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聊聊生活方式,有點燒腦

《今日聊聊生活方式,有點燒腦》

 

對人而言,純粹神靈的境界和純粹肉體(物質)的境界都是不完滿的,靈與肉相統一的境界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對精神而言,純粹神靈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正如對動物而言,最高的境界是物質的境界。

如果我們談及佛理,那麼我們可以認為人世間諸相諸執皆為形式或手段,而心靈是最自由最崇高的。這是心靈出世,而肉體入世的觀念。而佛教的理想,乃是靈與肉皆出世的。我們可以看出靈與肉皆出世的理念是與心靈相協調而與肉體相沖突的,因而在實踐上就表現為靈與肉的分離和物質生活的缺失。

心靈出世,肉體入世,靈與肉相和諧,似乎是至高的人生境界,在實踐上經常是可行的,但不是永遠可行的。因為對人而言,靈與肉是相統一的,在肉體入世的同時,經常很難保持心靈的超越。在實踐上,肉體一旦入世,心靈也隻能跟随肉體入世。隻有肉體保持相對的平靖之時,心靈的完全出世才是普遍可能的。你跟情人作愛時總不能保持心靈的超塵脫俗吧。盡管在許多場合,尤其是經過持久的訓練(如禅坐),人在實踐中也能保持心靈的沉靜和超脫,但這不是普遍情形。

在現實中,經常會遇到某種人,他們向往遠古宗法社會平靜淳樸的生活,讨厭現代世界人欲橫流、物質至上的喧嚣氛圍。他們有的相信佛教,有的信道教,追求一種甯靜幽遠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觀念是可欽佩的,因為在紛争擾攘的人世,他們能獨立于衆而置身于别一人生境界,盡管從理論上看,他們偏重于靈與肉的出世一面,但理論是蒼白的,人的個性與精神是千殊萬異的,我們不應用完美的理論去約束現實的人類生活。

生活是一個萬花筒,心靈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肉體也同樣有多樣的選擇,但是有一個原則,卻是人類應該銘記的,就是無論出世入世,人都不能成為物質世界的奴仆,借用一個譬喻:金錢是一個好的奴仆,卻不是一個好的主人。一切的根柢在于人的精神的獨立和自主,個性與精神的質量決定了個人人生的質量,無論出世入世,都隻是生活的表象。一個人的精神素質,才是決定生活質量的最終因素。生活可以有無限多樣的選擇,但生活的質量是決定論的,它取決于人的精神的文明質量的高低。

我們無須乎推薦一種理想的生存方式,因為現象與形式是次要的,是為事物的内在本質所決定的。人的内在本質就是人的精神,人的精神質量決定人的生存質量和人生質量。當你追求某種生活方式時,你隻是在舍本逐末,你的精神乃是生活的最高奧秘,也是幸福的最高奧秘。要想生活的質量達到更高的境界,隻有唯一的一條道路可走,不是選擇某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生活原則,而是不斷地去提高自己的精神發展的水平,愈來愈遠地離開動物家族的界線,愈來愈成為人,成為真正的人。

雖然生活方式隻是一種生活的表現形式,但這就是生活的現實。對生活方式的理解是追求生活質量的另一極,盡管是非本質的一極。既然說到具體的生活方式,那麼有一點毫無疑問,一種普遍适用,萬流歸宗的标準生活方式是不存在的,存在的隻能是生活的總的原則和原理,不存在統一的具體生活方式。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具體的生活方式。因此,無論是出世入世,靈肉統一,還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犬儒主義、虛無主義,都可以作為一種生存的方式。隻是需要牢記,生存的質量金字塔是存在的,毫無疑問享樂主義要比拜金主義高明。

生活的觀念、生活的原理如出世入世,靈與肉相統一,精神質量對生活質量的決定作用,奮鬥、追求與知足常樂的關系乃至更具體的一些生活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金剛則折,水柔則全;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聰明難,糊塗更難,由聰明而入糊塗尤難等等,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座生活真理的金字塔,高踞塔頂的是生活的基本原理,具有統一性和必然性,塔頂以下是愈來愈具體的生活原則和生活規範及無限繁雜的生活形态、生活現實本身。要想在具體的現實生活中達到自由,請返諸自身、返諸精神,因為你的生活質量始終是由你的個性與精神質量所決定的。

能夠觸類旁通的人會發現,這裡所談論的,事實上也就是所謂的人生觀問題。在哲學的層次上,人生觀是統一的,而具體的人生觀及生活方式,則是無限多樣化和多元的。

——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