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 第二十五篇 寶命全形論
【原文】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王衆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慮之。餘欲針除其疾病,為之奈何?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洩1;弦絕者,其音嘶敗2;木敷者,其葉發3;病深者,其聲哕4。人有此三者,是謂壞腑,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争黑。
帝曰:餘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獨出獨人,呋吟至微,秋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别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大小,日有短長,萬物并至,不可勝量。虛實法吟,敢問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5,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髒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洩之,此皆衆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随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随之者若影,道無鬼神6,獨來獨往。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髒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衆脈不見,衆兇弗聞,外内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于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聞不容瞚7。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适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氣,不知其誰,伏如橫驽,起如發機。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苦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衆物。
【注釋】
1、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洩:鹽,百味之長也,儲藏于器皿之中,可以看見滲透出水來,這是鹽氣外洩的表現。用之于人,也然。過猶不及,鹹則腎堅,堅則洩,故鹹令其津洩。腎者,陰也4,欲滿而不欲實,今堅者,實也。陰者實之,是為不道,不道早已。
2、弦絕者,其音嘶敗:琴弦将要斷絕的時候,其音不正,發出的聲音也會變得嘶啞。
3、木敷fū者,其葉發:敷,同“腐”,腐敗,敗壞。樹木内部潰壞、腐爛了,其枝葉就會枯萎凋謝。
4、病深者,其聲哕yue:人在病情深重,胃氣斷絕的時候,就會出現哕氣等現象。《醫林繩墨》卷四:“蓋哕者,有聲無物之謂,乃幹嘔也。”
5、黔首共餘食:一般的黎民百姓隻知道取用餘食,以維持生活。
6、道無鬼神:醫之道,無關鬼神,唯尊道貴德,順應四時之序,以望聞問切之法,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和一而已。
7、聞不容瞚shùn:瞚,同“瞬”,眨眼,眨眼之間。機會稍縱即逝,所以應把握好針刺的時機。
止一箴言
1、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生十月以應天幹,十二經應地支,三百六十五穴應周天之數,九竅應九野,四肢應四時,五髒應五行,血氣應風雨,形神俱而天地成。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曰:“聖人之道,尊道貴德,法天象地,道法自然。以天地萬物之道以證聖人之道,以聖人之道促天地萬物和諧共存之道。”《陰符經》曰:“聖人者,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故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之道,大德不德。聖人之道,不德而德。
2、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洩;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哕。人有此三者,是謂壞腑,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争黑。老子以“法天象地,道法自然”為“道”之核心思想理念,醫家以“天人合一”作為其醫道之思想理念,此處以“鹽、弦、木”三者敗壞之象而言人之病,再次證明《道》曰:“聖人以天地萬物之道而論人之道,以人之道而促天地萬物和諧發展之道。”的修身養性之道。老子曰:“道者,天地萬物之母也,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參考書目
1、李志敏 主編:《黃帝内經》,京華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讀:《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 上一篇 西特勒四柱-殁
- 下一篇 躲避生人,害怕與他人交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