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如實如是,無為而治-121

今晚分享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我用一句話總結下來,我理解的是如實如是,無為而治!

1.開篇第一句話,你很重要。勇敢面對這個當下的你,面對真實的自我。我的理解是看到自己,愛自己。

2.關心這一刻的自己。方法可以是觀呼吸,保持正念。先從自己的心開始,關注自己的當下。對關注當下的理解,我覺得更多的是愛自己。不是愛過去的你,不是愛未來的你,而是現在實實在在的你。我們的觀呼吸,對于回歸到當下,作用很大。

3.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這個時候我更多想到心猿意馬,境由心轉。全然接納事實内心才能定下來,這個力量才是有力的。隻有接納現實,不去評判。因為評判有标準,有期待,期待的結果,有好有壞,評判就有失事實。我們全然接受萬物本來的面目。就像是恐懼源自期待和評判,帶着更多的主觀意識,加入了自己的聯想,當關注當下,更多客觀反應當下,我們就更能看到事實,看到事物本身的樣子。

4.專注當下。總結過去的經驗,擁有對未來一定有收獲的信念。我們才能更好的活在當下。

5.我對本體,臨在的理解。對當下感受,不評判,觀察,不受情緒支配,保持平和的心态。

6.對于臣服的理解。作者依據老子說的無為。我更看重老子的無為而治。無為而治的意思是不枉作為,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幹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這和我們的三不原則不謀而合。三不也是無為,讓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展現出來。從而走向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過程。

7.我覺得裡面還有一個我在的概念。我再是感受自己的能量場。問自己此刻我内心發生了什麼事?

8、開悟。開悟的理解是開智悟理,就是明理。理可頓悟,事須漸除。

正如西遊記這本書,可以用心理學對西遊記裡面的人物的理解來解釋。尊重感性,立足理性,追求悟性,當算是一種不錯的人生态度。

唐僧代表了什麼?是人的身體(主體) 他是“肉身凡胎”,上不了天,入不了地,降不了妖,擒不了魔。肉體的能力多有限啊,僅拿視覺來說吧,肉眼所能見的光波僅在波長380—780納米之間,隻占整個電磁波譜中極為狹小的一段。他沒有“火眼金睛”,所以隻見陽面不見陰面,隻見現象不見本質,妖魔鬼怪搖身一變,就把他懵得一楞一楞的。

這就足以解釋,人為什麼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認知。我們所感覺到的,并非都是可靠的;我們所感覺不到的,也并非不正在對我們施以侵害——慢慢上升的水溫,可以讓金魚在毫無覺察中死去。心理咨詢師的任務,就是及時、準确地找出危害人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各種錯誤認知并加以矯正。

可世上最寶貴的就是人的肉體呀,他是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的羅漢。各路妖魔鬼怪(一是有形的,比喻侵害人體的各種病菌;二是無形的,比喻迷惑人的各種不健康心理),都攪盡腦汁欲吃唐僧肉,吃一塊即可長生不老的。

唐僧到西天極樂世界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不斷成長、自我實現的過程。

可人的肉身如此脆弱,怎麼抵禦這諸多的磨難和誘惑,最終修成正果?

于是他的幾個徒弟現身了。

(二)孫悟空

孫悟空代表我們的心靈,心猿意馬,心可以天馬行空,一個跟鬥十萬八千裡。整個過程是尋求如實的過程。用如實和唐僧的本體鍊接。

這大徒弟可着實厲害,天不怕地不怕,騰雲駕霧,變化多端,無所不能。這不正是我們一顆穿越時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心靈嗎?

在花果山水簾洞的遊戲中,心靈逐漸成熟。“大鬧天宮”是青春期躁動的必然結果——在痛快淋漓地反抗了權威的同時,這潑猴也實實在在領教了這個世界“規則”的強大!

按理說,唐僧有了悟空的鼎力相助,應算是身心合一、如虎添翼,取經路上大可披荊斬棘、無往不勝。可這隻能是心理學家理想中的境界。唐僧固有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對悟空的所作所為要懷疑、排斥、限制,關鍵時候甚至使用殺手锏——念緊箍咒,讓可憐的悟空頭痛欲裂,倍受折磨。

而一旦師徒不和(身心不協調),妖魔鬼怪便乘機作祟、制造事端,“心亂神昏諸病作”。

經曆的波折多了,孫悟空也總結出了對付主人的辦法,那就是去找如來、求觀音。如來者,如其本來也,觀音者,觀世上之音也,總之就是讓事實說話!

在事實面前,唐僧總是無條件接受,服帖得很,要不怎麼說“孺子可教也”!

求助者中心療法認為,人擁有有機體的評價過程,即“機體智慧”。在有機體的評價過程中,人的心靈和主觀世界(經驗)總是被準确地接受,較少被歪曲;隻要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即隻要我們認真關注、傾聽來自内心深處的聲音,重建個體在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協調,生命就能邁向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實現。

耐人尋味的是,西行路上曾出現過真假兩個悟空,以至“二心攪亂大乾坤”,這在心理學上又作何解釋?

來看出現兩個孫悟空的背景:師徒取經路上發生較大分歧,好心不僅沒有得到好報,反而受到主人二次驅逐。身心出現沖突、排斥,是導緻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

人的心理活動具有明顯的兩極性:高級神經活動有興奮和抑制兩個基本的過程;有喜悅就有悲傷,有愛就有恨,有緊張就有輕松,有激動就有平靜,它們都構成了對立的情緒情感的兩極;在人的高級情感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

所以說,真假本是心猿的兩面。正像在我們身上,随時存在着正義與邪惡的兩面一樣。真的、善的、美的東西一旦受到懷疑、排斥,假的、惡的、醜的東西便立刻乘虛而入、鸠占鵲巢。

請時刻愛護和善待我們一顆至純至善的心靈吧,她嬌貴無比,經不起太多的曲解和踐踏。

(三)豬八戒

除了孫悟空,西行路上另一個必不可少的助手,就是豬八戒。

從豬悟能身上,我們看到了維持一個人生存和發展所必需具備的一切本能。這個本能我理解更多的是愛自己的如是。用如是和唐僧的本身鍊接。

你說他憨呆也好,說他缺乏修養也罷,總之他從不會委屈自己的感覺,不知文飾自己的情緒,不懂壓抑自己的需要,餓了張嘴就吃,困了倒頭便睡,見了貌美異性就頓生憐惜之心。

你是不用擔心他會得抑郁症、焦慮症之類心理疾病的,小病小災他完全有能力免疫。想當年“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三藏逢災,意馬敗戰,”還不是靠了老豬不遠萬裡橫渡東洋,“花果山義激猴王”,師徒方轉危為安、重歸正途?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層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強,如飲食、休息、求偶等生理或生物的需要,它們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系到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因此又叫缺失性需要。也隻有當所有較低層次的需要都持續不斷地得到滿足時,人才受到自我實現需要的支配。

正是由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見慣了太多的缛文繁節、虛浮做作,所以豬八戒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不少女性甚至把豬八戒當成理想中的老公形象。人們越來越渴望看到性情之清醇、生命之璞真、生活之簡約。這是人性的回歸,是人本主義對抗“神本主義”的勝利。

(四)沙悟淨

悟淨——不但要講究身體的潔淨,更要講究心靈的潔淨。隻有注意生理衛生和心理衛生,才能确保身心健康成長。


沙僧這一角色的職能,決定了他的苦行僧形象。他注重的是“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本體常清淨,方可論元初; 須着意,要心堅,一塵不染月當天;沙門修煉紛紛士,斷欲忘情即是禅”。他沒有悟空的神通廣大,也沒有八戒的坦城率直,顯得枯燥單調有餘、生機趣味不足,很難給人留下什麼印象,屬于那種一不在跟前就被遺忘的主兒。

但取經路上是斷然少不了他的。你看,他心态平和,無欲無求,少言寡語,勤懇厚道。有了他的存在,三藏師徒方能“打開欲網,跳出情牢,放馬西行”。若真少了他,保不定那老豬早早就分了行李,留守高老莊做起吃喝無憂的上門女婿;也保不定那潑猴在一氣、二氣、頂多三氣之下,常駐花果山做了一呼百應的山大王。這後果,是不是說多嚴重就多嚴重?

這沙悟淨的力量為什麼如此之大?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心理問題,都是源于不能正确認識自己的内、外世界,以緻對現實和自身産生了不合理的錯誤欲求造成的。心理咨詢的任務之一,就是協助求助者糾正自己的不合理欲念,這不僅能夠解決求助者當前的心理問題,而且能夠使其看清未來的方向和自己的真正需要,從而加速自我成長,實現由“自為”到“自覺”地生活。

莊子說:淡然無極而衆美從之。什麼叫淡然?淡然首先是心靈的潔淨,是許由在颍水邊洗掉升官發财之語的漠然;是範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是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的悠然;是蘇東坡告别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後面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釋然;是洪應明“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的豁然;是趙樸初“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的坦然。

(五)每人都有仨徒弟

唐僧靠了仨徒弟,抵禦住了各種妖魔鬼怪的侵襲和形形色色的誘惑,最終抵達西天極樂世界,“功成行滿見真如”。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上也有三個徒弟,那就是感性、理性和悟性。隻要我們正确駕馭和運用,就必定能夠克服人世間的一切紛擾困惑,達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最終邁向自我實現的巅峰境界。

感性如悟能,憑本能和直覺行事,是對外部事物的情緒化應對,使人顯得晶瑩剔透,頗具美學價值。

理性如悟淨,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遇事冷靜、不沖動,因此使人理智、成熟。

悟性如悟空,是一種超現實的反映形式。面對複雜多變的事件,能夠用哲理的“火眼金睛”把事物的本來面目看穿,能夠随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是悟的最高層次。

對事物的這三種反應方式,各有各的用途,但又互相聯系、缺一不可。僅有感性,事事跟着感覺走,難免東一釘耙西一掃帚,不得要領而難成大器;僅有理性,則生命易流于枯燥而生機不足——從不犯錯誤的人同樣是可怕的;僅有悟性,好比是天上漂浮的彩雲,也美麗了,也高遠了,可難免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總感覺會随時棄你而去。

        當下的力量裡說,做到身心健康。我想整個過程就是西行取經的過程,從小我走向大我的融合,不斷找到事情的事實,回到内心的本真,讓事實說話。讓各個器官相互配合,達成一緻,完成人的自我成長的過程。

      當下的力量,我的理解就是帶着對過去的經驗,也就是自己給自己挖下一個坑,這裡面更多的是對于過去經驗好的總結,回歸到當下的土壤裡,生根發芽,通過不斷的愛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成長,結出未來的果。這個果實是可食用的。因緣和合,知行合一,正所謂是種福音,得福果。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