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國氣自華》第一冊(2)春日秋月著
《走遍中國氣自華》第一冊是本人遊記類作品四本書中的一本。将收入60篇遊記,在正式印刷之前,先用電子稿與大家見面,考慮到篇幅太長,所以每次發表十篇。其它三本分别為《山水有情現代詩》、《寄情山水新七絕》、《跋山涉水話徒步》,歡迎閱讀、雅正。
十一、江西省九江大橋
廬山下來,離預訂的火車發車還有四個多小時。于是直接導航至長江大橋,這裡的長江濱江和橋東側的琵琶亭據說還不錯。
停車過馬路,正好是琵琶亭的正前方。擡頭看琵琶亭坐北向南,座落在花崗岩石基上,亭高20米左右,雙層重檐,懸挂着劉海粟大師題寫的 “琵琶亭”金字大匾額,亭台氣勢磅礴,熠熠生輝。亭前大門照壁上有毛澤東墨迹《琵琶行》的巨幅貼金大理石碑刻,上刻《琵琶行》全文。亭院正中,矗立着漢白玉白居易塑像,十分顯眼。
琵琶亭兩側建有對稱的碑廊,鑲嵌着曆代詩人題詠、琵琶亭詩賦的碑刻。 印象較深的有唐朝詩人元稹的《琵琶亭》:
夜泊浔陽宿酒樓,
琵琶亭畔荻花秋。
雲沉星沒事已往,
月白風清江自流。
北宋詩人祖無擇的《琵琶亭》
晚泊湓江半客舟,
琵琶亭下動閑愁。
霓裳綠腰杳何許,
楓葉荻花空自秋。
賈傅有才悲鵩鳥,
楚騷終古怨靈修。
莫言司馬青衫濕,
今日行人亦涕流。
等幾十個各年代的精彩作品。
碑廊東面的亭台樓閣,很具江南特色。假石山、人工湖、小木船、大石船,吸引了遊客拍照留念。
琵琶亭北側就是濱江大道,江面很寬,雖然今天視線不錯,但看對岸,岸線似有似無,有點一望無際的感覺。高大、雄偉的鋼結構大橋分成兩層,上層是公路橋,下層通火車。上層公路,車輛川流不息,下層為不時的有火車開過,一派繁忙的景象。
收回視線,寬敞、平坦的濱江大道的北側是堅固的防洪牆。防洪牆外的斜坡有20多米,坡道為坡、道、坡的三段式構造。不經意間發現防洪牆外竟然也有遊客。一打聽,長江水位不太高的時候,遊客是可以下去玩的。
這着實有點驚喜,于是向東行走七、八百米,通過防洪牆的門,近距離的來到江面。頓時江風撲面,神清氣爽。浪輕輕地拍打着岸邊的亂石,濺起些許白色的浪花。江面船帆點點,天空、大橋、蕩漾的江面構成了非常美麗的水墨畫。這份驚喜,這份心情,這份感受,整天在辦公室裡,盯着電腦忙碌的人怎麼能體會?
九江長江大橋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陽區和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之間的寬闊的長江江面上,是中國90年代中期長江上規模最大的公、鐵兩用橋梁,是中國鐵路南北通道京九線和公路幹線G105國道跨越長江的重要橋梁。
九江長江大橋是中國在長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橋,在蕪湖長江大橋2000年通車前,九江長江大橋一直是中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
九江長江大橋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鋼桁梁大橋,既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又是九江市的最引人注目的著名旅遊景點。
十二、衢山島之觀音山
對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來說,去海邊永遠是心中的摯愛。然而海島遊,尤其是海南遊,動辄上萬元,遊客不得不掂量掂量。
其實,就在上海東南方不遠處的舟山群島,不計其數的海島,各種風光,各種特色應有盡有,完全能滿足各類遊客的需求。隻要做好功課,精心安排,隻需海南遊的十分之一費用,就能圓你的海島夢。
幾天前,通過“嵊泗客運”公衆号,很方便的下單了洋山沈家灣碼頭到舟山衢山島的客票。
2023.3.26日7點,十六号線一路向東,到達終點站——滴水湖。換乘公交洋山專線,80分鐘車程到達沈家灣碼頭。無需取票,刷身份證過安檢進入候船大廳,開船前10分鐘,刷身份證過閘登船,一切是那麼的方便。
我們乘的是船名為“岱山九号”的車渡船,下層可運載幾十輛車,上層可容納250多旅客。
10點,輪渡準時離開碼頭,小洋山和周圍一些不知名的小島漸漸離我遠去。半小時後,環顧四周,海天相連,淺藍色的一片,無邊無垠,很是震撼。仔細觀察,遠處的海面上,輪船猶如一片樹葉漂在海面上。
收回視線,波濤一浪接着一浪,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船舷兩側,波濤洶湧,泛起白浪,波濤撞擊船舷,發出美妙的音樂。
11點,左前方又看到了連綿不絕的小島,經驗告訴我,目的地——衢山快到了。11:20分,船靠碼頭,我登上了衢山島。
衢山島又稱大衢,位于浙江舟山市高亭鎮東北27公裡處,面積59.94平方公裡,人口7萬人。古稱大衢山、朐山或岣山。
觀音山為島上風光最好的去處之一,海拔314米,是岱山縣第一高峰,數峰連環如蓮花,相傳觀音菩薩去普陀修道之前,曾在此山駐足3年。衢山島有鹽田3平方公裡,為“岱鹽”主要産地之一,觀光旅客在島中部沿海可以看到頗為壯觀的大鹽田。衢山東部有一條峽谷,兩山相望,連綿起伏。
我們的第一站是觀音山。碼頭上雖然有好幾路公交車,但車次很少,幾乎都要間隔1—2個小時。出租車揚招站就在公交車站旁,打車很方便,自然上了出租車,不到10分鐘就到觀音山山腳。
到山頂有不錯的盤山公路,可乘車登頂。但我不喜歡這種方法,旅遊過程中的體驗是很重要的。
上山的步道有兩條,一條是沿着各個寺廟作為中軸線的台階路,一路上有不少人文景觀。尤其是香客理所當然地優先選擇這條路。另一條線路在寺廟的右側,從碼頭出發可以更快地進入登山道。
我們就是從這條路上山的。在山頂幾乎能看到整個衢山的全貌。環顧四周真的如仙境一般。主城區建築排列有序,海邊,尤其是山坳豁口處的那一片,真是美得無法形容,東北方不遠處,山頂上的風車也一覽無遺。
山上最宏偉的建築當數玉佛寶塔,塔高四十五米,十一層。佛塔基層十米周方,用精鑿加工的花崗石疊砌而成,内有梯階,可逐層而上,并逐層安列玉佛二百尊。登上最高層,蓬萊仙鄉秀境可一覽無遺。塔頂燈塔,方圓數百裡都能見到晶晶亮光。為舟山群島一大景觀。
十三、衢山島涼峙漁村
遊完觀音山,下一個目标是涼峙漁村。習慣性地打開叫車軟件下單,可是久久沒人接單,事後聽說要加價二、三倍才行。雖然也有公交車,但對遊客來說,形同虛設,首先間隔時間很長,其次公交車很小,隻有12座,如果車上已坐滿乘客,即便車來了,沒人下車的話,你也上不了。
幸虧自己在碼頭時就留了司機的電話号碼,才解了燃眉之急。上了車不到一刻鐘就到達涼峙漁村,雖然司機是打表的,憑經驗這個的價格已是實際價格的近三倍。
當晚入住名叫“觀海聽濤”的民宿。這是名副其實的海景房,價格還算便宜,房間很整潔,很舒服。老闆熱情客氣,老闆娘的飯菜做得挺可口。讓打車的那份不爽一掃而盡。
這裡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可是早上醒來,一看天氣預報是陰天,隻能放棄。
吃好早飯,背上行囊,開啟了第二天的行程。環過四周,漁村并不大,大概有100多戶,民宿的比例特别高,差不多有一半。
民宿下面就是海灘,落潮時可以下海灘玩,沙灘平緩、整潔,踩在沙子上感覺特别舒爽。這樣的地方,就算呆上半天,也不會覺得時間長。漲潮時可以看洶湧的波濤,聽海浪拍打海岸的濤聲。
漁村的上方,是綿延起伏的山脊,林木疊翠,空氣清新。最吸引眼球的是高低有序,綿延了幾公裡的幾十個風車。高大的風車,根據地形分布在山脊上,錯落有緻。巨大的葉片慢悠悠地向着順時針方向轉動着。
最美的要數漁村右側的小山。靠海的一側是懸崖峭壁,風急浪高,波濤洶湧,浪打石壁發出震撼的聲音。更難得的是,這裡還恰到好處地修建了吊橋、棧道等不少景觀。
涼峙風情漁村位于衢山島東北角,面臨黃澤洋,村莊依山傍海而建,環境優美,民風淳樸。這是一個最能體現海島特色的村落,有寬廣的沙灘,水藍沙清,四周環翠,浪平流緩是個理想的海浴場地。涼峙以海島特有的風情為背景,以古樸的漁村,金色的沙灘、碧藍的海水、良好的生态和巧妙的地理構造為支撐,再現神秘、幽遠的海島文化,把漁村勾勒出了一幅人間天堂般休閑風情,對現代都市人充滿強烈的誘惑力。
改革開放以來,涼峙漁村大力發展旅遊業,憑借優美的環境,特色的海灘,已經建成特了姜太公釣魚、望海亭、鐵索橋、大風車觀景平台等景點。
涼峙的各類特色漁家樂也應運而生,充分利用依山面海,風景秀麗,附近海域内魚類種群豐富的優勢,開展拉網、垂釣、捕螃蟹等活動,增強遊客的參與感。
隻可惜這麼美麗的海灘,中國最美海島小鎮之一,東海上的一顆明珠。藏在深閨沒人識,遊客寥寥無幾。這麼美麗的島嶼被大家忽略,真是太可惜了。
說實話,身為一個走南闖北的背包客,在這裡玩确實感到諸多不便。資深遊客可以憑借經驗化解各種困難個尴尬,但普通旅客咋辦?
真誠寄語衢山鎮:打通交通痛點。碼頭到景點,景點到景點都必須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
真誠寄語岱山縣、嵊泗縣等各縣:放大格局,摒棄本位主義,實現信息共享,建立一網通購票系統。試想:如果在出發地嵊泗的網站,隻能買到去岱山各島的船票,卻沒處買回程的船票,你敢貿然出行嗎?(回程因出發地是岱山縣,需從岱山的網站購票。可第一次上島的客人,從哪裡獲取購票信息?)
真誠寄語舟山市:目前大部分島嶼必須從上海和甯波乘輪渡進島,尤其是祖國北部、中西部的遊客都必須從上海進島。那麼不能僅僅把上海作為旅客來源地,而應該把上海作為旅遊資源方的主體,加強溝通、合作。讓全國各地的旅客都能通暢地入島。
嵊泗群島擁有國内,乃至于國際上一流的海島旅遊資源,要形成與之相匹配的旅遊市場,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深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來美麗的海島看看吧!感受一下這裡的藍天白雲和沙灘海浪,迷人的海島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十四、山海湖彙聚的南北湖
2023.4.1日,在華東戶外領隊浮雲、路遙、豆苗的帶領下和夥伴們一起,來到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澉浦鎮,登上海拔251.6米的高陽山。
一路山脊環線來到望湖亭,一下子被南北湖的美景吸引住了。有山有水,有田園,有農家,有成片的茶園、果樹、竹林。春日的南北湖桃紅梨白,楊柳碧翠,百花争豔,茶樹吐新。透着濃厚的山野氣息,頗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味道,真是及其難得的幽雅、野趣的江南山水。
也許是南北湖的山太秀麗,也許是南北湖的水太潋滟,也許是南北湖的曆史積澱太深厚。大家不約而同加快了腳步,穿過風光旖旎,曲徑通幽的九曲徑,直奔南北湖。
來到湖邊隻見,詩情畫意的山水畫卷呈現在眼前。平靜的水面與飄忽的雲彩構成了一幅甯靜的山水畫的底色。綿延起伏,叢林疊翠的山脈,倒影在水平如鏡、漫天雲彩中,構成山水畫的背景。岸邊的桃紅梨白,楊柳新翠構成山水畫前景。偶有美女入境來,更增添了詩情畫意和情趣。此景此情是多麼的和諧,多麼的美好,讓人分不清到底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又似乎感覺誰也離不開誰,缺了誰眼前都不完美。
漫步湖邊,楊柳沒有桃花的豔麗,沒有梨花的清純,卻是那麼地抓人眼球。楊柳樹的樹幹,實在是平庸無奇,不招人喜歡。但就是這樹幹孕育出千萬根細如發絲的枝條,從樹的頂端層層垂落,直至水面,那葉片更是絕了,翠綠、鮮亮、雅緻、高貴。那麼的富有韻味、情調。微風吹來,陽光透過樹葉閃爍,頓時平添了幾分靈動,多情。
不知不覺中步入鮑公堤,南北湖就是因湖中有鮑公堤将湖分為南北兩半而得名。長堤乃清康熙、乾隆年間海鹽知縣張素仁、鮑鳴鳳兩次竣湖時修築而成,故又名張公堤、鮑公堤。堤闊10米,長500米,東連飏山,西接麂山,成為南北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觀帶。長堤兩端各有一橋一亭,東曰永安橋、明星亭,西曰小宛橋、馨谷亭。
南湖中有一小島叫蝴蝶島。面積不大,為紀念三十年代上海影後胡蝶來南北湖拍攝《鹽潮》而堆砌,狀似蝴蝶。島上建有山海閣,八邊形,地上3層,地下1層,閣高18米多。登上山海閣可一覽南北湖全景。
對應着南湖的蝴蝶島,北湖中有白鹭洲,通過曲徑棧道連接鮑公堤。白鹭洲比蝴蝶島大許多,建有亭台樓閣,曲徑幽道,是拍照的好去處。
走進南北湖,聽清音萦繞,享人間美景,太多的美麗,讓來到南北湖的人們一下子就“醉”了,你會醉嗎?
十五、麗水仙都風景區
我們入住的民宿,位于缙雲仙都風景區的中心位置。2023.4.16日吃過早飯,向東穿過隧道,步行500多米就是朱潭山景點。
步入景點,橫貫南北的湖就是好溪,有一百多米寬。但這一段好溪按景區的命名,應該叫朱潭。南宋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講學于仙都,餘暇時常到此閑遊,泛舟于碧潭,遊憩于山野。後人遂将此潭名為朱潭,潭邊之命山名為朱潭山。
近年來朱潭成為網紅景點,名聲大噪。事實上,這個創意很簡單。男子肩扛犁耙,手牽黃牛,女子挑着禾苗緊随其後,在隻有50公分寬,100多米長的石橋上,來回走兩圈。
這麼簡單的表演,為什麼能得到遊客的追捧?我想原因不外乎有兩個。
第一,從視覺效果上說,百米多寬的朱潭,石橋的上遊,碧綠的湖水,清澈如鏡。牽着黃牛的男子,挑着禾苗的女子,漫步在石橋上,倒映在水中。而石橋的下遊,波濤洶湧,白浪翻滾,和上遊的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奇妙的是,石橋的南端,800米處就是狀如春筍,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高約160餘米,人們尊稱為“天下第一峰“的鼎湖峰。這一景觀成為畫面的背景,于是這一畫面就成了仙都風景區的經典之作。
其二,橋上主人公,日出而作,日暮而歸,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真是應接不暇的都市節奏,壓力山大的工作環境,高消費的生活狀态下的現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視覺和心理産生的強大共鳴,把簡簡單單的朱潭山景點,打造成為遊客必到的網紅打卡點。但事實上拔地而起,直插雲霄的石筍構成的鼎湖峰景點,才是整個風景名勝區的核心。
鼎湖峰的峰頂有一小湖,湖周蒼松翠柏掩映。相傳軒轅黃帝曾置爐于峰頂煉丹,丹成黃帝跨赤龍升天時,丹鼎墜落而積水成湖,故名鼎湖。雨後鼎湖也是别具一格的美景。有現代肖草《鼎峰湖彩虹》詩:“眺望蒼穹立柱粗,俯瞻峰頂起平湖。曉風宿雨生岚霧,落日浮雲拱彩弧”讓人沉醉于雨後的鼎湖,天剛放晴,微風吹拂,霧氣迷漫,天空更是出現了一幅薄雲浮動,夕陽西照,彩虹高懸的美麗景緻的畫面裡。隻可惜鼎湖至今無路可攀登。
從朱潭山到小赤壁,隻要十多分鐘的車程。車上還能遠觀倪翁洞等,仙都風景區的其它景觀。
小赤壁位于仙都風景區地西南角,陡峭的絕壁緊挨着好溪,橫亘長數裡,石壁下部呈赭紅色,猶如焰火燒過,故稱小赤壁。崖壁有署名印海的“小赤壁”題刻。山體原為東北向斷裂,因受溪水侵蝕和風化作用,岩石崩塌,斷面裸露,成此絕壁奇觀。
懸崖中有一天然棧道,長數百米,沿着山腰的懸崖峭壁,橫嵌着一條長達六七十米的天然石廊,俗稱“白蛇路”,現在叫做龍耕路。相傳當年劉秀遇難,追兵将至,突然一條鱗光閃爍的蛟龍飛速從岩壁間穿過。開出路來使他脫險。故又稱“龍耕岩”。這裡有虎迹岩、八仙亭、“晨炊玉甑”和仙榜岩等景觀,前面還有許多鱗峋的怪石散落在好溪水中,形成溪中有島,島中有水,似島非島,似湖非湖的小蓬萊。
一條彎彎曲曲的好溪貫穿于整個仙都風景區,公路也沿好溪而建。順着好溪你可以遊遍擁有72個奇峰,18個景點的五A級麗水缙雲仙都風景區。
十六、上林湖青瓷越窯
千萬不要武斷的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僅僅是文人墨客用來縱容自己遊山玩水的借口。栲栳山徒步下山時,偶遇、遊覽的甯波慈溪上林湖青瓷越窯古迹和博物館,再次證明了旅遊是認識世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說到瓷器,人們一定首先想到的是江西景德鎮。有誰會想到:上林湖越窯遺址,是世界上現存青瓷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燒造沿用時間最長的窯址群。考古展現了越窯從創燒、發展、繁盛至衰落的整個曆史軌迹,有“露天青瓷博物館”的美譽。
從東漢起這裡的窯火初燃,延綿千餘年,唐時成為我國瓷器的核心産區之一,也是青瓷高等級産品“秘色瓷”的生産地。其産品不僅深受上至皇廷貴族下至民間百姓的喜愛,而且是我國最早輸往海外的大宗商品之一,推動了中西方文化經“海上絲綢之路”實現的交流與融合。
難得的是青瓷越窯遺址位于風景秀麗的上林湖西岸。觀賞自然美景,了解人文曆史合二為一,大大提升了旅遊、參觀的性價比。
群山環抱的上林湖,湖的四周山勢峻峭,林木豐盛,綠色疊翠,湖岸曲折幽深。步入上林湖,四周極其幽靜,湖水清澈碧透,倒映出翠綠的山脈,蔚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黛色的山村,美不勝收。
最令人震撼的非荷花芯窯址莫屬。它是遺址公園内具有代表性的唐宋時期越窯窯址,遺存分布面積約4000平方米,窯場除生産一般的生活用器,還制作供奉朝廷的秘色瓷器。荷花花窯址經過曆次考古發掘,清理出兩條龍窯遺迹和豐富的作坊遺迹,出土大量精美的瓷片标本。兩條龍窯遺迹分别做原址保護和模拟複原。原址保護的唐代龍窯遺迹長41.8米,最寬處2.8米,窯床坡度13°,可以看到火膛、窯床、窯門的基本形狀,窯床内堆放有窯具、瓷片等,保持了龍窯廢棄時的原始狀态。龍窯複原模型長48米,最寬處近3米,内高1.5米,窯床坡度12,通過再造1比1模型,模拟展示昔日燒造場景。
現在當地人民不僅保護重建了青瓷越窯遺址,還在上林湖東岸修建了一幢四層樓的青瓷越窯博物館。參觀好遺址,欣賞好上林湖,穿過茂密的樹林,蜿蜒的小徑,聽着淙淙的溪流,啁啾的鳥聲,不到十分鐘就到達滿目疊翠,古韻大氣,詩畫般美景的博物館。
上林湖越窯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2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為越窯青瓷專題博物館。博物館以"千峰翠色"為陳列主題,從一樓到四樓螺旋上升,系統展示越窯青瓷制瓷技術、秘色瓷創燒、上林湖越窯遺址與海上絲綢之路等内容。
通過出土器物、瓷片标本、模型、多媒體、場景創作等多種手段解讀上林湖越窯遺址的曆史文化價值。多功能廳播放的上林湖越窯青瓷紀錄片,生動地展示了越窯的曆史演變、類型、紋樣、燒造工藝等,使參觀者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了越窯青瓷。
古韻山水,吳越秘色。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的源遠流長,千年慈溪山美、水美、人美、人文美。你若前往,定會讓你不虛此行。
十七、富春山居桐君山
清代畫家王時敏一幅景随人遷、人随景移,筆法細緻歸整,行筆幹淨利落的《富春江山居圖》名揚四海。
畫上峰巒坡石層層疊疊、起伏變化,雲樹叢林疏密有緻、繁簡得當,遠處水天一色、蒼茫遼闊。描繪的真是富春江一帶的江南風情。
2023.5.25日是這次來浙江桐廬旅遊的最後一天,身處桐廬,《富春江山居圖》的實景,無論如何是不能錯過的。
住宿地到桐君山不遠,不到一小時車程就到了。桐君山位于富春江、天目溪彙合處,兀立江邊,與桐廬縣城僅一水之隔。老縣城在右手邊,新縣城在左手邊。
桐君山才60米高。 但直立于江邊,卻有一峰突兀之感。平潭澄碧,茂林蔥郁,修竹蔽蔭,使之成為富春江名勝之一。
桐君山背後是深谷和綿延的山脈,前面是極目無垠的原野,腳底下是滔滔大江,地勢既險又美。登桐君山極目四望,可以看到富春江煙雨景色。清末梁啟超稱之為“峨眉一角”,而康有為則譽之為“峨眉諸峰不及此奇”。
山峰有“四望亭”。四望亭下面是萬丈深淵,往西是水天相連的富春江,雙峰峙立,可以看到“七裡泷雲煙飄渺”的景象,東南方向是蜿蜒起伏的天目山風光。有詩記載“錢塘江盡相廬縣,水碧山青畫不如。”評價之高可見一斑。
從江天極目閣東下,腳下是懸崖深潭。在懸崖陡壁上,有摩崖石刻數十處,年代遠溯唐朝,彌足珍貴。
山上可見傑閣連亘,粉牆黛瓦,飛檐翹角,除了江天極目閣、四望亭還有桐君祠、桐君塔、桐君亭。
桐君山這個名稱是有來曆的。相傳,黃帝時有老者結廬煉丹于此,懸壺濟世,分文不收。鄉人感念,問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為名,鄉人遂稱之為“桐君老人”。後世尊其為“中藥鼻祖”,山也以“桐君”為名,稱之為藥祖聖地。
桐君祠内有一組長25米,高4.2米、寬1.4米的彩色曆代名醫群體全身塑像,将桐君老人推崇為中國古代醫藥學的始祖,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東漢張仲景、三國華陀、東晉葛洪、唐代孫思邈、宋代王維一、明代李時珍、清代王清任等曆代先賢醫聖濟濟一堂。桐君山稱作“藥祖聖地”成了名不虛傳。
遊完桐君山,桐廬的遊程全部如願以償。順道回家的路上,來到杭州富陽區湖源鄉。壺源溪上,修建的一條造型酷似龍鱗的堰壩,在網絡上悄然走紅。
龍鱗壩從上到下一共分為13層,露出水面的是9層。壩體上每塊“龍鱗”,都是一個小的蓄水池,深度大概在成人的膝蓋位置。豐水期,龍鱗壩上會形成一個個錯落有緻的弧形瀑布,枯水期溪水潺潺水花飛揚,拍照效果特别好。氣溫一高,誰都無法抗拒清澈的溪水。一個個都卷起褲腿、盡情戲耍其中。
擡頭看,兩側山勢峻峭,深溝邃谷,峰迥水複,真是“山抱水圍别有天”。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呼吸着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新鮮空氣,腳踩溪水領略峽谷深幽的奧秘,欣賞澗水長溪的風采,聆聽雀鬧蟬鳴的天簌,感受清風拂面的甯靜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十八、龍之夢太湖古鎮
不得不感慨,長興又走在了前列。夜遊太湖古鎮無論是觀賞性,舒适性,互動性還是遊覽的總體感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已絲毫不遜色一些省府城市,如南京的夫子廟,成都的寬窄巷,上海的豫園等知名古鎮。
2023年6月10号,品茶、麻将、唱歌,休閑了一下午的朋友們,吃完晚飯,又耐不住寂寞,趁着涼爽的夜色,朝着遊曆甚廣的小張推薦的太湖古鎮出發了。腦海中的古鎮,白牆青磚黛瓦,幾乎是如出一轍的的建築;司空見慣,熟悉的小商品;無論在哪個古鎮,都能嘗到的所謂的地方小吃。正因為如此,說實話對于這個行程并不抱什麼希望,隻當是晚飯後散個步。
誰知,一下車就驚呆了。我們下車的地方是圓夢大道,靠近龍之夢廣場,和龍之夢會議中心相對。廣場東面是龍之夢古鎮大酒店,廣場右側是瑞峰古鎮大酒店。這兩家酒店是這裡的地标性建築。外形對稱,線條流暢,不僅有高度,還極具美感。晚上閃爍的霓虹燈,不但勾勒出大樓的外形,還恰到好處地襯托出大樓的高端大氣,富麗堂皇,摩登時尚。讓人誤以為自己走進了超級大城市。
圓夢大道隔湖相望就是太湖古鎮。(時值晚上,不知道究竟是河,是江還是湖,從外形看是圓弧形的,權當它是湖吧。)古鎮沿湖排列,目測有千米左右。最顯眼的是處于中心位置的十多層寶塔,霓虹勾勒的寶塔在古建中頗有鶴立雞群的雄風。沿湖的店鋪,有别于一般的古鎮,分為兩層。樓上的店鋪,有廊道連接。店鋪招牌的霓虹燈和勾勒建築的霓虹燈相互輝映,一派紅紅火火的人間煙火。
狀如眼睛的湖,确實有點睛之筆的神奇功效,有了這個湖,古鎮頓時有了靈氣。湖的一邊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湖的另一邊是一個世界級的會議中心和兩座世界級的酒店。這效果就如上海的外灘和浦東濱江大道隔江相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神奇的湖還是古鎮水舞秀的秀場。百米寬的湖,一到夜晚,不知道是因為月亮、星星的閃耀,還是兩岸霓虹燈的璀璨斑斓,湖面微波粼粼、熠熠生輝。
晚上7:40分,湖中央的噴泉首先噴湧而出,多股水柱沖天而起,射燈一照,五顔六色,如夢如幻。摩托艇拽着特技演員從湖的東邊,快速駛向表演區,龍之夢特技演員在摩托艇的配合下,從水面騰空而起,如出水蛟龍一般躍上10來米的高空,翻滾騰躍,騰雲駕霧,技驚四座。
你方唱罷我登場,龍之夢古裝表演隊的帥哥美女,乘着花船從西邊緩緩地駛向表演區,他們随着音樂的節拍,或擺開pose,或揮袖起舞,給遊客以美的享受。猛然間,禮炮響起,煙花綻放,摩托艇再次來到表演區,特技演員精湛地表演把氣氛烘托到高潮。
圓夢大道下面的親水平台是龍之夢酒吧街。如果對面的太湖古鎮是懷舊的,民族的。那麼這裡的一切都是時尚的,享受的。咖啡吧,點歌廳,卡丁車……讓你盡興地玩個夠。更難能可貴的是,隻要花上20元錢,就能入座觀賞區,悠閑灑脫地觀賞霓虹閃爍的夜景和精彩的表演,體驗貴賓的待遇。
事實上太湖古鎮隻是龍之夢樂園的冰山一角。古鎮的周圍,按順時針方向,還排列着龍之夢嬉水世界,龍之夢動物世界,太湖生态濕地文化園,龍之夢花海,龍之夢鑽石酒店……
我們不得不欽佩、感激龍之夢集團。即便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投資高達250億的國際生态養老社區和國際旅遊度假區。畢竟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免費旅遊的好去處,畢竟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古鎮玩出時尚的新方法。
十九、福建三明瑞雲山
滿山古藤勁柔蒼健,如龍蛇飛舞,蜿蜒多姿,林木蔥郁這是2023.7.7日,到達三明爬的第一座山的第一感覺。
瑞雲山,位于福建三明市三元區陳大鎮 ,市中心東北十多公裡處,因山中常有彩雲缭繞得名。景區面積21平方公裡,最高海拔1249.8米,融獨特的火山岩地貌和豐富的常綠闊葉林景觀為一體,是福建省最大的火山岩地貌風景區,現在是4A級景區。
因時值37度高溫,我們選擇了一條最短的小環線,從“神龜指路”開始登山。“神龜石”為火山岩崩塌岩塊,貌似一隻巨大的神龜匍匐在瑞雲山麓,指引遊人飽覽瑞雲山無限風光。
向上不遠,落差約18米的“飛流瀑”,奔流而下的瀑水在崖底聚水成潭,潭邊巨石猶如一隻大象正在吮吸甘甜的清泉。
這是火山岩發育不同走向的斷裂、裂隙,一些走向與溪流流向近于垂直的斷裂、裂隙經流水侵蝕,形成高低不等的岩檻或斷崖,流水從斷崖跌落形成瀑布。
火山岩崖壁經漫長的風化剝蝕、流水侵蝕,常沿節理、裂隙發生重力崩塌,形成散落于山麓、隐藏在林間、堆疊于溪澗的崩落岩塊,構成千姿百态、神情兼備的象形石。還有“巨石壓頂”、“情緣古鏡”、“一線天”等。
而“将軍藤”,是緊緊攀附着石崖上的一根古藤,經考證已近600年曆史,相傳明代農民起義軍領袖鄧茂七曾率兵駐紮于此,士兵們攀着藤條練習,個個練得身輕如燕,這根藤就被将士們美稱為“将軍藤”。
“生命之門”則低矮窄小,迂回曲折,在洞中穿行,讓人感受到不經曆艱辛,難以見到無限風光的意境。
環線的頂端是瑞雲洞,洞深30米,寬61米,高4米多,形如雄獅張口。洞頂蒼松如蓋,流水潺潺,如珠如簾,終年懸于洞口。洞口石壁如削,有宋以來摩崖石刻數處,其中有清乾隆年間,監察禦史官志涵在此講學時的題刻“有容”,還有“人在石中藏璞玉 客來洞口隔珠簾”等對聯。依岩有始建于宋代的木構5開間寺廟——瑞雲古寺,時至今日依然香火鼎盛。
沿古寺右邊的石級回到山腳,紅色情景體驗區的革命老區主題館,紅色文化紀念園,将黨史、軍史的重大事件作為時空線索,交彙出“開天辟地、打響第一槍、紅色足迹、革命轉折、勝利會師、峥嵘歲月、曙光初現和革命勝利”這一重大紅色文化脈絡,重溫艱苦卓絕的光輝歲月,展現閩中革命老區的曆史功績。濃縮了中國紅色文化,再現中國革命曆史征程。
二十、甯化紅軍出發地
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一個人口才十三萬的縣,适齡青壯年幾乎都參加了紅軍,參軍人數達到一點六萬人。跟随中央紅軍參加長征的也有六千多人,艱苦的環境,殘酷的戰争,長征結束時,僅剩五十八人。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敬仰的地方,光榮的地方,英雄的地方,紅色基因深厚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福建省三明市甯化縣。
二零二三年七月八日,來到三明的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一行二十多人,驅車兩個小時,來到三明最邊遠的甯化縣。
甯化長征出發紀念館建造在甯化高速出口處,是國内規模最大的紅色主題場館之一,是黨史教育、紅色研學旅遊、幹部教育培訓、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甯化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許多無産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裡戰鬥生活過。老百姓積極籌糧籌款,踴躍參軍參戰的甯化,是紅軍的故鄉,早期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中國革命過程中,甯化蘇區不僅做出了物力、财力上的重大貢獻,人力上也承受了的巨大犧牲,民政部在冊的烈士就有3000多人。
甯化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四個主要出發地之一,也是最遠的長征出發地。1934年10月7日至12日,駐甯化中央紅軍接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轉移命令後,紅五軍團主力,中央縱隊,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約2萬人,從淮土鳳凰山、曹坊等駐地出發,邁出了萬裡長征的第一步。中央紅軍出發長征後,甯化縣委領導地方遊擊隊堅持開展革命鬥争,甯化是最後失陷的中央蘇區縣。
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走出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大轉移後。毛澤東等黨和紅軍領導人以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征服了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戰勝了黨内分裂的危機,縱橫十餘省。長驅數萬裡,勝利到達陝甘甯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的大會師。長征的勝利,成為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從此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紀念館通過多種展陳表現形式,诠釋了甯化是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的重要孕育地。凸顯了甯化是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四個主要出發地之一的曆史地位,也是起點最遠的長征出發地。同時也充分展現甯化是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蘇區全紅縣、擴紅支前重點縣、最後失守蘇區縣的曆史地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和巨大犧牲。
長征是中國共産黨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使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的巍峨豐碑。中國人民永遠銘記這段曆史。
- 上一篇 躍遷-如何壯大自己的精氣神-第70集
- 下一篇 堅定自我才能尋找到自己最好的模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