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餡行動,一場經典的二戰情報戰

請重新認識“詭道”中,我們提到了二戰時的經典情報戰——“肉餡行動”。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個故事。

一、背景

1943年1月,盟軍北非戰場即将結束,準備開辟歐洲戰場,希望能将西西裡島作為跳闆。但德軍再此布設有重兵,強攻會帶來較大傷亡。

二、戰略設想

盟軍準備通過傳送假情報,讓德軍認為從撒丁島和希臘登陸。讓其調動軍隊以減弱西西裡島的防衛。

但誰來傳遞情報?怎麼傳遞假情報呢?傳遞情報如何能讓德軍相信呢?故事的設計版本推敲如下:

1、誰來傳遞?

通過一個虛構的英國“馬丁少校”海軍軍官攜帶一封信,信中帶有情報。因為當時西班牙雖然是中立國,但其實它更傾向于德軍,并且國内間諜組織猖獗。因此決定由“西班牙”通道傳遞。

那“馬丁少校”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人物設定如下:

年齡大概35歲;
大海中失事後墜海而亡,因此肺部有積水;
家中有未婚妻,家庭情況可查;

2、如何讓德軍相信?

難道直接帶份情報,讓對方截獲對方就直接相信呢?肯定不行,就像小學生抄卷子,如果抄成100分,是毫無信服力的。尤其是德軍也是戰場的老鳥,不是那麼容易哄騙的。因此,要“真真假假”,讓德軍自己發現并判斷。

設定規則如下:

情報不能直接交到德軍手中,前面提到要讓西班牙中轉;并且要讓西班牙自己截獲,因此地點設定為西班牙外海,利用洋流自動傳動到外海;
情報内容不能太明顯,要讓德軍自己分析出來。因此設定為“英國副總參謀長”給盟軍北非指揮官亞曆山大将軍的私人信件,信件中提到這個事情;
情報對内部要保密,隻有執行抛屍的潛艇艦長和西班牙諜報處長知道;因此,設定将屍體放置在一個“光學儀器箱”中,裡面裝滿冰塊,艦艇人員隻知道要進行一次外海實驗。

設定環節來确認是否信息傳遞到位。這個後面“怎麼傳遞”環節會提到。

3、怎麼傳遞?

首先,盟軍找到一個英國肺炎死的人,因為他肺内有積水,滿足條件二;“馬丁少校”随身的物品中,除了信件外,還有未婚妻的合照、電影票、銀行存根等佐證信息,符合條件三。

然後,由盟軍執行的潛艇艦長将其抛到指定地點,順洋流漂至西班牙外海。

接着,西班牙人員果然打撈上了這屍體,一方面他做了基本判斷後,将信息照會英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另一方面果然也給了德軍間諜。因為有這封信,德軍也順利分析出情報。

英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将屍體掩埋後,報盟軍部隊,但沒有提到随身物品。因此,盟軍訓斥英國駐西班牙大使館,要求其必須照會西班牙“馬丁少校的随身文件袋必須查明下落”,但不能讓其明白文件袋的重要性。這其實又是間接給西班牙或德軍的一個誘發性提醒。

待文件袋找回後,盟軍進行鑒定根據信件紙的夾子是幹的,而不是濕的(海水浸泡應該是濕的),斷定德軍已影印資料并獲取情報。這是第一次确認。于是報告“肉餡行動”開始轉動。

最後,盟軍在《泰晤士報》上将“馬丁少校”公布為“陣亡人員名單”,同時英國領事多次與西班牙交涉按照軍禮将“馬丁少校”安葬,立了一個簡易的大理石墓碑,其未婚妻還送了花圈,并留下了一個悲痛欲絕的悼念明信片。這是再一次烘托氛圍。

4、德軍判斷情報正确與否?

德軍方面獲得情報後,他覺得這個情報到底是真是假呢?他要進行求證。當他通過随身物品确認信息後,發現一切信息都能對得上号,因此稍微放下了點兒心。這是德軍基本的求證。

但茲事體大,他還想再次進行确認,于是他用出了諜報戰中的“死間”,豁出性命進行刺探。

德軍一個在英國的間諜号稱是“馬丁少校”的戰友,來拜望“馬丁少校”的未婚妻。這裡有兩種情況,如果判斷出“未婚妻”是假的,那麼這個間諜同時也就暴露了,是必死無疑,如果間諜死了,那麼這個情報就應該存僞;另外一種情況是,如果間諜活着,他就會将判斷的結果傳遞給德軍。這就是“以命為賭注”來傳遞情報,所以号稱“死間”。

“馬丁少校”的未婚妻,也是一個實力派演員,成功地讓德軍間諜相信了确有“馬丁少校”其人。于是德軍相信了這份情報。

三、結局

德軍于是将部隊進行調動,以保證撒丁島方向的防禦力量。隻要調動部隊,那麼西西裡島必然相對薄弱,而這也是盟軍的第二次求證。

因此,計劃取得成功,盟軍減少了傷亡,完成了戰略目标。

...

《戰争就是這麼會事兒》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