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判詞解讀18:王熙鳳判詞圖谶曲詞解讀,一從二令三人木

【 紅樓日月:連載225】

(接上文,惜春判詞圖谶曲詞解讀,寶樹喚婆娑的典故)

12.14 王熙鳳

圖:

後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隻雌鳳。

谶: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讀:

冰山、雌鳳、凡鳥:明确指出了王熙鳳的反面人物——魏忠賢。

明末張岱的《冰山記》,寫的正是魏忠賢之事。據張岱記載,魏忠賢死後,當時有戲劇傳奇,名為《冰山》,演的就是魏忠賢。

再看“雌鳳”:雄為鳳,雌為凰。所以司馬相如作賦《鳳求凰》,向卓文君求愛,是男求女。

54回慶元宵,有段說書,“叫做《鳳求鸾》”,說的很明白是“一位公子,名喚王熙鳳”。這個《鳳求鸾》的“鳳”也是“公子”,男子。而且作者有意點明了:“這是二奶奶的名字”。

還有58回的回目“杏子陰假鳳泣虛凰”,是小生藕官哭祭小旦菂官,“鳳泣凰”還是明明白白地對應藕官祭菂官,生哭旦,男泣女。

所以書中多次在重複強調:“鳳”為男,為雄。不是孤證。

雌鳳,相當于說女男人,是雌雄人。什麼樣的人才能算雌雄人?在賈府這樣的朱明皇家、皇宮裡,太監就是雌雄人。而且這個太監能當家理事,作為王夫人天啟帝朱由校的代理人,很容易認出魏忠賢。

“凡鳥”這個典故,大家基本都知道,出自《世說新語·簡傲》:

“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裡命駕。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為欣。故作鳳字,凡鳥也。”

《簡傲》篇寫的都是名士風流、放蕩不羁的小故事。此“凡鳥”是第四則,前兩則寫的是阮籍,三、四則寫的是嵇康。

嵇康、阮籍,是什麼人?

“魏”國人,“竹林七賢”的領袖。

我們一般籠統地說“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而阮籍、嵇康是在司馬炎登基、西晉開始的266年之前都已去世,所以都是“魏”人,而非“晉”人。

“魏”人,指出了魏忠賢的姓。“竹林七賢”的“賢”,更是指出了魏忠賢之名!

所以說“冰山”這個演魏忠賢的戲劇,和“冰山記”這個寫魏忠賢的文章,還有“雌鳳”這個“雌雄人”的特征,以及“竹林七賢”和“魏”人,齊刷刷地指向同一個人:魏忠賢。您還覺得是巧合嗎?不是作者有意的設計?

凡鳥偏從末世來:

在“十二钗”正冊中,不是皇帝,就是皇子,至少也是孝莊這樣的皇帝親娘和皇帝奶奶,隻有王熙鳳魏忠賢是個“凡鳥”——不是皇家之人。那麼,一個雌雄人、太監,為什麼能入“十二钗”正冊呢?如果這個太監是“九千歲”,就可以。畢竟皇子才是“千歲”嘛。

這個不是皇家的“凡鳥”,從末世來。書中多次出現“末世”,是一個明顯的時代信息。順治時入關、進京、平南,是清朝的開拓期,康雍乾又是清朝統治的上升期,不能說“末世”!書中何以多次重複強調“末世”?這是清朝論不可回避的問題之一,必須有合理解答。

都知愛慕此生才:

都知道,也都羨慕,王熙鳳此人的才能。什麼才能?早在二九,“王熙鳳協理甯國府”,便已顯露端倪。而且,回末:“不知鳳姐如何處治,且聽下回分解。正是: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钗一二可齊家。”

這個“裙钗”,是“齊家”?還是“治國”?作者問,“誰治國”?

王熙鳳當家理财的才能,正是魏忠賢的寫照。魏忠賢把持朝政之時,國家能支撐袁可立、孫承宗的關海水陸對敵戰争态勢,對“金”國形成水陸擠壓打擊。增置炮台,打造戰艦,在山東、大連到甯遠衛的廣闊海域,“舳舻相接”,張盤等猛将率水軍飛船往來,攻襲于遼海各島間,戰線綿延至千餘裡。“出納戰艦,首尾相接,萬橹千帆,簇簇其中”。這樣的兵戎之盛,這樣的戰争規模,得花多少錢?戰争打的是什麼?錢呐!

還有袁崇煥的甯遠大捷、甯錦大捷,如沒有魏忠賢的糧饷供應、後勤補給,能打勝嗎?災情嚴重,魏忠賢還時不時能赈災。至少闖王高迎祥、王和尚他們的“三十六營”農民起義,都是在魏忠賢死後,才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的。李自成、張獻忠等率衆起事就更晚了。

王熙鳳的“才”,還有一個,很突出,就是哄賈母、王夫人高興。

看她剛一出場:“天下真有這樣标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一句話捧了兩個人。

“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歡喜,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竟忘記了老祖宗!你說該打不該打?

《紅樓夢》中,鳳姐的說笑,堪稱一大看點,經常逗得賈母開心。以緻于中秋家宴,賈母說“偏又把鳳丫頭病了,有他一人來說說笑笑,還抵得十個人的空兒。”看領導評價:抵得十個人!

這種“說話的藝術”,有些人就是能無師自通,天生就有這藝術細胞,一開口,便天花亂墜。

我們現在看到魏忠賢的史料,基本都是“谄媚”、“受寵”,專權,排除異己等,卻不說此人當家理财等方面,明顯有缺失。别的不說,排除異己也得有能力啊,否則早被一撥一撥的異己給排除了。能玩轉這樣一個龐然大國的政治、經濟,把上下都玩弄于股掌之中,沒“才”能辦到嗎?人們“隻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能夠“隻手遮天”,得有多大“才”,可想而知。

從書中對王熙鳳的刻畫,能看得出紅樓作者對魏忠賢非常了解,才能畫皮畫骨,入木三分。在紅樓作者看來,魏忠賢就是王熙鳳這樣的人物:其把持朝政,就如同王熙鳳當家理事,而天啟帝朱由校對魏忠賢的放縱,也正如王夫人不管事的态度,當然建立在王熙鳳有當家理财之“才”,沒把家給當爛了。這是比較客觀的。一方面刻畫魏忠賢心裡歹毒,口裡尖快,嘴甜心苦,兩面三刀,草菅人命,收取賄賂,無人不恨,又沒人能攔。太會說話了,總是能在合适的時機說出貼合皇帝心意的話來,把皇帝哄得高興,看不出其歹毒奸惡。另一方面,放眼假府,除了三姑娘探春,把這個家讓誰當能勝過王熙鳳?從王夫人這個天啟帝的角度來看,把這個國家讓誰當能比魏忠賢更強?能比魏忠賢更忠心?能比魏忠賢更省心?

所以書中這個雌鳳、“熹”鳳,既讓人恨得牙根兒癢,死有餘辜,又讓讀者惜其當家理财之“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

在“三人木”之後,甲戌本脂批“拆字法”。在甲戌本中是“徔”,用了“從”的異體字,與“凡鳥偏從末世來”的“從”用的不是一個字。庚辰本卻都是“從”,己卯本則都是“徔”。

前面既有一、二,則“三”不宜與“人木”組合拆字。“人木”,可拆為“朱”字、“休”字,前面是從、令兩個動詞,則不宜拆“朱”字,也拆作動詞的“休”字更合理。所以結果為:一從、二令、三休。

前文我們一再強調,解讀紅樓應盡量簡單,不能搞得曲裡拐彎、匪夷所思。本來一個很簡單的拆字,被搞得複雜無比,我極不贊同。

一從、二令、三休,早已有人解過,是說此人的三個階段,開始委曲從順,後來威重令行,最後萬事皆休。

前八十回隻能看到王熙鳳的第二個階段。14回協理甯國府期間,“鳳姐兒見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已點明了“威重令行”,正是二“令”。此前的“從”,在出嫁前,并無管家權力,遵從三從四德的大家小姐。此後的“休”,在八十回後才能看到。

看王熙鳳反面的魏忠賢,明顯也經曆了三個階段,即權傾天下,及其之前、之後。

第一個階段是人下之人。開始是個混迹街頭的潑皮,欠下賭債,走投無路,于是淨身作了太監,直到伺候朱由校母親王才人的膳食,一直都是無權無勢,隻能委曲從順。

第二個階段,在朱由校登基後,短短幾年便上升為“九千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專擅朝政,威重令行。

第三個階段,在崇祯繼位後,從當年十月中旬,魏忠賢遭彈劾,然後辭去職位,再被貶去鳳陽守皇陵,到十一月初六上吊自殺,總共不到一個月。魏忠賢從手握大權到萬事皆“休”,僅僅十天。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上面說的第三個階段,三“休”的結果,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

魏忠賢被崇祯貶去鳳陽守皇陵,離京南去,便是“哭向金陵”。

因為平時大家都恨魏忠賢,隻是莫可奈何,現在便痛打落水狗,牆倒衆人推,彈劾奏折紛至沓來。崇祯又下旨,将魏忠賢緝拿回京。魏忠賢心裡明白,回京隻會死得更慘,于是在旅店中,痛飲至四更,上吊自殺。

所以,“事更哀”是相對于“哭向金陵”而言,指王熙鳳魏忠賢在“哭向金陵”途中,求生不得,半夜裡自缢身亡。


...

王熙鳳

第十支〖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家富人甯,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将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

歎人世,終難定!

解讀: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典故用蘇、黃之詩。

黃庭堅的《牧童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及蘇轼的《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指出此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作惡多端,草菅人命,到頭來反算了自己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魏忠賢“喜事尚谀”,媚上邀功,同書中王熙鳳愛攬事,好賣弄。“獨是鳳姐一人周全承應”,“也不把衆人放在眼裡,揮霍指示,任其所為,目若無人”。

生前操碎了心,靈性不通,至死不悟。

家富人甯,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以家比國,在國家安甯之時,作為當家人,慮不到敗亡傾頹之危,不做打算,不知日盈則虧,盛筵必散。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枉費機心,操勞半世,收金納賄,到頭來隻是替他人作嫁衣裳。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在元春、迎春的曲中,都出現過“蕩悠悠”,是吊死、勒死時的用詞。此人的“蕩悠悠”,也是上吊、勒死時的寫照,人在空中的瀕死感覺。

“三更”,指出此人死的時間,是在半夜。

死法、時間,這樣的細節,都與魏忠賢完全吻合。

忽喇喇似大廈傾:

王熙鳳倒台,在八十回中看不到。看魏忠賢,如大廈之傾,比喻此人的勢力倒台,“忽喇喇”特意指出傾倒之快。

從十月二十六,貢生錢嘉征上疏,列舉魏忠賢十大罪狀,魏忠賢震恐,引疾請辭,想保性命。幾日後崇祯下旨,貶魏忠賢去鳳陽守陵。在去金陵途中,沒幾天崇祯又下旨,将其緝拿回京治罪。十一月初六,魏忠賢在半夜裡上吊自殺。所以魏忠賢從大權獨攬到死,僅僅十天。

此時,“蕩悠悠”、好似夢,正是死前回望,從權力巅峰到死之将至,真是“忽喇喇似大廈傾”。

昏慘慘似燈将盡:

“昏慘慘”是瀕死狀态,照應上句“蕩悠悠”,氣若遊絲,油盡燈枯,魂消魄散,人之将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

歎人世,忽喜忽悲,難以逆料。昨日還是萬人之上,大權獨攬;今日忽然走投無路,求生不得。人世難定,人生如夢!

此曲細節,深合魏忠賢。讀者也容易看出,書中的王熙鳳,第二牍隐寫的正是魏忠賢。


未完,連載【紅樓日月】

(點擊正文前的頭像或賬号名,進入連載目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