚姻、家庭壓迫和舊社會罪惡的文章,接連發在《大公報》上。

1912年12月毛澤東号召1300學生長沙大罷工。張敬堯的政權雖然受損,  但沒有被推翻。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成為追鋪對象(這也是毛澤東第一次被追鋪)。

毛澤東又回到了北京,這次在北京的4個月大有收獲。

這次送他去的是新民會,他帶領着一百多人請願團 , 要求罷免張敬堯。他們在武漢逗留了10天。随後就去了北京。毛澤東在湘鄉縣會館舉行的反對張敬堯的口号是:“張毒不除, 湖南無望”。

毛澤東在北京沒能做出多少成績。北京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這次毛澤東最大的收獲是遇到了楊小姐。楊開慧比毛澤東小8歲。毛澤東上次在北京時就對她産生了好感。現在感情又發展了一步。

楊教授在毛澤東到北京一個月後去世。他的去世為毛澤東親近楊開慧敞開了大門。

他們是思想先進的兩個人,婚姻生活以“試婚”開始。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在北京那個春天之後不到一年出生的。大約一年後,他們在長沙正式舉行婚禮。

從1920年夏天開始,毛澤東就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他希望同陳獨秀教授讨論一下他自己自己新的馬克思信仰。他賣掉過冬的外衣,買了車票 ,登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

這段時間由于手頭拮據,還為大班和富有的買辦們洗衣服、熨衣服、送衣服。哎!英雄有時也會為五鬥米折腰。

毛澤東試圖在湖南問題上取得陳獨秀的支持,但是由新成立的共産國際派來的蘇俄顧問已經到達中國,為在中國建立布爾什維克組織向李大钊和陳獨秀提供咨詢。

陳獨秀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澤東送勤工儉學的湖南學生去法國提出的口号是:“改造中國與世界”。

一個學生對毛澤東沒有去法國表示遺憾,但是毛澤東說:“革命不可能等到你們歸來再着手”。雖然可能毛澤東沒有出國深造,也可能是資金緊張,也有可能是覺得中國人還是需要在自己的國家的人拯救。反正,不管什麼原因毛澤東從來沒有抱怨過生活。這就是強者遇事知道想辦法解決問題。

直到1920年夏天,這場戰争以政治上較為先進的譚延闿趕走張敬堯而告終。毛澤東回到湖南,希望利用新獲得的寬松氣氛。

毛澤東早先的一位老師,不久就擔任師範學校附屬修業小學的主事。

他和楊開慧搬到了清水塘的一座房子。修業小學的薪水還是很客觀的。租金每月12元,是在上海洗衣店工資一樣多, 比他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薪水高50%。通過穿着上看,毛澤東是長沙上層的一份子了。

這個期間他創辦了一個文化書社, 并和其他人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促進會。他開始編輯《通俗報》并為期撰稿,有他的朋友何叔衡接掌以後轉為左派報紙。

在一位和他關系很好的年輕女士(也是楊教授最好的學生之一)的幫助下毛澤東成立了文化書社。不愧為革命的引路人 ,他隻要有機會就會做着這些事情。

毛澤東在辦文化書社剛成立時,以抵租金為文化書社弄到三間房子,楊開慧的母親還幫過他。開業典禮時,颠覆勢力和守舊勢力握手言和。主要是對革命有利的毛澤東從不斤斤較計,這就是辦大事人的海量。

書社辦的挺興榮,在其他城鎮又開了7家分店。

毛澤東在五四運動的主題增加了親俄成分。他和《通俗報》的何叔衡一起創建了一個俄羅斯研究會及一項到蘇俄勤工儉學的計劃。通過從上海寄來的信,他收到了來自共産國際的建議和指點 ,成立了一個共産主義小組,還成立了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支部,它成為考察潛在共産黨人的地方。毛澤東的革命道路越來越清晰和明了。好像在不久的遠方革命的一盞微明燈光在照耀着他。

...

1921年5月 ,何叔衡被教育局解聘,《通俗報》的一些激進人士也一塊被解雇。剛有點曙光的革命道路上又被攔路虎攔截。别說以後沒法想象的艱難了,看到這裡就讓人覺得 ,革命的道路太艱難,毛澤東一路走來遇到的坎坷已經是我們常人沒法想象的了,再加上以後的在戰鬥中的搏殺和失去親人的痛,想想就心疼他們那代人受過的苦難。如長津湖時,他們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把該打的仗打完了,我們的後背就不用再打了”。在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作為後輩的我們對那些抛頭顱灑熱血的前輩們無以回報,在這和平的年代我們活好自己照顧好家庭,幹好工作,遇事不抱怨 ,“苦不苦想想我們先輩們為我們做的種種犧牲 ,我們遇到的問題都是矯情”。

有餘力做對社會有用的事情就是對那些先烈們最好的回報!

在這個過程中第一師範起着關鍵的作用。毛澤東不斷地從這所學校招收追随者 。毛澤東的家人也被吸收進來。毛澤東的父親于1920年死于傷寒 享年52歲。此事毛澤東很少提及, 他也默默地繼承了家長的角色。他安排大弟毛澤民進了長沙第一師範,二弟毛澤覃上了一所不錯的中學。他又幫繼妹毛澤建進了附近城市衡陽的一所師範學校。

他三個不久就開始直接在毛澤東的手下為共産組織工作。

毛澤東不再孤單。他和上海、北京和法國的同事們不斷地有書信來往。他已是長沙這個池塘裡的大魚,在湖南全省他也有可靠的關系。他和開慧生活在一起,開慧不久就懷孕了。

毛澤東的論點實際是反對帝國主義論點的翻版。他用“外國來的”來指“非湖南的”。他呼籲建立“27個小國”,因為“大中國主義”是一種阻礙草根生活“自然發展”的禍患。

對一個已經是激烈的中國國家主義者來講,他居然支持分裂,這是令人吃驚的,他的一些左派朋友也認為這是錯誤的。他覺得作為四千年的曆史中,湖南的文明隻是黑暗的。可能也是對那個黑暗時刻絕望了吧!

到1921年春天,毛澤東已失去對湖南實行自治的興趣。寄望于一個軍閥來實現一個激進分子的願望是不可靠的。1920年11月,譚延闿被替換,新來的統治者将治運動使人民得到解放的念頭完全變成了空想。

這段時間毛澤東意識到改良主義的局限性。他将不得不在現有的政治勢力之外另行組織力量。

蕭瑜完成勤工儉學回來又見到了毛澤東。他們兩個談到深夜 。兩個人都哭了,因為他們發現他們兩個中間已經産生了一道鴻溝。毛澤東親蘇俄, 蕭瑜不贊同。毛澤東主張強勢的權威,而蕭瑜則為可能失去個人自由而擔心。是啊!這個時候還有比失去曾經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更痛苦的事嗎?

新民學會早先像兄弟一樣的團結, 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赢得了戰争。他轉換了陣地,把同他思想一緻的人帶進社會主義青年團,而把新民學會像一個空殼一樣抛棄了。這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五四運動的參加者已經分成了兩派。分歧點就是毛澤東與蕭瑜産生隔閡的那些議題。

胡适教授領着五四運動的自由派,堅持研究“問題”而與政治保持距離。李大钊教授則領着馬克思主義派,堅持一種涵蓋一切的“主義”。毛澤東自然是站在“主義”這邊的了。

另一個分裂也隐約出現了。到1920年 無政府主義“興起”了。當時存在若幹團體。

1921年夏天,毛澤東乘船北上。這次行程是他10個多月在長沙進行組織工作的最高點。作為準備工作,已成立了一些馬克思主義和俄羅斯研究會,以便招攬人才。

1920年9月他也曾秘密到上海去參加籌備會議。

這一次,毛澤東是作為湖南的兩名主要的馬克思主義者(兩人都是教師)之一。連同其他來自另外5個省和日本的11名代表 去上海參加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毛澤東還同蕭瑜同坐一船艙直至武漢。

這13個馬克思主義的信徒艱難的來到法租界。

他們平均年齡26歲。其他人的出身都比毛澤東高一等。馬澤東27歲。

毛澤東講話很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如同他長長不洗澡一樣做派不雅,容易讓其他人很難接受。

13名中國代表來參加,他們各持不同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布爾什維克的勝利激勵了他們激進的思想。如果沒有蘇俄的啟發和幫助,1921年不可能召開這樣的代表大會。

湖南代表何叔衡與主流思想不一緻,毛澤東很敏銳地體會到了湖南同鄉的心情,找了一個借口說,長沙有件急需何叔衡處理的事情,讓他離開了上海。

這次會議代表們的目的不一緻。李大钊教授(仍然在北京)和陳獨秀教授(在廣州)都沒有出席這次會議。

他們中的一支代表住在豪華的遠東大酒店,而不是住在女子學校 而且花大部分精力去購物及陪伴他漂亮的妻子。足以證明這些人與毛澤東的思想不一緻。

這13名代表還不能事事完全做主。會議的形式和日程基本上是由共産國際和未到會的李大钊陳獨秀确定的。

特别使毛澤東垂頭喪氣的是,他們的觀點與毛澤東的觀點不一緻。會議上出現了兩中路線。占主導地位的是由共産國際提出 ,并得到張國焘(來自韶山的另一邊的那個年輕人)支持的路線:組織城市工人;建立無産階級專政;抛棄與孫中山國民黨人的任何聯系。

他們的實力還不足以推翻資本家,,在反帝和反軍閥事業中與孫中山合作是可能的。

他在長沙的新理論到大上海後,獲得了新的信念似乎有點動搖了。

他湖南的同志們,全國57個共産黨人中在他領導下的16個(足以說明,毛澤東的領導能力),能理解莫斯科的思路嗎?毛澤東還沒有消化布爾什維克主義這塊從外國進口的肉,何況是韶山的共産黨人呢!

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們被法租界的私密警察盯上了。他們不得不轉移到南湖上租來的一條遊船上繼續召開(據蕭瑜說是毛澤東的提議)。

會議的所有代表一起坐火車去南湖,一路上毛澤東一直和蕭瑜聊天 ,到南湖後又住進同一個旅館房間。

由于前一天晚上毛澤東睡的很晚,第二天他沒有參加會議。這一天他和蕭瑜花了一天時間在杭州遊玩,也許是和蕭瑜深入的交流吧!他多麼不希望失去這個好友和當初的共同目标。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見到蕭瑜。

毛澤東已經從一個小村莊的孤立狀态發展到開始信仰一種世界革命的學說。這就是視野的力量。他興緻勃勃地研讀西方思想。毛澤東雖然沒有出國,但畢竟是有大志向的人, 他不會閉門造車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