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 - 草稿
孫權降魏受九錫 劉備征吳賞六軍
諸葛瑾勸和
卻說章武元年秋八月,劉備起大軍來到夔關,屯駕在白帝城,前隊軍馬已出川口。近臣奏報說:“東吳派使者諸葛瑾來到。”劉備傳旨不讓進入。黃權奏報說:“諸葛瑾的兄弟在我們這裡為相,他必定是有要事而來。陛下為什麼拒絕接見?應當召他進入後看講什麼話,能聽則聽;如果不行,也能借他的口傳話給孫權,令他們知道我們問罪有名。”劉備聽從,召諸葛謹入城。
諸葛瑾拜伏在地上。劉備問:“子瑜遠道而來,有什麼事情?”諸葛瑾說:“臣的兄弟在陛下手下為臣,所以我才不避刀斧之險,特地前來奏報荊州的事情。前者關羽在荊州時,吳侯多次求親,關羽不同意。關羽攻取襄陽後,曹操屢次寫信給吳侯,讓我們襲擊荊州。吳侯本來不答應,但是因為呂蒙和關羽不和,所以才擅自興兵誤成大事,吳侯追悔不及。這都是呂蒙的罪過,不是吳侯的過錯。現在呂蒙已死,冤仇已經平息。再說孫夫人一再想回到陛下身邊。所以吳侯派我作為使者,願意送還夫人,捆綁送還降将,并将荊州交還,永結盟好後共滅曹丕,以伐曹丕篡逆之罪。”
劉備說道:“你們東吳害了朕的兄弟,現在還膽敢用巧言來說辭嗎?”諸葛瑾說:“臣請用輕重大小之事來和陛下讨論一下:陛下是漢朝皇叔,現在漢獻帝已經被曹丕篡奪,您卻不思剿除;卻為了異姓兄弟而屈萬乘之尊:這是舍大義而取小義的做法。中原是海内之地,兩都是大漢創業的根基,陛下放着不去攻取,而來争奪荊州:這是棄重取輕的做法。天下人得知陛下繼位後必定興服漢室,恢複山河。現在陛下卻置魏于不問,反而想伐吳:我認為陛下的做法不可取。”
劉備大怒說道:“孫權殺我兄弟的仇恨不共戴天!想讓朕我罷兵,除非我死了才作罷!不看在我們丞相的面子上,先砍下你的腦袋!現在暫且放你回去,說給孫權:讓他洗淨脖子等着挨刀吧!”諸葛瑾看到劉備沒有松動的餘地,隻得返回江南。
卻說張昭去見孫權說:“諸葛子瑜知道蜀軍勢大,所以假裝前去講和,實際上是想背吳入蜀,他這一去肯定不再回來了。”孫權說:“我和子瑜有生死不移的盟約:我不負子瑜,子瑜也不會負我。當年子瑜在柴桑時,諸葛亮來吳,我想讓子瑜挽留他。子瑜說:‘我兄弟已經跟随了劉備,肯定不會再有二心;我兄弟的不留,就像我的不去一樣。’他的話早已說明了,現在怎麼會降蜀?我和子瑜是神交,不是外人所能夠離間的。”正說話之間,忽然有人報告諸葛瑾返回。孫權說:“我說得怎麼樣?”張昭滿面羞慚退出。
諸葛瑾見到孫權後,說劉備不肯講和的意思。孫權大驚說道:“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江南危險了!”台階下有一人進前說:“我有一計,可解除此危。”孫權一看,說話的是中大夫趙咨。孫權問:“趙先生有什麼良策?”趙咨說:“主公可作一表,我願意為使者去見魏帝曹丕,陳說其中利害,讓魏國出兵襲擊漢中,那麼蜀地自危,我國自安。”孫權說:“這條計策最好。但你這次前去,不要失了東吳威風。”趙咨說:“如果有些小差錯,我馬上會投江而死,哪裡會有面目再回來見江南父老!”
孫權大喜,立即寫表稱臣,任命趙咨為使者,連夜到了許昌,先拜見太尉賈诩等大小官員。第二天早朝,賈诩出班奏報:“東吳派遣中大夫趙咨前來上表。”曹丕笑道:“這是孫權想讓我幫他退蜀軍。”立即命人召入。
趙咨拜伏在丹墀下。曹丕看完表章後問趙咨:“吳侯是個什麼樣的主人?”趙咨說:“聰明、仁智、雄略之主。”曹丕笑道:“你也太過褒獎他了吧?”趙咨說:“臣我說得一點也不過份。吳侯納魯肅于凡品,是其聰;拔呂蒙于行陣,是其明;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屈身于陛下,是其略。從以上事實來判斷,難道我的主公不是聰明、仁智、雄略之主嗎?”
曹丕又問:“吳主平時也很知道學習嗎?”趙咨說:“我主公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隻要有空閑就博覽書傳,遍觀史籍,采其大意,而不是效仿書生尋章摘句。”曹丕再問:“朕我想趁機前去伐吳,你覺得可行嗎?”趙咨說:“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禦備之策。”曹丕接着問:“東吳畏懼大魏嗎?”趙咨說:“帶甲百萬,江漢為池,我們東吳有什麼害怕的?”
曹丕最後問:“東吳像大夫你這樣才能的共有幾人?”趙咨說:“特别聰明通達的有八九十人。像臣我這樣的平庸之輩,車載鬥量,不可勝數。”曹丕贊歎道:“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你實在能配得這個稱号。”于是立即降诏,命太常卿邢貞送冊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趙咨謝恩返回館驿休息。
曹丕
大夫劉晔勸阻說:“現在孫權畏懼蜀軍兵勢,所以前來請降。依照臣我的愚見:蜀、吳交兵是天亡其時。現在如果派遣上将領數萬之兵,渡江襲吳,蜀攻其外,魏攻其内,吳國國亡不過幾十天的時間。吳國亡了那麼蜀國就會孤立無援。陛下為什麼不趁勢早早圖謀?”曹丕說:“孫權既然以禮服朕,朕我如果進攻他,是阻擋天下想要歸降我的人心,不如接納為上策。”
劉晔又說:“孫權雖然有雄才,現在僅僅是前漢的骠騎将軍、南昌侯。官輕就會勢微,何況他還有吞并中原之心。如果加封他的王位,他就比陛下僅差一個台階了。現在陛下允許他詐降,并且給他封号,是為虎添翼的做法。”曹丕說:“先生這話不對。朕我既不助吳,也不助蜀。就在坐看吳、蜀交兵,如果他們争鬥後滅一國,隻剩下一國,那時再去鏟除,有什麼難的?朕意已決,你們不要再議論了。”于是命太常卿邢貞和趙咨捧執冊錫,直奔東吳。
卻說孫權聚集百官,商議抵禦蜀軍的計策,忽然報告曹丕加封孫權為王。顧雍勸谏說:“主公應當自稱上将軍、九州伯之位,不應當接受曹丕的封爵。”孫權說:“當年沛公受項羽封号,也是這個原因,為什麼要拒絕呢?”于是率領百官出城迎接。
邢貞依仗自己是上國天使,入門也不下車。張昭大怒,厲聲說道:“禮無不敬,法無不肅,而你敢妄自尊大,難道我們江南就沒有方寸之刃嗎?”邢貞慌忙下車和孫權相見,并車入城。忽然車後有一人放聲哭道:“我們都不能奮身舍命,為主公并魏吞蜀,而讓我們主公受人封爵,這不是奇恥大辱嗎?”衆人看說話的是大将徐盛。邢貞聽到後歎息道:“江東将相都是這樣,他們終究不會久居于人下的!”
卻說孫權受了封爵後,衆文武官員全都拜賀完畢,命令收拾美玉明珠等物品,派遣專人送到洛陽謝恩。早有細作報告說劉備領本國大兵,還有蠻王沙摩柯番兵數萬,再加上洞溪漢将杜路、劉甯兩支軍兵,水陸并進,聲勢震天。水路軍已經出巫口,旱路軍已經殺到了秭歸。
這時孫權雖然登上王位,奈何曹丕根本不肯接應,就問文武:“蜀軍勢大,我們應當怎麼應對?”衆官員默然無語。孫權歎息道:“周郎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現在呂蒙已亡,再也沒有人替我分憂了!”
話音未落,忽然班列中有一少年将軍憤然而出,伏地奏報說:“臣我雖然年幼,卻研習兵書。願意領數萬之兵前去擊破蜀軍。”孫權一看,說話的是孫桓。孫桓字叔武,其父名河,本來姓俞,孫策十分喜愛,賜姓孫,因此也算得上是吳王宗族。孫河生四子,孫桓年齡不大,卻是弓馬熟娴,常跟随孫權征讨,累立奇功,官授武衛都尉,這年才二十五歲。
孫權問:“你有什麼勝敵的計策?”孫桓說:“臣我有兩大将員:一名叫李異,一名叫謝旌,都有萬夫不擋之勇。我願意領數萬之衆,前去生擒劉備。”孫權說:“賢侄雖然英勇,怎奈年幼,必須有一人相助才行。”虎威将軍朱然出列說:“臣願我和小将軍同擒劉備。”孫權準許,于是點起水陸軍五萬,封孫桓為左都督,朱然為右都督,立即起兵。哨馬探聽到蜀兵已到宜都紮下營寨,孫桓領着兩萬五千軍馬,屯駐在宜都界口,前後分作三營抵擋蜀軍。
卻說蜀将吳班領了先鋒之印後,自出川以來,所到之處望風而降,兵不血刃,一直殺到宜都,探聽到孫桓下寨後,飛奏給劉備。這時劉備已經趕到秭歸,聽完奏報大怒說道:“諒此小兒,怎敢和朕相抗!”關興奏報道:“既然孫權命令這小子為将,不用煩勞陛下派遣大将,臣我願意前往擒拿他。”劉備說:“朕我正想看看你的青壯之氣。”立即命關興前往。關興拜辭要行,張苞出列說:“既然關興前去讨賊,臣我也願意同行。”劉備說:“兩位賢侄同行最好,但千萬要行事謹慎,不能莽撞。”
兩人拜辭劉備後一同進兵,列成陣式。孫桓聽說蜀國大軍來到,就集合幾寨軍兵一起迎敵。兩陣對圓處,孫桓領着李異、謝旌立馬在門旗之下,見蜀軍營中擁出兩員大将,都是銀盔銀铠,白馬白旗,上首的張苞挺丈八點鋼矛,下首的關興橫着大砍刀。張苞大罵道:“孫桓臭小子!你死期就在眼前,還敢抗拒天兵!”孫桓也罵道:“你的父親已成為無頭之鬼,現在你又來送死,好生不明智!”張苞大怒,挺槍直取孫桓,孫桓背後謝旌驟馬來迎擊。兩将大戰了三十多個回合,謝旌敗走,張苞乘勝追趕。
張苞
李異看到謝旌敗了,慌忙拍馬掄蘸金斧接戰。張苞和他大戰二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吳軍中的副将譚雄,看到張苞英勇,李異不能勝,就偷偷地放出一支冷箭,正射中張苞所騎的戰馬。那馬負痛奔回本陣,未到門旗邊便撲倒在地,把張苞掀翻在地上。李異急忙掄起大斧向前,朝張苞腦袋便砍。忽然一道紅光閃處,李異人頭早落地,原來關興看到張苞戰馬奔回,正待接應時,忽然看到張苞戰馬倒地後李異趕來,便大喝一聲,劈李異于馬下,救了張苞。關興乘勢掩殺,孫桓大敗,各自鳴金收兵。
第二天,孫桓又領軍前來,張苞、關興齊出。關興立馬在陣前,單搦孫桓交鋒。孫桓大怒,拍馬掄刀,和關興大戰三十多個回合,氣力不支後大敗回陣。兩員小将追殺入營中,吳班領着張南、馮習驅兵掩殺。張苞奮勇當先,殺入吳軍陣中,正遇到謝旌,被張苞一矛刺死,吳軍四散奔逃,蜀軍得勝收兵後,隻是不見了關興。張苞大驚說道:“安國如果有什麼閃失,我也不獨生!”說完便綽槍上馬。尋找不到數裡,隻見關興左手提刀,右手活捉一将。張苞問說:“這是什麼人?”關興笑道:“我在亂軍中正遇仇人,所以生擒捉來。”張苞一看,正是昨天放冷箭的譚雄。張苞大喜,和關興一起回到本營,斬首譚雄祭奠了死馬,寫表派人到劉備處報捷。
孫桓折損了李異、謝旌、譚雄等許多将士,力窮勢孤,不能再抗敵,隻好派人回東吳求救。蜀将張南、馮習對吳班說:“吳軍現在新敗,我們正好乘虛劫寨。”吳班說:“孫桓雖然折損了許多将士,但是朱然的水軍仍然集結在長江上,沒有一絲損折。今夜如果我們前去劫寨,如果水軍上岸切斷我軍歸路,我們應當怎麼應付?”張南說:“這事容易:可讓關興、張苞兩位将軍各領五千軍兵埋伏在山谷中,如果朱然真前來援救,我們左右兩軍一起殺出夾攻,必能取勝。”吳班說:“我看不如先派小卒詐作降兵,卻将劫寨之事報告給朱然。朱然看到火起,必定前來救應,那時再令伏兵出擊,就會大事成就。”馮習等人大喜,于是依計準備。
卻說朱然聽說孫桓損兵折将,正想前去援救,忽然伏路軍兵領着幾個小卒上船投降。朱然詢問,小卒說:“我們都是馮習的帳下士卒,因為他賞罰不明,特地前來投降,順便報告機密大事。”朱然問:“有什麼大事報告?”小卒說:“今晚馮習乘虛要劫孫将軍的營寨,約定以舉火為号。”朱然聽到後,立即派人報告孫桓。
報事人行到半途時,卻被關興派人捉住殺了。朱然一面商議,想要領兵前去救應孫桓。部将崔禹說:“小卒的話不要相信。倘有疏忽,我們水陸兩軍就全完了。将軍應當穩守水寨,我願意替将軍走一趟。”朱然一聽有道理,就命令崔禹帶領一萬軍兵前去。
這夜,馮習、張南、吳班兵分三路,趁夜殺到孫桓寨中,四面火起,吳軍大亂,紛紛尋路逃走。且說崔禹正行進間,忽然看到前方火起,急忙催促軍兵加緊前進。剛剛轉過山來,忽然山谷中鼓聲大震:左邊關興、右邊張苞一起前來夾攻。崔禹大驚,正要退走時,正遇到張苞,交馬隻一個回合,就被張苞生擒而回。
朱然聽說情況危急,就把戰船往下遊退卻五六十裡。孫桓帶領敗軍逃走,問部将:“前方哪裡城堅糧廣?”部将回答:“這裡正北方向的彜陵城可以屯兵。”孫桓領着殘兵敗将急忙朝彜陵退走。剛剛進城後,吳班等人緊緊追到,将彜陵城四面圍困住。關興、張苞等押解着崔禹到秭歸報捷。劉備大喜,傳旨将崔禹斬殺,大賞三軍。從此軍威大震,江南衆将無不膽寒。
卻說孫桓派人向吳王孫權求救,孫權大驚,立即召集文武商議道:“現在孫桓在彜陵受困,朱然被迫撤退,蜀軍聲勢浩大,我們應當怎麼應對?”張昭奏報:“雖然我們呂蒙、甘甯等将領亡故很多,但能征慣戰的仍然還有十多人,為什麼要害怕這屢戰屢敗的劉備?可命韓當為正将,周泰為副将,潘璋為先鋒,淩統為後應,起兵十萬拒敵。”孫權準許張眧所奏,立即命令衆将速行。
卻說劉備從巫峽建平起兵,直到彜陵界處,七百餘裡連結四十多個大寨,看到關興、張苞屢立大功,歎息道:“我手下當年跟随我的衆将,都已經老邁無用了。上天保佑我,有兩位賢侄如此英勇,朕何慮孫權!”正說話間,忽然有人報告韓當、周泰領兵來到。劉備正要派遣軍将迎敵,近臣奏報說:“老将黃忠領着五六人投奔東吳去了。”劉備笑着說道:“漢升不是反叛之人。因為朕失口誤說老者無用,他肯定不服老,所以憤然去迎敵了。”立即召來關興、張苞說:“漢升老将此去恐怕有失。兩位賢侄要不辭勞苦,前去相助。隻要能小勝,便把黃老将軍召回,不要讓他有閃失。”兩小将拜辭劉備後,帶領本部軍兵前去援助黃忠。
正是:老臣素矢忠君志,年少能成報國功。未知黃忠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關興
黃其軍
作于2018年10月8日(古曆八月廿九)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鍊接: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