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杜老是天才——在杜鵬程紀念會上的即興演講(修訂稿)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段志西
人們的印象中之所以常常把杜鵬程當作一位文學笨人,并不是從他的真實才華與代表作品探究而得,而是天真地輕信且盡信了他1949年元月在《保衛延安·重印後記》中的一段話:“直到一九五三年終,最後完成了這部作品,并在一九五四年夏出版了。那些被我塗抹過的稿紙,可以拉一馬車。才氣橫溢的人,洋洋數十萬言,也許揮灑自如,視若等閑。而′我卻是十足的笨人,除了拼命的學習和勞動,别無所長啊!″
平心而論,這一段話固然發自肺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其中明顯不乏文學大家禮讓為先、自我謙虛的成分,畢竟不論過去,還是現在,抑或是未來,崇禮尚謙都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立身行事的傳統而至上美德。
然而,你能因為魯迅曾經寫過著名的《門外文談》一文,自視“文學門外漢”,你就真地把魯迅當作一位文學門外漢嗎?你能因為莫言曾經懷疑自己配不上作家這個稱号而不願用小說家這個高大上的字眼,覺得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寫小說的,你就真地把莫言當作一個寫小說的嗎?你能因為陳忠實曾經說過文學是笨人的事業,而自己就是一位最笨的人,你就真地把陳忠實當作一個最笨的人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一位作家到底是一位天才還是一介庸才,不是僅僅聽憑作家自己怎麼說,而是要探究作家的真實才華與代表作品,正所謂聽其所言而觀其所為。
通過對杜鵬程創作真實才華和代表作品《保衛延安》的全面、深入探究,我們不得不承認和驚歎杜鵬程其實是一位天才作家。
一、天降大任,敏感重大題材,先下手為敬。
曆史如同萬能的上帝,常常會為各種重大任務自己選定各種重要人物。
曆史人所選定的重要人物也常常能夠自覺擔當起所應擔當的重大任務。
此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助時勢。
《保衛延安》同杜鵬程的創作因緣與關系正是此種情理。
一般人隻知道杜鵬程在1949年至1953年四年間創作完成了《保衛延安》,豈知杜鵬程在延安保衛戰正驚天動地、如火如荼地進行之際業已正式醞釀創作《保衛延安》。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947年初春延安保衛戰甫一拉開序幕之時,杜鵬程這位曆經童年孤兒寡母貧寒日子熬煉、少年半工半讀艱難歲月磨煉、青年豐富多彩革命生活鑄煉的青年才俊,正奉命在王震将軍所指揮的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獨立第四旅第十團二營六連擔任新華社戰地記者,因此他不僅是延安保衛戰的親曆者、見證者、戰鬥者,而且是延安保衛戰的感受者、報道者、讴歌者。
正是在每天同無數熱血沸騰、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戰士們親密無間的生活、交談中,每次對大智大勇、指揮若定、身先士卒的将領們滿懷敬仰的接觸、采訪中,杜鵬程當時就萬分感動、靈感迸發,萌生了創作《保衛延安》的強烈而明确的沖動和熱望,于是他除了采寫新聞速寫、通訊報道之外,一切都在為創作這部小說在做最為充分的準備:不僅天天雷打不動地寫戰事日記,舉凡人物印象、生活感愛、風土人情等等一無所遺;而且常常寫作不受時空匆遽和仄陋所限,所有行軍包袱、老鄉竈台、陣地石墩等等照用不誤……正像他在《<保衛延安>的寫作及其它——重印後記》一文中回憶當時構思創作所說:“這一場戰争,太偉大太壯烈了,随便寫一點東西來記叙它,我覺得對不起烈士和在戰争中流血流汗的人們。然而要寫一部長篇巨著,并且在我們現有的描寫戰争作品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創造,又談何容易!”
顯而易見,《保衛延安》不是奉上級指令而創作的,也不是受别人啟發而創作的,更不是模仿某部已有名著而創作的,而是自發靈感、自我醞釀、自覺準備、自行創作的,令人拍案驚奇,迪人取經效法!
二、天賦異禀,擅長戲劇創作,精于藝術構思。
中國傳統四大文學體裁之中,散文的本質是揭示人生哲理,因其風格多樣、品類豐富,所以難度相對最低;詩歌的本質是抒發内在情感,因其感情飽滿、想象豐奇、篇幅短小,所以難度相對較低;小說的本質是塑造人物,因其内容豐實、人物立體、意蘊深遠,難度相對較高;戲劇的本質是表現矛盾沖突,因其時空集中、沖突強烈、結構嚴妙,所以難度相對最高,所以雨果、歌德等中外天才全能作家一般的寫作順序大緻都是:先寫散文,再寫詩歌,進寫小說,後寫戲劇。
大體而言,能寫戲劇的作家,大都也能寫小說;能寫小說的作家,卻不一定能寫戲劇,因為戲劇對作品結構完整性、嚴謹性、巧妙性的要求最高。
例外是曆史的一部分。
杜鵬程就是一個例外。
全能作家中也有個别例外作家先寫散文,再寫詩歌,繼寫戲劇,後寫小說的,杜鵬程就是其中頗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杜鵬程在1949年創作《保衛延安》之前不僅已經發表了幾十萬字的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等散文作品,而且創作了多部詩歌和戲劇相結合的秧歌劇和歌劇。尤其是他完成于1948年的歌劇《宿營》,不僅被當時西北戰線上的許多文工團經常盛情上演,而且還被延安著名刊物《群衆文藝》正發表,繼而又由西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單行本。
《宿營》這部歌劇的上演、發表和出版,不僅如同強心針一般極大地激發和增強了杜鵬程從事文學創作的勇氣、信心和力量,而且突出展現了杜鵬程天賦異禀、精于藝術構思的雕龍文心,這一點為創作長篇小說《保衛延安》奠定了至要基礎。
作家創作文學作品,正如工匠建造房屋,如果沒有創設好完整、嚴謹、巧妙的結構,一切美好的願景、豐富的意蘊、隽永的韻味都無從談起。
杜鵬程,作為當代文學史上大規模正面描寫革命戰争的拓荒者,在《宿營》歌劇創作經驗——尤其是藝術構思的磨砺與積澱之下,再加上或許是受故鄉勇闖群山、穿越群山、貫綴群山一路東流的黃河的啟迪,或許是受延安上空照射雲朵、穿透雲朵、串連雲朵千古東升的太陽的啟發,靈感天來,妙手偶得,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小連隊——周大勇連隊參加青化砭伏擊戰、蟠龍鎮攻堅戰、長城線突圍戰、沙家店殲滅戰、九裡山阻擊戰等著名戰役為主線,以李振德老人為代表的人民群衆在戰争年代的苦難遭遇和同人民軍隊的血肉關系、敵軍營壘由強到弱和由勝到敗的潰滅過程為兩條副線,三線交錯,主次分明,有條不紊,高度藝術化地再現、展現、突現了1947年延安保衛戰艱苦卓絕、波詭雲谲、驚天動地的巨大規模、戰鬥曆程和曆史畫卷,塑造了彭德懷、周大勇、王老虎、李江國等星光璀璨的英雄群像,揭示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決定革命戰争勝利的偉大主旨,成就了一部表現英雄、贊美英雄、緻敬英雄的英雄史詩。
這種主線分明、三線交織宏大嚴妙的藝術構思,在當時中國長篇小說創作中首開先河,真可謂獨出心裁、自我作古,令人歎為觀止,迪人創新奮進!
三、天啟神思,妙用象征手法,境界雄奇壯美。
象征手法是一種傳統經典而又蘊藉隽永的表現手法,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中比比皆是、蔚為大觀,可謂源遠流長、曆久彌新。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否善于運用象征手法,已經成為衡量一部當代文學作品檔次高低的重要維度。
杜鵬程天啟神思,在《保衛延安》中巧妙地運用象征手法,創造出了雄奇壯美的藝術境界。
首先,杜鵬程獨具慧眼,天才地選擇保衛延安這一特定的、富有包孕性的戰争題材,在風起雲湧、波瀾壯闊、勢不可擋的中國人民解放戰争中本身就極富象征意義:正是偉大的延安保衛戰由守轉攻,拉開了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的恢宏序幕;正是神奇的延安保衛戰繼往開來,奠定了神奇的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的昂揚基調;正是卓越的延安保衛戰以少勝多,預告了卓越的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的最終勝利。所以,杜鵬程得天獨厚、捷足先登地選擇保衛延安這一特定戰争題材本身,就使作品的藝術境界遠遠超拔于這場單一的戰争本身,而具有象征整個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的莫大意蘊,其境界天然而自然地雄奇而壯美!
其次,杜鵬程匠心獨運、别具慧眼,仿佛一位詩人同一位畫家的有機結合體,在《保衛延安》中善于運用一系列雄奇壯美的意象渲染和營造雄奇壯美的意境。
《保衛延安》結尾就是一個最為突出的經典範例:
“北方,萬裡長城的上空,突然沖起了強大的風暴,掣起閃電,發出轟響。風暴夾着雷霆,以猛不可當的氣勢,卷過森林,卷過延安周圍的山崗,卷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征戰過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
在這裡,杜鵬程如天降聖手,以洪荒之力、神妙之思,自覺自然、渾然天成地把“萬裡長城″“風暴"“閃電"“雷霆”“延安″“中華民族”“黃河流域″“遠方"等一系列雄奇壯美的意象水乳交融地集結、組合在一起,共同創構出一幅中華民族雄奇而壯美的奮然崛起圖!
米開朗基羅說過:“大衛根本就不是我雕刻出來的,他本來就在那塊石頭裡,我隻是從石頭裡把它找出來而已。"
米開朗基羅,千錘萬鑿,用了整整三年從一大塊石頭裡找出了千古不朽的《大衛》;杜鵬程,千修萬改,用了整整四年從一馬車草稿裡找出了千古流芳的《保衛延安》:既然米開朗基羅被譽為偉大的天才,那麼杜鵬程也就順理成章地應該被視為偉大的天才。
我們今天動辄慷慨大方、甚至迫不及待地把天才一詞贈予那些網紅藝人、商業大佬、應試高手,我們此刻又何必吝啬于把天才一詞歸還給真正天降大任、天賦異禀、天賜妙筆的杜鵬程呢?
不管曆史一貫因循的成見如何,不管别人一向的意見怎樣,不管九泉之下一生禮讓謙虛的杜老是否同意,我看杜老是天才!
- 上一篇 七絕·對對詩“雨打塵煙花葉秀”
- 下一篇 看個熱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