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讀後感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劉慶邦的《鞋》讀完後,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淺。這部作品通過描述一個叫守明的姑娘訂婚以後給未婚夫做鞋的故事,展現出了一個少女對愛情與未來的渴望與不安。

作品中,劉慶邦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守明那種對愛情向往又羞澀還帶了一點點茫然的情感。《鞋》中寫道“未婚夫這個說法守明還不習慣,她覺得有些陌生,有些重大,讓人害羞,還讓人害怕。她在心裡把未婚夫稱作‘那個人’,或遵從當地的傳統叫法,把未婚夫稱為哪哪莊的。”這一句話就刻畫出了守明對愛情的渴望,内心充滿着向往但是又夾帶了害羞與害怕。對于未來她是充滿盼望的,甚至她妹妹說了“那個人”的名字都能讓她的心疼了一下。在她的心裡,愛情是神聖的,神聖到妹妹講對方的名字都想讓她給妹妹教訓一頓。

守明的情思就像一首詩一樣,高低婉轉,又曲折迷離引人入勝。未婚夫家送來了豐厚的彩禮,她得了一塊石榴紅的方巾,她羞澀地把方巾蓋在自己的頭上,就像新嫁娘一樣,對着鏡子左照右照紅了臉,又調整着自己的臉上的表情,那種心情是雀躍,是激動,又帶着羞澀,但是她又想起要嫁人,歎了口氣,鼻子也酸酸的,将一個懷春少女的因為愛情而甜蜜,又因為要出嫁離家的患得患失刻畫得淋漓盡緻。

收到了彩禮,按傳統的習俗是要回一雙親手做的鞋的,這是最考驗女孩的,考驗女孩的針工女紅,還能表現女孩的态度來。

這一段對于做鞋的叙述,不光展現了守明對愛情的渴望,也讓我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女孩為自己愛人親手做一雙鞋,每一塊布料,每一條線都是由女孩親手選的,一雙每一針都親手納上去的鞋,點點滴滴都是自己滿滿的愛心的鞋,一雙寄托了人生美好期待的鞋。

作者運用大量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守明做鞋的細節,她去集市選了烏黑的鞋面布和雪白的鞋底布,全新的,連袼褙和墊底的碎布都是新的,一點舊的都不許混進來;她費盡心思挑選中意的花型,把單純樸素,香味醇厚綿長的棗花搬到了鞋面上;她幹活的空隙也要抽空納上幾針,她怕地裡的土會沾到白鞋底上,用拆口罩的細紗布把鞋底包一層,再用手絹包一層,包得很精緻,像是什麼心愛的寶貝,做的時候要,團一塊黃泥作皂,把手洗了一遍又一遍,拿起鞋底時,她先把手可能握到的部分用紗布纏上,捏針線的那隻手也用手絹纏上,直到确信自己的手不會把鞋底弄髒,才開始納了一針;她的妹妹動了她的鞋時,她大哭,讓妹妹賠她的鞋,這些細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守明對于做鞋的重視,突出了守明内心對愛情的渴望,極具感染力。

作者對心理的描寫特别細膩,打動人心,守明拿着鞋樣子,想像着自己與“那個人”之間的對話;守明抱着沒有納完的鞋睡覺紮破自己的胸口;被同村的人打趣害羞地不敢擡頭;鞋做好以後,她的心裡面像着了一團“火”,想着要把鞋送出去,還想象着送鞋時的場景,守明是愛這個未婚夫的,一整顆心都在對方的身上。

一腔愛意盈出了胸腔,滿心期待盛滿眼眶,隻是别人提親的愛人,總共都沒有見過幾面,差不多是父母之命的年代,“那個人”是如何讓她将真情付出的,作者用插叙的方式道出緣由,她在全員公社會上見過他,他在台上念大段稿子,就已讓她心生佩服,後來,守明還發現他會拉二胡,吹笛子,還會演小歌劇和活報劇,穿着戲服的他,一表人才,讓她一顆芳心落在了他的身上,最後緣份還讓他們成了未婚夫妻。這怎麼不讓守明激動,不讓守明付神往,你愛的人,剛好也愛着你,這是多麼美妙的緣份。

可惜最後他們沒有在一起,作者非常巧妙的層層設伏,層層鋪墊,一步步将結果引到守明精心做的鞋被退回來,守明的滿腔期待也落了空的結局上來。

守明的母親幫她拿回了他的鞋樣,他的人不大,可是腳卻那樣大,俗話說腳大走四方,這句話為後文男人去走四方埋下了伏筆;打棉花杈子的時候,守明想着要嫁過對面莊子裡去,心裡面就會愁到不行,又軟到不行,總往對面莊子望去,有一次見到棉花地裡陡然飛起一隻鳥,她打着眼罩子,目光不舍地把鳥追着,眼看着那隻鳥飛過河面河堤,落到那邊的麥子地裡去了。麥子已經泛黃,熱熏熏的南風吹過,無邊的麥浪連天波湧。守明漫無目的地望着,不知不覺眼裡汪滿了淚水,守明的心就像那一隻鳥飛過去了,落進了黃了麥田裡,沒有着落,守明的淚就預示着,這個人最終将讓她流淚;後來妹妹又動了她的鞋,這雙鞋按照規矩一針一線都不能假手于人,盡管母親幫她找到彌補的辦法了,但是終究是被别人動過了,守明的愛情終究也像這雙鞋一樣,最後還是被人動了。

最後鞋做成了,也收到了消息,他要動身去遠方,臨行前要見一面,守明的心裡像長了草一樣,想象了無數次見面的場景,對于鞋子也有很多的設想,她想讓他穿上鞋,鞋是他的,人也是他的;她又想過不讓他穿上鞋,等到結婚那天才穿上,她把穿不穿上鞋當成一個重大的許諾。但是,那天晚上的星星特别的密,沒有月亮,就像守明不是那個人的月亮一樣,天空可以有無數的星星,但是再多的星星也比不上一個月亮,守明把鞋遞給他,他隻是說了聲謝謝,然後就把鞋放進了口袋,守明想讓他試試鞋,提了兩次,他都拒絕了,說不用試,肯定正好,最後他伸出手來,和守明握了下手。

彼此要牽手過餘生的人最後禮貌握了下手,然後道别,向兩個相反的方向走去,這一刻人的距離在拉遠,心的距離也在拉遠,在那個沒有月亮,黑漆漆的夜晚,她與他的反應形成強烈對比,情感如烈焰的她遇上了一汪清水,最後走到的結局便是離别,滿腔真情就這麼錯付了,他腳大走四方去了,而她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想象空間。

這部作品深刻的情感描繪特别吸引人,主角守明的形象更是生動鮮活,情感豐富而又真實,這塑造人物的技巧非常值得人學習;作品在情節安排上也巧妙合理,全篇都圍繞了一雙鞋來将守明的愛情與生活串聯起來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生活氣息,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這些技巧對于我來說是特别值得學習的,因此我又閱讀了劉慶邦的作品集《心事》。

《心事》收錄了包括《鞋》在内的22個故事,他寫的都是平凡的底層勞動人民的愛情故事。在黑暗中照着馬燈工作的礦工,對妻子卻是溫柔又珍視;梁子和柱柱兩個人同時愛上的小青,兩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去努力追求小青,但卻又保持着兄弟的情誼,和平競争,失敗後又能真心祝福對方,但遺憾的是小青最後被父親嫁到了隔壁村去了,最後梁子和柱柱都過上了好日子,小青卻過得不太如意,寫盡了人生的遺憾……

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圍繞“愛情”這個主題展開,寫出了愛情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哪怕是身處在泥濘中的人,也會帶上滿心的期盼,希望在泥裡面開出一朵聖潔的愛情之花來。

劉慶邦的作品帶着對生命的熱愛,刻畫着人物内心世界,描繪着細膩的情感,作品充滿着詩意與美好,呼喚着人性的澄澈純淨,傳遞着“愛”與“美”的美學理想。

他在這本書的序裡面講到,一個心重的人才可能成為作家,因為一個的心重,關乎一個人的敏感,關乎一個人的善良,關乎一個人的責任感。我想正因為劉慶邦是一個心重的人,他才能這麼細緻的觀察這個世界,寫出來的情感才如此豐富感人,作品就是他心靈的外化,是他對世間的悲憫,可能世人皆苦,他才希望愛情能如礦井裡礦燈的燈光一樣,給人帶來光明與希望,能溫暖人的内心。

他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類都離不開困境。人到世界上是吃苦的,到什麼時候都有受苦的人,都有可憐的人,都有值得同情的人,都有值得關注的人。因此,作家一定要眼睛向下,始終保持悲憫的情懷來關注這些人。”

就是因為作者的這種善良與悲憫才讓他的作品如此之美,有如些多值得讓人學習的地方。

我讀過的書很多,但我相信,這部作品将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人生旅程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