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八十五
怎麼才能避免無德之人爬上重要領導崗位呢?這個問題太難了,是自古以來的頑症。人是宇宙中的高級動物,他有情感、高智商、主觀能動性、親情、友情、愛情,社會關系錯綜複雜。投機取巧,爾虞我詐,拉幫結派,渎職贖職,徇私舞弊,利益收買,無中生有,造謠生事,诽謗誣蔑等等,這些都是在暗中進行,怎麼能避免得了呢?因種種原因,外一有一個大人物漏網,那麼百姓就要遭殃,國家就要遭殃。黑暗複雜的官場,錯綜複雜,好人怎麼能上的去呢?很難、很難!沒有點詭異的手段很難在官場立足。知人知面不知心,互相猜忌,暗中使壞,等等,這些都是官場慣用的伎倆。曆史人物輪番登場,正直的人很難立足,一般來說有才的人多正直,但是正直的人多遭奸人陷害。臣與臣之間的鬥争,君臣之間的鬥争,皇族内部的鬥争,曆朝曆代比比皆是。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嫡次子。曆史上說他是謀兄淫母、弑父奪位。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這一年的七月,隋文帝病入膏肓,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楊廣跟自己的心腹楊素,不時使用書信溝通,不料,楊素彙報給楊廣的一封信,陰差陽錯的被送到了隋文帝的手上,而此信的内容,正是關于隋文帝一命嗚呼後,他們該如何應對。
隋文帝看完後勃然大怒,而更巧合的是,他的寵妾宣華夫人此刻向他控訴太子楊廣欲對她非禮。隋文帝更加怒不可遏“畜生,叫我怎麼放心把大事托付給你!”于是隋文帝令柳述、元岩去召見前太子楊勇,立即進宮議事。
楊素和楊廣得知此事,商議對策,僞造聖旨,逮捕柳述、元岩,将自己的心腹張衡派到宮裡服侍隋文帝,又派親信宇文述等控制現場。而就在當晚隋文帝駕崩了,一時間宮廷裡流言四起、議論紛紛。這就是史書上說的隋炀帝弑父、淫母奪位的過程。
楊堅病入膏肓,在彌留之際,才發現楊廣有不軌行為,拿到這份私信之後,楊堅忽然下令,要召回楊勇,改立楊勇為太子,為時已晚。可見楊廣的品行是多麼的惡劣,沒等父皇駕崩就急不可待,原形畢露,以至于後來楊廣當上皇帝以後,殘暴不仁,自我為是。
在這之前,楊廣在父王和母後面前做出的那些事,都是裝出來的,隻是為了奪取皇位。從後來楊廣的所作所為,也不難看出,當時隋文帝選人選錯了,楊廣隐藏太深,等到他當上皇帝才暴露出來。
當時因為獨孤皇後看不慣太子楊勇,楊勇寵幸的美人多,愛情不專一,獨孤皇後非常厭惡自己的兒子及大臣的妾室懷孕,而獨孤皇後本身就是一個特别強勢的一位皇後,她不允許自己的皇上和任何一個妃子生孩子,楊廣得知這些,更加自我僞裝,侍妾隻是湊夠數量,卻隻和蕭妃起居在一起。皇後因此輕視楊勇,稱贊楊廣的德行。楊廣每次來朝,車馬侍從都儉約樸素,恭敬的應對朝臣,禮節極其謙卑,因此名聲在隋文帝的兒子諸王裡是最好的。楊廣又向獨孤皇後誣告楊勇要陷害、屠戮。從獨孤皇後的回答中,楊廣知道了皇後已經改了主意,便設計奪取儲君的地位。楊廣、楊素、獨孤皇後不斷陷害楊勇,最終,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廢楊勇,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
楊廣做上皇帝以後,原形畢露,好大喜功、窮兵黩武、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緻隋朝崩潰覆亡。這是典型的有才無德小人的作為,他隻注重自己江山永固,不顧百姓疾苦。史書上暗表,隋文帝楊堅選接班人選錯了,被楊廣的假象給蒙蔽了,導緻後來楊家的天下被楊廣給敗亡了。
楊堅給楊廣留下的該是一個多麼富強的國家啊!這就和民間富家子弟的敗家子一樣,纨绔子弟,不知道國家來之不易,更不知道國家富強更不易,一個勁的征伐,大興土木,耗費,揮霍,享受,最後真的落個 “孤家寡人”,被逼一條白绫自盡,落個千古罵名的悲慘下場。
這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缺失啊!隋朝的滅亡,完全是由于楊廣個人的原因造成的,由他個人負全面責任,他不懂人民的力量。
總之楊廣的三觀不正确,自我認知不夠,人生目标不明确。沒有奉獻意識,适應生存能力不強,以及沒有人民觀念等等。不能客觀地了解事物的本質,不能發現事物的規律,不能自我改造,沒有自我約束,沒有計劃性,推崇個人享樂主義,助長不良風氣,以我為中心。
總地來說就是缺少道德修養。可見無論多麼強大的國家,由于國君的德性缺失就要亡國。
搞派性拉幫結夥他還管德行嗎?你和我一夥就行。但是一般來說德與才應該是同行的,有才的人一般德也能不錯,有文化的人嗎,知書達理,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強,要不治理國家都需要有文化的人呢?
唐朝的宰相楊國忠年輕時放蕩無行,嗜酒好賭,受到親族的鄙視,三十歲時前往西川從軍。他從事屯田工作,成績優異,被授為新都縣尉。任期滿後,楊國忠更加貧困,隻得依附蜀地大豪鮮于仲通,後又擔任扶風縣尉。天寶四載(745年),楊國忠的族妹楊玉環被冊為貴妃,她與三位姐姐日益受寵。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與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不睦,便讓鮮于仲通前往長安,欲結交楊家,以增強自己的勢力。鮮于仲通卻向章仇兼瓊推薦楊國忠。章仇兼瓊見楊國忠身材高大,便征辟其為推官。可見當時劍南節度使并不考察一個人的德才,隻憑外表取人。也有可能劍南節度使看楊國忠與楊玉環是兄妹關系吧,讓他到長安進貢,并饋贈價值百萬的蜀地财貨。楊氏姐妹得到這些土特産後,經常在玄宗面前替楊國忠和章仇兼瓊美言,并将楊國忠引見給玄宗,玄宗任命他為右金吾衛兵曹參軍。唐玄宗也沒有考核楊國忠的德才,隻看他是自己愛妃楊玉環的兄長,就給個官作。
後來楊國忠通過楊玉環巴結朝中權臣,又得到唐玄宗的寵幸,飛黃騰達,逐漸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位置。并冊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在這期間楊國忠,兩次派兵攻打南诏,損兵折将,并且遮掩敗績,仍僞造捷報上書朝廷。天寶十二載(753年),關中地區連續發生水災和嚴重饑荒。玄宗擔心會傷害莊稼,楊國忠便叫人專拿好莊稼給玄宗看,并說:“雨水雖多并未傷害莊稼。”玄宗信以為真。之後,扶風太守房琯奏報當地出現水災,楊國忠便叫禦史審問他,從此再沒有人敢彙報實情。楊國忠謊報軍情,欺上瞞下,膽大妄為。
為了籠絡人心,發展自己的勢力,楊國忠開創押例,不管賢良或不肖,用考選年深的先補官,牒文有錯誤的可再通。楊國忠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裡,預先定好名單,然後把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都叫到尚書都堂登錄唱名,一天結束。給事中在旁評選後,就宣布:“已由門下省通過了。”于是,選官大權就這樣由楊國忠一人壟斷。從此門下省不再複查選官,侍郎僅僅負責試判,緻使唐朝官員選拔制度被嚴重破壞,選官質量下降。
楊國忠利用楊貴妃的裙帶關系,得以平步青雲,執掌朝政,蠹政害民,他不僅在政治上專橫跋扈,而且還利用權勢大肆貪污,朝廷内外饋贈的禮物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楊國忠家裡所積存的缣多達三千萬匹。之後他更加驕奢淫逸,擅權弄法。楊國忠還與另一寵臣安祿山在玄宗面前争寵,互相傾軋,都想壓倒對方,擡高自己的地位。當楊國忠在想方設法除掉安祿山時,安祿山也針鋒相對,準備造反。表面的升平,掩蓋不了潛在的危機,各種矛盾的不斷激化,終于爆發了安史之亂。
實際上楊國忠出身就是個無賴,不學無術,靠他的族妹楊玉環的裙帶關系,成了唐朝朝中重臣,這個人外似恭敬,内實陰險,本身就是個無德少才的陰險小人,一心隻為個人着想,根本不顧國家的安危、百姓的死活。在唐軍剛剛打了幾個勝仗,他就唆使李隆基逼迫守在潼關的哥舒翰出兵攻打圍在潼關周圍安祿山的叛軍,他不懂軍事,更不明白敵我雙方的實力。出戰後首将哥舒翰被俘,潼關失守,唐軍大敗,楊國忠又獻言放棄京城逃跑,當走到馬嵬驿時,将士們又累又餓,加之天氣炎熱,拒絕繼續前進。楊國忠與士兵們發生争執,大罵衆人想要效仿安祿山造反,士兵們憤怒地回答說:“國賊就是你,還說什麼别人?”于是禁軍一擁而上,将楊國忠亂刀砍死。惡有惡報。
楊國忠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與安祿山互相傾軋,水火不容,兩人的鬥争成為安史之亂發生的導火索。實際上奸佞之臣有兩種,一種是憑借智慧和能力,通過不良手段竊取政權,把持朝綱,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種是靠溜須拍馬,獻讒言,阿谀奉承得到皇帝的信任,執掌朝政,打壓群臣,禍亂朝綱,欺上瞞下,胡作非為,欺壓百姓,誤國害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