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世間哪來的統一标準

今天下午見到長篇網絡小說大神從容小主發來的評論,是我在她的《寫作靜時光》中評論了她的文字,她是出于回複吧!

...

...

評論小主的文字被精彩

我在評論小主的文章《寫作靜時光》中評論“相守一人獨處的時光”裡其實也想表達另外一種意思的。

本意是每個成年人每天給自己一個獨處時光,用來冥想,反思,靜心,這樣一個過程,可以用來複盤事情,可以用來規劃接下來,也可以用來靜心。至于用來具體幹啥,自己自有适當安排為好!

沒有統一标準的,看個人情況即可。這是我一家之言,不一定對的。

獨處靜心做一件事情也行的,可以免受無關人過來打擾。

平常的電話微信,等太吵鬧,不适合冥想,靜心等。就因為這些往往會令人焦慮的東西占據了太多的時間,所謂的忙碌不過是被這些所謂的“正事”給侵略了過多的時間比例而已。

所以贊成小主的文字《寫作靜時光》并對其評論,後被精彩評論,系統發給了我這個消息。最近好的消息是鮮有的,所以覺着連這樣的事情也能算得上是我來簡書的一個“小确幸”。

但凡與文字相關的東西,一般來說,我是比較敏感。因為熱愛所以關注,關注了自然而然變得敏感。

這樣的邏輯應該沒啥問題。

當然除此外,也有馬範橋人和草原軍哥友友發來的評論消息,我都挺感動的。

感謝他們來此處指點。

最近有些懶惰滋生,沒有過多時間和心思投資在看書上,但是沒有多有少。時不時地拿《大英帝國》來讀上一讀的。隻是不太感興趣罷了,對于大英的曆史。所以啃得極慢極慢在情理之中。

讀書,我喜歡讀散文類的内容,最喜歡的就是夜雨敲窗伴着我依偎床頭,氛圍濃濃,仿佛自己就是書中主人公。

讀散文而且讀得很快的,像《肖複興散文集》、《周國平散文集》等,還有就是通俗易懂的家訓類的作品,像《了凡四訓》等,再不就是心理分析類的,比如《通話心理分析學》,而考究國家曆史類的覺着有些難懂了,像《大英帝國》就讀得很慢,有些感覺艱澀,認為挺燒腦細胞的。

或許這是我的偏見吧,如果讓一個史學家,或喜歡研究各國或世界曆史的來讀這本書,感受和效果就會反差很大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就有些迥異的閱讀風格與感受。

我們不必苛責自己與别人,誰都有選擇喜歡或不的權利,就像前幾天頭條上炒的熱熱鬧鬧的李雪琴一樣。

李雪琴北大高材生,她說誰說北大畢業生畢業後就得賊有錢,就得為這個世界做很大的貢獻?應該允許北大畢業生過一種平凡的生活。

我認為這話一點兒問題也沒有。你說說錯在哪兒?凡是認為有錯的就是老眼光看待新問題了,免不了有“刻舟求劍”的嫌疑。誰說北大畢業生就不能成為網紅,拍視頻,上節目,說真話?沒有誰規定北大畢業生畢業後将來就得怎麼樣怎麼樣的嘛!否則這樣認為就是道德綁架和固執偏見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