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

  年輕時,我們奉行這樣的觀念:賺錢不花錢,活着沒意義。

  到了一定年紀才明白,不把錢當回事,錢也不會把你當回事。

  最近重溫《老友記》,演員喬伊在成為主演後,立刻搬進豪華公寓。

  每周的片酬被他用來購買名牌衣服、皮包和首飾。

  偶爾現金不足,他憑借名氣在商家那裡“刷臉”消費。

  朋友勸他,難得事業有起色,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多攢一些錢。

  他不以為然:好不容易開始演主角,為何還要像配角一樣生活?

  三個月後,劇組因為系列劇的收視率下滑,砍掉了喬伊的角色。

  喬伊搬出豪華公寓,高價買來的奢侈品,也隻能一一賤賣。

  而朋友再次見到他時,他正一邊捂着肚子,一邊忍痛試鏡。

  原來喬伊離開劇組後不久便感染疝氣,因為沒有存款,他隻能先找到工作,然後才能通過勞務保險來報銷手術費用。

  從揮金如土到捉襟見肘,喬伊的故事驗證了芒格那句話:“存錢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有錢時多麼幸福,而在于你沒錢時多麼難堪。”

  有多少中年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為了不輸面子,朋友買高級轎車,你非得咬牙也跟着換一輛。

  為了所謂的精緻,挑各種名牌穿,一身行頭下來要上萬。

  掙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水推沙,我們的錢包一不小心就癟了,現在,我越來越贊同一句老話:

  湯若無鹽不如水,人若沒錢不如鬼。

  什麼時候心最苦?

  治病時,你的兜裡比臉還幹淨,這時心最苦。

  什麼時候最丢人?

  用錢時,你低聲下氣地四處求人,這時最丢人。

  作家李敖在《錢是個好東西》裡講過一個故事。

  司馬光當宰相時,經常會有人上門拜訪他。

  他與人聊天,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你家有錢嗎?”

  很多人好奇司馬光為什麼要這樣問。

  司馬光解釋道:你這個人沒錢,就不能不為五鬥米折腰;有錢你才會有獨立的人格,這個官你随時可以不做。

  錢不僅能使你不緻餓死,還可以保護自由。

  說得多好,錢是護身符,是渡苦海的船。

  該花的錢,千金萬兩都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一厘也要省。

  人到中年萬事休,唯有金錢可解憂。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