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史》上·中

文/精讀貓

...

英國曆史的第一個時期就講到這裡,接下來進入第二個時期。

制度和疆域的奠定時期。

時間從13世紀初到17世紀30年代,跨度為400多年。

這段時期奠定了英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疆域。

前面講過,

憑借諾曼底公爵的身份,曆代英王在法國擁有領地。

不過到了13世紀初,約翰一世當政時,随着政治的衰敗和法王菲利浦的繳獲,英格蘭的法國領地不斷萎縮。

尤其令英格蘭人痛心的事。

1204年也諾曼底都丢了。

約翰一世因此背上了失地王的罵名。

為挽回顔面,約翰一世積極擴充軍備。還同神聖羅馬帝國、佛蘭德爾伯爵、荷蘭伯爵等組成聯軍試圖激化法國。

而這種種舉措都是要燒錢的。

為此,約翰一世瘋狂斂财。

他一邊掠奪教會财産,一邊提高稅賦。

一時間,關稅、動産稅、繼承稅等等都大幅度上漲。

當時的繳稅人群主要就是貴族。

征稅損害他們的利益,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

1213年,貴族們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召開會議,抗議約翰一世的行為。

由于與會者多為男爵,此舉就被稱作男爵反叛。

一年後,聯軍被法軍擊敗。

約翰一世的複興之夢破碎。

錢打了水漂,抗議者就更有理由了。

1215年春,男爵們在斯坦福起義,事态迅速擴大,起義軍兵臨倫敦城下。

不僅英格蘭的大貴族紛紛倒戈,支持起義,男爵們還得到法王菲利浦的力挺。

内外交困中,

約翰一世妥協了。

1215年6月19号,他同男爵代表簽署協議,同意接受貴族監督,約束自己的權力。

這份協議就是大憲章。

從起源來看,大憲章是貴族維護自身權益的産物。

那當時英格蘭有多少貴族呢?

幾百個。

所以在當時大憲章隻對極少數人有利,普通民衆并沒有從中獲益。

但大憲章确定的兩條原則卻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第一條原則,國王要征稅,必須經貴族組成的大委員會同意。

這個大委員會就是英國議會的雛形。

愛德華一世統治時期,大委員會更名大議會,逐漸掌握立法權。

13世紀末,市民也可以作為地方代表出席議會。

貴族壟斷議會的局面被打破。

此後,無代表權不納稅成為全英格蘭的共識。

可以說,是大憲章為英國的議會制奠定了基礎。

...

第二條原則。

如果國王實行暴政,那就破壞了君主與臣民的契約。臣民有權反抗,以保障自己的财産和人身安全。

400多年後,議會就依據這一條,同英王查理一世翻臉,導緻英國革命爆發。

英國17世紀思想家約翰洛克在其經典著作《政府論》中主張人民有反抗暴政的權力,其理論源頭也來自大憲章。

本書作者認為,

大憲章的最大意義在于開啟了王權必須受到制約,國王必須遵守法律的英國傳統。

可以說大憲章奠定了英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他也讓采取有限君主制的英國,同實行絕對君主制的法國和西班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當然,英王并不甘心。

像愛德華一世,愛德華三世,亨利五世這樣能力超群的君主總想要恢複權威。

這時候接連不斷的戰争幫了英王的忙。

因為戰争通常是傾向于集權的。

從13世紀後期開始,一直到15世紀中葉。

200多年間,英格蘭人一直在忙着打仗。

這些戰争可以分成對内戰争和對外戰争兩個方面。

先講對内戰争。

也就是對不列颠島上其他地區的征服。

1282年,愛德華一世向威爾士進軍,并在兩年後徹底征服威爾士。

為了慶祝他任命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愛德華二世為威爾士親王。

至此,英國皇儲都擁有這個稱号。

比如查爾斯王子的真正頭銜就是威爾士親王。

1296年,蘇格蘭獨立戰争爆發,在斯特林橋戰役中,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率領起義軍重創英軍。

1305年,

華萊士兵敗被俘。

愛德華一世以叛國罪将他處死。

好萊塢導演梅爾吉普森的《勇敢的心》。

反映的就是這段曆史。

華萊士雖死,卻激勵着蘇格蘭人。

蘇格蘭獨立戰争打了半個多世紀,給英格蘭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負擔。

到頭蘇格蘭還是獲得獨立,英格蘭得不償失。

而蘇格蘭最終同意與英格蘭組成不列颠王國,已經是18世紀的事情了。

英格蘭國内也不消停。

從1455年到1471年,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因王位繼承糾紛大打出手。

由于約克家族以白玫瑰為徽章,而蘭開斯特家族以紅玫瑰為徽章,所以這次戰争史稱玫瑰戰争,

最終雙方妥協。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聯姻,戰争結束。

再來講對外戰争。

主要内容就是英法百年戰争。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