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谷神不死”何解?山海經裡的後稷死而複蘇,給出了絕佳答案

在《山海經》中能夠死而複蘇的一共有三人,分别是鲧、颛顼和後稷。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死而複蘇,我們才能從中窺見上古神話中的生死奧秘。而後稷,可能是其中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例子。

...

01後稷之事

我們經常聽到“江山社稷”一詞,其中社為土,稷為谷,江山社稷就是君王統治萬裡河山。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後稷便是其中的谷神或稱為農神。正因為後稷是農業谷物之神,在《山海經》中,圍繞着他相關的人和物都與農事相關。

...

1.侄、孫叔均

關于後稷的族裔,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荒西經》中說他是帝俊之子,後稷有個弟弟叫做台玺,台玺生的兒子叫做叔均。另一種是《海内經》中說叔均是後稷之孫。不論是侄子還是孫子,叔均這個人都至關重要。

...

正是他替他父親(台玺)和後稷完成播種百谷的任務。當然除了播種之外,他還是牛耕的發明創造者,因為被後世稱為“田祖”。

①《大荒西經》: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後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蠒,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②《海内經》後稷是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此外,叔均還和黃帝大戰蚩尤中的“女魃”發生過交集,即在人間土地受到女魃的影響(“所居不雨”)之後,叔均曾向黃帝進言,将女魃安置在了赤水之北。

《大荒北經》: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複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

2.後稷葬處

《山海經》中詳細記述了關于後稷死後所葬之處,這讓人值得注目。在《海内西經》中提到,後稷所葬之處風水絕佳,有山水環之,關鍵之處是處于“氐國西”,先記住這點,我們後面再說。

《海内西經》:後稷之葬,山水環之,在氐國西。

這裡隻是大概介紹了後稷葬處的大環境,而在《海内經》中則非常詳盡:明确指明了後稷所葬在黑水之間的都廣之野,有意思的是這裡仿佛一片沃土仙境。

不僅有百谷繁茂自生、鸾鳳自歌自舞,還可令百獸和平共處。

《海内經》: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鳥自歌,鳳鳥自儛,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

...

這裡提到的菽、稻、黍、稷,如果多一個麥的話,便正是人們常說的“五谷雜糧”了。而這些谷物之前加了一個“膏”字(郭璞注:“言味好,皆滑如膏”),這充分體現了其作為谷神的神異之處:可另五谷變得美味。

...

而作為農神,後稷還對土地上的動植物有莫大吸引力:草木為之聚集,動物和諧相處,更有傳說中的鳳凰和鸾鳥在這裡歌舞,可以說是一片世外桃源了。

02後稷不死

關于後稷死而複蘇的事,其實在《山海經》中是不存在的,畢竟這裡連後稷的葬處都說得很清楚了。實際上,死而複蘇的事,雖然記載于後來的《淮南子》中,但也絕不是空穴來風,其不死的秘密,依舊還是可以追溯到《山海經》之中。

後稷壟在建木西,其人死即複蘇,其半為魚”——《淮南子·墜形訓》

《淮南子》這裡提到了後稷、建木和半魚。後稷的情況我們明白了,建木和半魚是怎麼回事?不知道大家對氐國還有沒有印象?

《海内南經》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所謂氐國,正處于後稷葬處之東,建木之西。最為神奇的是,氐國之人則都是人面魚身的樣子,而這一點和鲧、颛顼的死而複蘇極為類似。

...

當然這是從後稷神性中有陰性(魚)的特征去解釋的,後稷作為谷神也就是植物神,其本身實際也具備死而複生的能力。

這一點和希臘本土神話中植物神迪奧尼索斯很像,他也是後來古希臘的葡萄種植神和酒神,其特征就是一年一度的死而複生。

《淮南子·汜論》:“後稷作稼穑,死而為稷”

同樣的,作為谷物農業神的後稷也會死,但他同樣會複生。關于這種複活能力的根源,淺了說與“半魚”有關,往深了看,其實可以從《老子》所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中得到很好的解讀。

...

對于這句話,有很多解釋,這裡的“谷神”曆來被注解為“空虛之道”,可以但聯系到後面所謂的“玄牝”,它其實正象征着一種永恒不絕的生育力。

所以将前面的“谷神”解釋為谷物之神也是可以的,它之所以不死,就在于可以死後複生、連綿不絕!

...

除了“玄牝”外,谷神可做谷物之神的證據,還有兩點,比如“谷”又通“穀”,穀有訓生和訓養之意;此外,谷還和充滿生機的東方、春天有關,比如《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取其能生能養之意。

當然,稷與社通常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社神即土地神所具備的應該是宇宙萬物生育繁衍的陰性元素,比如月、比如水、比如魚,都可以最為其陰性的單一象征,并且同樣具備不死的神奇屬性。這或許就是後稷死而複蘇的終極奧秘所在吧?

關注公衆号【Muscle書生】發送“山海經”,即可獲取15本山海經研讀書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