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為什麼賞齡官?元春看戲:一捧雪、長生殿、邯鄲夢、牡丹亭

【 紅樓日月:連載32】

(接上文,讀紅樓夢方法:多個線索,前後聯系)

把這些信息歸納起來:元春賞小旦齡官,齡官像黛玉、比黛玉。

先把信息看全,再回過頭來分析,元春看戲,為何賞齡官?

第一出,是《一捧雪》的“豪宴”。《一捧雪》是因一個珍品玉杯,被人害的家破人亡。《紅樓夢》中也有一個珍品玉器,通靈寶玉,最終因寶玉被人害的國破家亡,所以《一捧雪》是預演《紅樓夢》。“豪宴”是《一捧雪》的第五出,莫懷古初到京城,拜見嚴世蕃,在嚴府飲宴,談說古玩,為以後埋下禍根。“豪宴”不是小旦主戲。

第二出,“乞巧”,可出自白樸的元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也可出自洪昇的《長生殿》。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乞巧”是第一折:唐明皇和楊貴妃在長生殿慶賞七夕,賜楊貴妃七寶金钗和百花钿盒以表深情。深夜二人共賞月景,因感于牛郎織女地久天長,對天盟誓:“願世世永為夫婦!”在《長生殿》中,第二出“定情”賜楊貴妃金钗、钿盒,第廿二出“密誓”楊貴妃乞巧,二人山盟海誓。

唐明皇賜楊貴妃“七寶金钗”,是“寶钗”之名的來源,也指明寶钗實為“金”钗,所以寶玉把寶钗比作楊貴妃。此戲演繹安史之亂中楊貴妃之死,即主角寶钗之死,并非伏元妃之死,元春并非主角,也無楊貴妃之專寵。“乞巧”也非小旦主戲。

第三出,是《邯鄲夢》的“仙緣”。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邯鄲夢》便是四夢之一,即黃粱一夢。“仙緣”演盧生夢醒,恍然大悟,随仙升天。此折的重點内容是衆仙警醒盧生的戲,比如鐵拐李:“甚麼大功臣!掘斷河津,為開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處也?你個癡人!”盧生一一答謝:“我是個癡人!”反映一切皆是虛幻,正合紅樓夢。盧生的“仙緣”,伏賈寶玉經曆虛幻後,最終夢醒。“仙緣”也非小旦主戲。

第四出,是《牡丹亭》的“離魂”。《牡丹亭還魂記》也是湯顯祖“玉茗堂四夢”之一,演小姐杜麗娘遊園,春景觸動春情,夢到和一個書生在牡丹亭雲雨。夢醒後思戀成病,竟然不治而亡,化為魂魄尋找書生柳夢梅,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超越生死的理想。所以此戲重點不是離魂,是還魂,是重生!“離魂”是小姐臨死這段戲,在中秋之夜,拜謝爹娘,并求爹娘“葬我梅樹之下”。“離魂”最後一句是:“怎能夠月落重生燈再紅?”


...

《牡丹亭》離魂

《牡丹亭》纏綿動人,文辭典雅,口齒噙香,餘味猶長。比如: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終不敵,似水流年。

驚覺相思不露,原來隻因已入骨。

“離魂”中既有小姐杜麗娘,也有丫嬛春香。齡官是小旦,既可演小姐,也可演丫嬛。從賈薔命齡官作“遊園”、“驚夢”,可知齡官演的是“離魂”中的小姐杜麗娘,因元春喜歡,所以賈薔趁熱打鐵,讓齡官繼續演杜麗娘“遊園”和“驚夢”。但小旦齡官認為演小姐非本角之戲,非要作“相約”、“相罵”中的丫嬛雲香。這是《钗钏記》裡的兩出,丫嬛雲香都是主戲,可見齡官演此丫嬛戲更拿手。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從賈府中十二個小戲子,說明當時戲劇處于“江湖十二角色”的時期,這是在明朝到康熙年間,昆劇角色行當還是十二個:

生、旦、淨、末、醜、外、老旦

小生、小旦、小淨、小末、小外

注意當時沒有閨門旦、刀馬旦、貼旦、彩旦、青衣這些細分,所以像“乞巧”中的楊貴妃,必是正旦來演。丫嬛雲香,必是小旦來演。但因沒有閨門旦,小姐杜麗娘,既可由正旦演,也可由小旦演。比如芳官說藕官燒紙之事,“藕官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說明小旦可以演杜麗娘、莺莺這樣的小姐,跟小生演對手戲。芳官角色是正旦,洗頭被幹娘打,哭的淚人一般,麝月笑道:“把一個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紅娘了。”說明正旦演莺莺小姐。

所以在這四出戲中,齡官能被賞的戲,隻有《牡丹亭》的“離魂”,齡官演小姐杜麗娘。如果齡官在“離魂”中演丫嬛春香,隻是個配角,不會被賞,而且賈薔也不會讓她繼續演“遊園”、“驚夢”的小姐戲。齡官非要作“相約”、“相罵”的丫嬛雲香,說明其本角戲是丫嬛雲香這種活潑嬌憨的角色,正是強調齡官在“離魂”中演的非本角之戲,演的是小姐杜麗娘。

齡官演杜麗娘“離魂”,為什麼元春要賞齡官?因為齡官像黛玉,用齡官比黛玉,就是黛玉離魂,後來還魂,起死回生,是黛玉還魂記!“月明林下美人來”的黛玉,是朱明的代表,所以黛玉還魂就是朱明還魂!“離魂”最後一句“怎能夠月落重生燈再紅”就實現了。“月落重生”是“複明”,“紅”是“朱”,月落重生燈再紅:複明,再朱。所以黛玉的《牡丹亭還魂記》便是:朱明還魂!

“朱明還魂”是本書主旨,也是作者“有話說不出的大心事”。

齡官畫薔之謎便也解了:用齡官畫了“幾千個薔”給寶玉看的誇張手法,是給讀者看,強調“薔”和齡官!讀者仔細看仔細想:賈薔和齡官有什麼事?便是18回,賈薔讓齡官演《牡丹亭》的杜麗娘。且寶玉看到畫薔的女孩子像黛玉,便是黛玉《牡丹亭》離魂又還魂。

36回後,齡官便消失了,小旦換了菂官,再換了蕊官。說明齡官的角色功能已經完成,更突出齡官專門表達的意義。


在多個線索,頭緒很多時,應注意區分線索和證據:

有些是線索,不能作為證據。拿湘雲來說,縱居那绮羅叢,一叢淺淡一叢深,都隻能作為懷疑此人是叢帝的線索,不能認定為證據。因為你可以這樣理解,我也可以不這樣理解。但“明開夜合”的“棔”字,可作為湘雲是叢帝的證據,是叢帝這個人物特有的屬性,既是夜合樹,又是開明帝,不能用巧合、無意解釋。

再以妙玉為例,因為中秋夜加入黛玉、湘雲父子之列,以及續詩“香篆銷金鼎”,甚至“赑屃”和“啼玉一聲猿”,都是線索。從“赑屃”你可以懷疑此人是龍子,從“猿”你可以懷疑此龍子是屬猴的定王,但都不能作為證據。在“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前,把“唐”和“五代”寫反,并解出“一鑑”時,便能作為證據。

所以,發生在曆史人物身上的曆史事件,一個人物特有的屬性等,可以作為證據,且不能是孤證。假如妙玉出現了“一鑑”這樣的證據,但沒有其它任何線索表示此人是皇子、定王,那很可能是你理解錯了。一般來說,我們讀《紅樓夢》過程中懷疑的“線索”,大部分是錯的。所以在綜合比較、相互驗證中逐漸淘汰錯誤的懷疑,是個正常、必須的過程,避免草木皆兵、全盤接受。尤其是對相互矛盾的線索和證據,必須綜合分析,甄别真僞。


未完,連載【紅樓日月】

(點擊正文前的頭像或賬号名,進入連載目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