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擅寫作,卻一直在吃寫作的紅利
我不擅寫作,也不愛寫作,隻是向往且羨慕會寫作的人。有趣的是,盡管我沒什麼寫作水平,但寫作卻屢屢成為我職業路上的敲門磚。
能寫,但不出彩
我從小就喜歡閱讀,小時候接觸不到太多課外書,所以每每發了新課本,我第一時間翻開的就是語文書,總是在開學前就把其中的新課文全部讀完,以此獲得一些閱讀上的小滿足。我平時也喜歡看些雜書,沒有固定的類型,主打一個随心,有緣看到哪本且讀來喜歡就看哪本。因為“略覽一些書”,所以我對文字稍顯敏感,文章孰優孰劣一看便知。如果身邊誰的文章寫得好,我會專門找來欣賞,分析其文筆精妙之處。讀到精彩處,還會感到精神振奮,歡欣贊歎。不過,我自己的寫作水平卻很一般,雖說文筆比大多數同齡孩子強一些,但也談不上“拔尖”、“驚豔”。
上大學時,我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讀的時候沒有很用功,學業不精,畢業後勉強在一家培訓學校當一名語文老師。當老師時,最頭疼的就是教學生作文課,低年級還好,教高中就有點吃力了。好在高中的應試作文大體都有一定的寫作模式,加上我善于鑽研,在備課上多下些功夫,提前設計好課程内容,也能精雕細琢出一堂堂精彩的寫作課來。隻是我深知,我所能教的都是些寫作的表面功夫,缺乏深度和高度。
當語文老師的階段,因為教課,一直與文字、閱讀打交道,尚不能說與寫作有多大的關系,但總歸是在這個大體系裡面,一直被文字熏陶着。借工作的機會還能滿足自己的閱讀愛好,感覺很幸福。
“半吊子”選手,成了文字編輯
談到寫作真正成為我的敲門磚,還得從我的第二份工作說起。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以“義工”的身份做文字編輯。因為工作性質是義工,不賺錢,所以應聘時競争不激烈,當時,面試官問我想做哪方面的工作,我仗着語文老師的工作經曆和對文字的喜愛脫口而出:“我想與文字打交道!”又問我有發表過什麼作品嗎?我答:“初中、高中時在《××縣報》上發表過幾篇小文章。”于是,我有機會被分配到了文編組,做一本公益雜志的文字編輯。
老實講,做了文字編輯後,我才真正知道自己的文字功底有多單薄。正常來說,一篇2500字的文章,當主編給出寫作主題後,查閱資料加構思和拟稿3天就能完成,而我常常一星期都憋不出一篇初稿。有時,寫一個開頭就要花費我半天乃至一天的時間,琢磨一個合适的用詞或一句銜接語、搞清楚幾個句子的邏輯關系就能讓我卡住好幾個小時!這樣的寫作狀态太讓我煎熬了,我的精神很受折磨,時常為此崩潰哭泣,向主編發出“我不适合做文編”的哀嚎。
盡管如此,我竟然在文編組一幹就是4年半。我分析原因,我寫的東西雖然不出彩,終歸是比完全不會寫的人強,加之組裡缺人,我好歹是能對付用的一個“螺絲釘”。據說,在我進組之前,也有一個女生被安排到文編組,因寫作能力不行沒幾天就被調到了其他組。這麼說來,我能在組裡被留下來,好像也不能說有多差,心裡多少有點安慰。
沒有經驗,卻成了“寫材料的”
我的第三份工作,也就是我現在的工作,純是因為“會寫”獲得的,而且有很大的“幸運”成分。
當時有一家國企招綜合文員(勞務派遣形式),職位描述是:“負責編寫公司年度工作總結、領導述職材料、編寫公司經營報告、上級請示、對外函件等文字材料,公司會議班子會的會前準備、會議紀要及證照管理、工商年報等。”我看薪資待遇不錯,工作内容也是我想嘗試和挑戰的,于是投遞了簡曆。
很快,招聘的人給我打來電話。對話大緻如下:
“你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嗎?”
“沒有,但我有做過文字方面的工作。”
“你熟悉請示、函件、情況說明之類的公文形式嗎?”
“不熟悉,不過我接觸一下學習學習,寫起來應該不難,我可以搞定。”
……
一番對話下來,我了解到對方是想找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生,而且大領導急于招到這樣一個專業畢業的人,在衆多簡曆中隻有我和另一個人符合條件,而另一個人他沒錄用,如果他不能按大領導意思快速招到合适的人,他難以交差,所以我一下子就成了他寄予厚望的“急救兵”。
那天電話結束後,他給我發了一份經濟運行分析報告讓我修改。我第一次接觸,并不了解這種報告應該怎麼寫,就隻在字句、語序、語病上做了些修改,并加了相應批注。其實,對于這個“小考核”我是沒什麼信心的,畢竟大的行文邏輯我沒做改動,改的都是皮毛的東西。
沒成想,交上去後的第二天,我接到了複試的電話。聽那個意思,他們是希望我複試通過就當天上崗。大概是太急用人了!
複試那天,領導們簡單了解一下我的情況,然後就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原來是公司即将召開經濟分析運行大會,目前沒有人寫這個報告。招聘的人對我說:“剛才說你的試用期是3個月,也别3個月了,先給你7天時間,寫完這個報告,寫得可以你就留下,不行就——”
沒等他說完,我就接上他的話:“不行我就走人!”
我們就這樣痛快地達成一緻了。
當天我就上崗開幹,憑借着認真積極和努力,7天過後我順利通過考核。
其實,像這種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都是基于事實去撰寫,邏輯清晰,數據準确,簡明扼要地表達就可以了。我也搞不懂為什麼他們搞不定。在我看來,難的不是寫,而是對接各部門以及和各相關責任人了解事件情況。還有再後來的一些情況說明、請示、函件基本都是如此,把要說的事兒搞清楚、把要表達的邏輯捋順,完全不需要文采的加持,正常表述出來就行。
考驗文采和寫作功力的是領導的述職報告和發言稿。好在這樣的活兒不多,一年也就幾次。每每有這樣的工作,我都會提前跟領導碰寫作思路,并做好錄音。同樣,寫什麼都離不開了解事實,就像寫述職報告,不了解公司業績、業務開展等内容,就沒辦法寫工作總結,也沒辦法寫後續的工作計劃和展望。把事兒弄明白了,再加點寫材料的套話,基本就成了。初稿有了,給領導過目,剩下就是一遍遍打磨雕琢了。
所以我總結,我就是一個把領導的思路變成文字落到紙面上的人,必須得先有稿讓領導有得改,如果連初稿都沒有,領導想改都無從下手。我是在這一點上勝過了大多數人,并非我文筆有多麼好。有一次加班給領導寫述職報告,我按照錄音内容進行邏輯整合,按照條理一點點充骨填肉,寫着寫着竟進入了“心流”狀态,不知不覺已經快半夜12點了,寫嗨了,擔心明天精神不濟才提醒自己該從單位離開回家睡覺了。第二天,我把寫好的初稿拿給大領導看,得到了他的誇獎,我特别有成就感。要知道,能當上公司大領導的,基本上寫材料都有兩把刷子,人家不寫除了是因為工作繁忙無瑕去寫,另一個也是因為有下屬給寫材料才是大領導身份的标配。而且,我們公司的大領導還是那種全集團出了名的做事精益求精(挑剔)的人,所以那次寫的材料能得到他的認可,我簡直太開心了!我也能感覺到,他也因此對我刮目相看。
現在,我在這家國企已經幹了一年零8個月了,成了公司公認的“寫材料的”。後來,同事告訴我:“其實在你來之前,公司前後招過3個寫材料的都沒留下,最後就你留下了。”
實話說,我到現在也不覺得自己文筆多好,多會寫,也依然不愛寫東西,甚至是抗拒,寫東西太燒腦,可是沒辦法,有材料需要我寫,我還得硬着頭皮上,誰讓我一直吃着寫作的紅利呢!
Ps.
1.與我不同,我先生是真正地會寫東西,但他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好,我跟他說:“你不知道你因為寫東西寫來一個媳婦兒嗎?你要是不會寫,我哪能在簡書上認識你,被你吸引?”看來,他才是一個吃寫作紅利的高手!
2.關于我被國企成功錄用,其中的“幸運”成分不僅僅一點點,裡面還有些故事,有機會我會單獨寫一篇~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