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龍虎鉛汞論》直譯及詩評
人之所以生死,未有不自坎、離者。坎、離交則生,分則死,必然之首也。離為心,坎為腎,心之所然,未有不正,雖桀、跖亦然。其所以為桀、跖者,以内輕而外重。故常行其所不然者爾。腎強而溢,則有欲念,雖堯、顔亦然。其所以為堯、顔者,以内重而外輕。故常行其所然者耳。由此觀之,心之性法而正,腎之性淫而邪,水火之德,固如是也。子産曰:“火烈,人望而畏之。水弱,人狎而玩之。”達者未有不知此者也。龍水,汞也,精也,血也。出于腎,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火,鉛也,氣也,力也。出于心,而肺主之,離之物也。心動,則氣力随之而作。腎溢,則精血随之而流。如火之有煙,未有複反于薪者也。世之不學道。其龍常出于水,故龍飛而汞輕。其虎常出于火,故虎走而鉛枯。此生人之常理也。順此者死,逆此者仙。故真人之言曰:“順行則為人,逆行則為道。”又曰:“五行颠倒術,龍從火裡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
人之所以有生和死,沒有不是來自坎離陰陽的原因。陰陽交會就生,陰陽分離就死,這是必然的首要結果。對于人體而言,離為心,坎為腎,心本來的樣子,沒有不是正當的,即便是夏桀、柳下跖也是這樣。而所以成為夏桀、柳下跖的原因,是因為輕視内心的修為,而重視外在的表現。所以他們常常做出不應該做的行為。腎強大了必然要外溢,就會有欲念,即便是堯帝、顔回也是這樣。他們之所以成為堯帝、顔回的原因,是因為重視内在的修為而看輕外在的表現。所以他們常常做出他們應該做出的行為。由此看來,心的本性是規矩而正當的,腎的本性詩過分而又不正當的,這就是水與火的特征,本身就是這個樣子。子産說:“火暴烈,人們看到就會敬畏,水看來比較軟弱,人們就親近而玩弄它。”成功的人沒有不知道這件事情的。有龍性的水,就是指汞,就是指精、就是指血液。出自于腎,而在肝髒儲藏,是易經裡屬于坎的事物。有虎性的火,是指鉛,是指氣,是指力。這些是出自于心,而是由肺主導,是屬于離卦的事物。人心動了,那麼氣力随着也就行動。腎強外溢,那麼精血也随着外流。就如火燃燒有煙,卻沒有能反複提供的燃料。世上的人們不學道家的學問。龍的特征常出自于水中,如果龍飛起來了那麼汞就輕少了。虎的特征常出自于火,如果虎離開了火那麼鉛也就枯萎了。這是一個活着的人應該知道的常理啊。順着這個生活方式就會死,能逆反改變過來,就可以成仙。所以修成正果的人說道:“順着人的行為生活就是成為人,逆着人的行為方式生活就是修行。”又說道:“五行颠倒的方法,龍從火裡出來。五行不順着人的行為方式,虎去水裡尋找生存方式。”
有隐者教餘曰:“人能正坐,暝目調息,握固心定,息微則徐閉之。〈(達磨胎息法,亦須閉。若如佛經,待其自止,恐卒不能到也。)〉雖無所念,而卓然精明,毅然剛烈,如火之不可犯,息極則小通之,微則複閉之。〈(方其通時,亦限一息,一息歸之,已下丹田中也。)〉為之。推數以多為賢,以久為功,不過十日,則丹田濕而水上行,愈久愈溫,幾至如烹,上行如水,蓊然如雲,烝(zheng一聲)于泥丸。蓋離者,麗也,著物而見火之性也。吾目引于色,耳引于聲,口引于味,鼻引于香,火辄(zhe2)随而麗之。今吾寂然無所引于外,火無所麗,則将焉往?水其所妃也,而況其妃乎?水火合,則火不炎而水自上,則所謂‘龍從火裡出’也。龍出于火,則龍不飛,而汞不幹。旬日之外,腦滿而腰足輕,方閉息時,常卷舌而上,以舐shi4懸癰,雖不能到,而意到焉,久則能也。如是不已,則汞下人口。方調息時,則漱而烹之,須滿口而後咽。〈(若未滿,且留口中,俟後次也。)〉仍以空氣送至下丹田,常以意養之,久則化而為鉛。此所謂‘虎向水中生’也。”
有隐士教導我說:“人要能夠端正坐姿,閉上眼睛調整呼吸,把握好心跳,氣息微小慢慢就閉上了(達摩胎息法,也是要求關閉氣息。比如佛經也是這樣,等到能夠自己停止氣息,大概會死了也不能倒下的。)雖然已經沒有念想,到那時就會更加的精明,堅強而剛烈,就如火焰一樣不可侵犯,氣息到極緻是很小的通過,再小就會再次關閉。(當氣息能通過時,也是很少的一點氣息,即便時這一息來到了,已經下到丹田之中了。)一直這樣做,重複的次數越多越好,時間長了就會有成果,不超過十天,丹田之氣濕潤就如在水上行走,時間越長越感覺溫暖,甚至能達到如在蒸籠的感覺,人的意念向上行走,像水一樣形成雲氣,看待衆生就如泥丸。所謂離卦,是指依附的意思,依附在物體上就可看到火的屬性。我的眼睛關聯着色彩,耳朵關聯着聲音,口關聯着味覺,鼻子關聯着氣味,火的特征時馬上跟随而來。今天的我非常寂靜和外界沒有關聯,火也就沒有所依附,那麼能往何處去呢?水是需要火配合的,并且僅僅是與其配合嗎?水火交合後,火就不那麼炙熱但是水自然表現突出了,這就是所說的”龍從火裡出現“的意思,龍出自于水,那麼龍不會飛去,汞也就不會失去。十日之後,頭腦充實并且腿腳輕松,當閉住氣息的時候,要經常卷舌向上,來舔住小舌,即便舔不到,也要意念到,時間長了就能舔到了。按照這個方式不停的做,那麼汞就會出現在人的口中。當調整氣息的時候,一定要以此漱口來處理,必須等滿一口後才下咽(如果不滿一口,就留在嘴中,等下次再咽)但是仍然要讓空的氣息送至到丹田,經常用意念涵養,時間久了這種氣息就化作了鉛,這就是所說的“虎向水中生”啊。
此論奇而通,妙而簡,決為可信者。然吾有大患,平生發此志願百十回矣,皆謬悠無成,意此道非捐軀以赴之,刳心以受之,盡命以守之,不能成也。吾今年已六十,名位破敗,兄弟隔絕,父子離散,身居蠻夷,北歸無日,區區世味,亦可知矣。若複謬悠于此,真不如人矣。故數日來,别發誓願。譬如古人避難窮山,或使絕域,齧草啖雪,彼何人哉!已令告一禅榻、兩大案,明窗之下,專欲治此。并已作幹蒸餅百枚。自二月一日為首,盡絕人事。饑則食此餅,不飲湯水,不啖食物,細嚼以緻津液,或飲少酒而已。午後,略睡。一更便卧,三更乃起,坐以待旦。有日采日,有月采月,餘時非數息煉陰則行,今所謂龍虎訣爾。如此百日,或有所成。不讀書著文,且一時閣起,以待異日。不遊山水,除見道人外,不接客,不會飲,無益也。深恐易流之性,不能終踐此言,故先書以報,庶幾他日有慚于弟而不敢變也。此事大難,不知其果能不慚否?此書既以自堅,又欲以及弟也。
這個言論神奇而又容易理解,奇妙而又簡單,肯定是可以信任的道理。然而我有很大的遺憾,平生立此志向有上百次了,後來都是因為不合常理而沒有成功,認為修煉成正果如果不是以犧牲身體而參與、剖開心扉而接受、用盡性命來堅守,是不能成功的。我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名聲和地位破敗不堪,兄弟相隔很遠,父子離散不在身邊,隻身居住在蠻荒之地,回到北方也沒有确定的日期,所以這一點點世态的感覺,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是不明事理,真就不如常人了。所以幾天來來,因為離别也觸發了一些願望。就像古人在深山避難,或者出使到隔絕的地方,吃草根喝雪水,那樣也是有人做到啊!我已令家人準備一個禅床、兩個幾案,放置在明亮的窗戶下面,專門要置辦這些事物。并已經制作幹餅一百多個。自從二月一日開始,全部斷絕與人的交往,餓了就吃這個餅,不喝湯水,不吃飯食,細嚼幹餅以來生發津液,或者少喝一點酒就可以了。午後少睡一會兒,一更天就躺下睡覺,三更天就起床,坐着等待天明。有陽光就采納陽光,有月光就采納月光,剩下時間不去數呼吸次數而鍛煉内在氣息的運行,這就是今天所說的龍虎陰陽修行的訣竅啊。按照這個方法修行一百天,或許有所收獲。不讀書寫文章,暫且一時擱置起來,以等待另外的日子再做。不去遊山玩水,除了接待道人以外,不接待其他客人,不聚會喝酒,這些都是沒有益處的。非常害怕容易放任自己的性情,不能最終踐行這些所說的内容,所以先寫下這些報送給你,或許以後因為有慚愧于兄弟而不敢改變啊。這個事情太難了,不知道最後的結果能不慚愧嗎?這個書信既是用來堅定信心,又想告訴給兄弟啊。
卷舌以舐懸癰,近得此法,初甚秘惜之。此禅家所謂“向上一路子,千金不傳人”,所見如此,雖可笑,然極有驗也。但行之數日間,舌、下盤微急痛,當以漸馴緻。若舌尖果能及懸癰,則緻華池之水,莫捷于此也。又言:“此法名‘紅爐上一點雪’。”宜且秘之。
卷起舌頭來舔小舌,近來得到這個修行的方法,開始非常神秘的珍惜。這就是禅家所說的“能夠修行進階的方法,即便是千金也不可傳人”,所看到的就是這樣,雖然可笑,然而非常适合驗證。隻要按照這個方法做幾天後,舌頭、腰部以下感覺稍微的疼痛,應當慢慢适應這種狀态就好了。如果舌尖真能舔住小舌,那麼就可以得到華池神水了,沒有再比這個方法便捷了。又有人說到:“這個方法的名字是′爐子上的一點雪,随即就消失了‵“應該要珍藏它。
讀後詩曰:
虎走龍飛性汞鉛,懸癰卷舐可成仙。
千金難買上行路,未見東坡修百年。
- 上一篇 自己整理的向高手學習系列:
- 下一篇 一直都在(原創)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