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的月亮和六便士的遠方

      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本暢銷書,我買的這個版本自從2017年出版以來,重印了63次,印刷了246萬冊之多,這是因為書寫得好,所以賣的多,還是因為名氣大,才賣的多?

      主人公斯特裡蘭克,崇尚人自然的天性,為了自己的欲望,抛妻棄子;勾引朋友老婆,也隻是滿足自己的肉欲,滿足之後,同樣的抛棄了。隻為了更好的進行繪畫創作。這樣的人,在哪種社會規則下,都容不下他吧。

      寫下上面這一段後,發現歲月真無情,它在社會規矩的保護下,推動着所有人,按照既定的道路狂奔。改變了人們的追求,替換了人們的信仰,埋葬了人們的未來。它讓人們的追求變得一緻,并且心安理得。

      他的責任呢,和斯特裡蘭克夫人生下的兩個孩子呢?朋友妻不可欺呢?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呢?他都沒有,而放棄這些竟然隻是為了藝術,去他媽的藝術。都是些僞君子和假上流人士相互欺騙的手段。

      可是如果在20歲時,看到這本書,會不會是另外一種看法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是高曉松寫的歌詞,與這本書的書名說的差不多都是一個意思,都是精神和物質,物質和精神。可是這些人為什麼就二元論呢,隻有這兩種存在形式嗎,不應該,上帝從來不根據人類設想的生活設置規則。應該有多元的存在。可這些人隻摘出了物質和精神。

      從一開始,就走進了死胡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