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談寫作:不怕,不慌,快活地寫作
【文章轉載于《老舍談寫作》一書“不怕、不慌”一節】
先說“不怕”。
有的人學習寫稿子,拿起筆來就害了怕。他以為寫稿子一向是文人的事,所以寫起來必須多轉文,多要筆調;要是光寫大白話,一定教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就皺起眉來,本來要寫“今天天氣很,卻怕不夠味兒;想來想去,寫成了“滿心興奮的我,覺得今天天氣是偉大無比的”;反倒不像話了。”
沉住了氣,不要怕,寫大白話就好。大白話是咱們嘴裡的活語言呵!學習别人的作品是有好處的,但不要專從别人的文章裡去搜集漂亮的字眼,硬來裝飾自己的文字。那樣,一不留神,反倒弄得詞不達意了。我們都會說話,就讓我們說自己的話吧。說得明白正确,比亂用一些修詞好的多;說得簡單有力,比說得啰蘇累贅好的多。簡單明确的文字是好文字,亂用修詞的文字不是好文字。不要怕自己掌握的詞彙少,寫出來的字句不文雅,就放下筆不寫。我們要自信能用自己的話,明白清楚地寫出文章來。真話、明白話,比什麼都好。不必要的形容,不但不能教文字美麗,反倒破壞了文字的簡單樸實。我們說,“我們熱愛偉大的祖國”,因為我們的确熱愛祖國,我們的祖國也的确是偉大。假若我們說,“我們熱愛偉大的蘋果”,就不大對頭了。亂用字是個毛病。我們的竅門是要憑我們自己的言語,寫出幹幹淨淨的好文章來。
(知友感悟:老舍先生談寫作”不怕“确實是真切呀!我在9年前曾想過走創作這一條路,那時候就有一個懵懂的想法——堅持每日練筆。大概堅持了一周,發現自己寫的東西毫無美感,也無一絲一毫的文學氣質,就斷然放棄了。今日閱讀老舍先生的這段文字醍醐灌頂,大白話的寫作就很好,”我們都會說話,就讓我們說自己的話吧。“回想過去的九年,如果堅持寫下去了,現在是怎麼一番光景呢?還好現在又開始了,千萬不能再怕,再放棄了。)
現在說“不慌”。
寫下來的大白話跟嘴裡的大白話不能完全一樣。我們說話的時候,可以随時地補充、改正、重複,所以雖然說得不完全聯貫、順當、幹脆,可是也能對付着把事情說明白了。寫文章可沒有這樣的便利。寫下來的話必須順當、幹脆、貫通一氣。因此,我們寫稿子千萬不要慌。我們必須要先好好地想一想。想一想要寫什麼,和怎樣寫。比如說,我們要寫一篇東西,報道在“五反”運動之後,工人們怎樣積極地搞生産。我們就不必多寫“五反”運動裡的經過情形;那些情形已是人所共知的,不必再說一遍;我們主要地是報告今天怎麼搞生産。這樣,我們就可以三言兩語地介紹一下,像:“五反運動結束了,我們的廠裡有了新氣象,”即可轉入正文,不拖泥帶水。
這樣決定好,我們還要想是借着一個積極分子的模範事迹說明搞生産的熱情呢?還是把全廠所有的新氣象全說出來呢?我們必須先有個決定。有了決定,才能布置這篇報道的全局。要不然,就會東一句西一句地随便扯,不能成為好文章。盡管我們要隻寫二三千字,也須先寫出個提綱,安排好頭一段說什麼,第二段說什麼……有了提綱,心裡有了底,寫起來就能順理成章:先麻煩點,後來可省事。
按照提綱要寫第一段了,還是别慌。先要想想這一段都說什麼,把要說的都在心中盤算過,然後再動筆。練習寫稿子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有了上句,沒有下句。那是因為想一句就寫一句,不曉得盤算全段兒。想起一句說一句不是好辦法,那很容易寫得前言不搭後語,勉強湊成一篇也會是胡塗文章。
盤算好了一段,就按着我們自己的語言寫下來。我們首要的任務是把這一段話寫得清楚明白,既不東一句西一句那麼随便扯,又不繞着彎子去找我們自己不完全了解的字眼。呵,我們要是能用自己的話寫出一段清順的文字來,那真夠快活的!
選自一九五四年工人出版社《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
(知友感悟:有個同事寫文章,就是不着急不慌張的風格,他寫文章達到了寫完即可發表的程度。對此,我們都非常佩服。有次交流會上,我向他請教,他說也沒有什麼辦法,就是寫之前找好材料、列好提綱、寫一段逐字逐句改,寫完畢,一篇文章就不知道修改了幾十遍還是幾百遍了。這就跟老舍先生談到的“寫稿子千萬不要慌”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寫作确實着急不得。)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