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事實》第一周思考2023-11-07

第一周思考題

1.請舉例說明你對“一分為二”的理解

作者說的一分為二,更接近“非黑即白”,比如我們看待鳥類,用“益鳥”和“害鳥”,人類和昆蟲的關系,用“益蟲”和“害蟲”來表達,這個非黑即白的區分,給了我很大的困惑,一隻麻雀他來吃糧食,便是害鳥,如果它吃害蟲呢?利害,是相對于人類而言,其實,它和我們一樣,也是大自然的孩子,是生物鍊的一個環節。

再比如我們看影視作品,會習慣性的以“好人”“壞人”來推斷,臉譜化的一面人(紙面人)缺乏立體感,好的人物是好和壞共存的,隻不過多數時候顯現出來的,類似主人格。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都很少,更多的是介于二者之間的熱,占絕大多數。

2. 請舉例說明你對“負面思維”的理解

負面思維的本能讓我們對對壞事比對好事更關注。翻看熱點新聞,不合常規的負面新聞才有噱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見慣了提醒災難,每天都在擔心家事國事天下事,這也讓我們更加關注那些不好的事,何況,媒體習慣報道負面事件,有的時候,擔心即事實,因為過分關注負面,緻使它成真。就像像時候學自行車,老遠看見一塊小石頭,想着避開它,卻偏偏直沖它而去,輕則颠簸,重則翻車。

我父親習慣于看到我的缺點,他覺得必須指摘出來以利于我改正。有一次,我跟他說,單位用身心反饋系統做情緒調節測試,兩次我都是最好的,父親看了我一眼:機器壞了吧。

3. 請舉例說明你對“直線思維”的理解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的時候是波浪式前進,有的時候是螺旋式上升,不是筆直前進沒有起伏的。在更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口不是直線增長的;我現在老擔心先生的體重,陷入直線思維的本能,他的體重不可能一直增長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