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面面觀》——口語化的點評說清小說裡的縱橫

...

他這個人說起話來總是一針見血又不乏幽默感,愛寫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兒裡,那些别人認為的浪漫下欠缺諷刺的虛僞。


要問福斯特說話能有什麼不客氣的呢?他最多是自嘲能寫《李爾王》的大文豪也不如會寫分析《李爾王》文學論文的人能考上編制;同時順便兒很善良地在本書的前十幾頁就告訴大家,如果作為英文作家,要是連他在書中提到的這些文學作品都沒看過,就别摸什麼文學評論界的大門了。因為你根本連他說的那扇大門在哪兒都找不到。


...

而看過本書之後,就會發現:現代的小說裡,人們對于生活的細節的理解,還是太貧乏了——或者,我們也許可以從過去的文學評論中進一步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裡,随着時間的流逝,到底存在什麼可以值得被書寫成一部著作,等待他人切實的評論。食物、睡眠、行動、心理……福斯特借助自己文學評論家這一身份的天然屬性,将自己擅長的對比手法,夾叙夾議,使得本書作為一部将講話彙集在一起的作品,即便處處多使用口語化的詞彙去評述諸多文學作品,但卻并不妨礙福斯特展示出他對文學作品可怕的洞察力。


比如,他對于文學作品與曆史、哲學等學科方面的聯系的評價,認為小說中書寫的事實,可以是小說家因自己的脾性,對事實加上或減去一個未知數的結果,而這結果将與事實大相徑庭,甚至颠倒黑白。所以,他主張在進行人物塑造時,可以通過講述同一個人物的不同故事,從源頭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動,從而塑造出一個與曆史記載中并不相同的曆史人物的故事。為此,福斯特還引用了其他文學評論家的說法,即“每個人都有兩面,各自适合曆史和小說”。


...

此外,福斯特還以意識流作家們的寫法為例,認為時間在文藝作品中是超越了物理意義方面的存在,但是小說中時間的變動,并不能使得作品的哲學性超越小說本身作為一種體裁的意義。


本書評論個人風格突出,涉及内容廣泛,對閱讀者在經典名著類(特别是英語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積累的要求較高,适合外國文學專業或者喜歡閱讀文學評論的人群閱讀,以及想要打破創作瓶頸、學習一些文學創作理論的讀者閱讀。


...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