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華傳統文化開一扇窗

在遇見餘秋雨先生寫的這本《極端之美》的書之前,我首先讀到的是他的文化旅記《千年一歎》,再然後就是去讀他的《文化苦旅》,因為這一本書,讓我有了那種想要更多地去讀這位作家寫的書籍,因此,也就有了後來去讀《極端之美》這本書以及現在為它寫的評價,也即書評。

餘秋雨先生寫的書籍大多與中國文化有關,因此,這本書也不例外。在這本書中,作者主要探讨的是,作者本人認為的三項中國文化極品,即普洱茶,昆曲,書法。在作者看來,這三項就是中國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記”。

作者在這本書的自序中講到,“對于文化的事,不管看上了哪一項,哪一品,都應該盡快地直接進入”,“懂,簡簡單單一個字,卻是抵達萬難。在文化上,懂與非懂,是天地之别,生死之界”。作者借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本書來傳達給作為讀者的我們,為使讀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即這三項中國極品産生真正的理解。我想,這應該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吧!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它以小涵大,三足鼎立,與那些大量論述中國文化和東方美學的著作有很大不同,它裡面的語言是生動活潑,充滿哲思又不會給人以距離感的,這一點就好比兩個人同時要教會你一個道理,一個人是講與你聽,而另一個人卻是帶着你去體驗、去做某件事,讓你在這個體驗的過程中,自己去悟。而作者的這本書,就好比這個例子中的第二種人。它不像很多介紹文化的書籍那樣,枯燥無味硬塞給你某樣東西,它是以一種他人易于接受的方式來傳遞作者的思想的,這本書的文字也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你讀它,你會覺得你也真正地對中華文化有所理解,并且,你的内心真的會生出一種自豪之感,這本書帶給你對中華文化認識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這本書的優點的對立面也一定會是它缺點,即它所帶來的局限性。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的很多觀點都很新穎,剛開始我也是被這一點所吸引,作者總能講他人所不敢講,我想,這可能是作者他本身淵博的學識給他帶來的底氣和自信吧?但是,這本書畢竟不是研究中華文化的專業性書籍,所以,它裡面的一些觀點不一定百分百就是正确的,我們不能夠因為讀了這本書,記住了它裡面的一些觀點,就将它作為我們的談資。也就是說,我們讀這本書,不能帶着太強的目的性去讀,不然,會落得失望,因為動機不對,然而,你以一種順其自然,随心所欲的态度去讀時,會發現驚喜。當然,前提是能夠靜下心來去讀它。

你去讀“品鑒普洱茶”這一部分,作者會告訴你:普洱茶的每一步,都是野蠻生長,但經過微生物菌群的成年努力,終于由不潔不淨轉化為大潔大淨。不懂茶的我,因為讀了它,也便對茶略懂了一二,并且,被引起了喝茶的興趣、雅緻。在“昆曲縱論”這一部分,你可以看到昆曲的曆史淵源,我想,你會對昆曲産生興趣。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書法史述”這部分。我們隻知道筆墨是用來書寫曆史,但卻不知道或是說忽視了它也有自己的曆史這一點。

作者告訴我們“中國文化千奇百怪,卻都有一個共同的載體,那就是筆墨”,你讀這一部分,你會明白“那些黑森森的文字,正是中國文化的生命基元”。我讀這一部分的感受就是,中國漢字有着一種與時俱進、恒久的生命力,它至簡至樸、至深至厚。我們會真正明白“字如其人”這句話的真正涵義,在一個時代它所流行的一種書法字體往往與這個時代的背景以及它的社會需求有關。你讀這一部分,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書法,你會對文字書法産生敬畏的心理,你會因為我們的中國書法而感到自豪。還有很多一些你對書法産生的疑問也會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例如:為什麼楷書流行在唐代,為什麼它那麼方正、端正、儒雅?其實在這之前我也并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但是讀了這部分,作者告訴會我們“偉大的唐代,首先需要的是法度。因此,楷書必然是唐代的第一書體”。

你想到的問題,作者會告訴你答案;沒有想到的問題,作者也會在這本書中告訴你,你會對普洱茶、昆曲、書法,有新的認識,不管在之前,我們對它們了解深入與否,我們去讀這本書,一定能夠收獲到不一樣的東西。在當今時代,除了學者、作家,已經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去認真地學習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有很多原因,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市場上大多介紹中華文化的書籍都會給大衆一種距離感,有一定的閱讀門檻,如讀者發現讀不通、讀不進,心裡會有挫敗感,也就更不願意在後續去了解它們。但是你餘秋雨先生的《極端之美》這本書的話,不會有那種感覺,反而讀完之後,你會想要對其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

總之,我覺得,如果你想要去真正地了解、理解普洱茶、昆曲、書法的,讀專業書籍又讀不進去的話,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它會讓我們對這些真正産生興趣,你再讀去專業書籍進行深入了解,也不會覺得晦澀難懂了。若你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真正的理解,那麼餘秋雨先生的書,都值得讓我們去讀一讀。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