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 第三十八篇 咳論
【原文】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對曰: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1。
帝日:願聞其狀。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2。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髒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髒各以治時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洩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帝曰:何以異之?
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前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髒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髒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帝曰:善。
【注釋】
1、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肺者,氣之所生也。氣血者,陰陽之體,五髒之精也。五髒六腑,氣血之源也。故五髒六腑病,則氣血傷也,氣傷,則見咳嗽。
2、皮毛者,肺之合也:中醫認為:人與自然界是相應的,故其以“天人合一”作為其治病救人的思想理念。中醫認為,五髒于四時各有所主,各髒器于其所主時令感受了寒邪,就會得病,輕微則上乘于肺而為咳嗽,嚴重的則内侵而為腹瀉、經絡受損、疼痛等。五髒受寒邪所傷,則其表之器官均會有所顯現,如肺有疾,則皮毛、鼻子會有病症顯現;肝有疾,則眼睛、關節筋膜會有所顯現;腎有疾,則耳、骨會有所顯現,等。
止一箴言
1、人之所病,外則虛邪賊風,内則食飲不節、四時不應。虛邪賊風,則皮毛受之。食飲不節、四時不應,則脾胃受之。犯之于外,則驅之以洩。犯之于内,則固其本,調和陰陽,和一而已。
2、咳之為病,外則為皮毛傷,内則為五髒六腑傷。傷則血氣不暢,陰陽不和,正邪往來,故其治之道,内則扶正固本,血通氣暢;外則順應四時,驅邪固密。
參考書目
1、李志敏 主編:《黃帝内經》,京華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譯著,遼甯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3、【春秋】老子 著,止一 解讀:《道》,https://www.jianshu.com/nb/53487517,2023年9月13日。
4、止一 著:《“1+1”教學》,https://www.jianshu.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 上一篇 中國的大學建設是否已經過剩?
- 下一篇 清理情緒垃圾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