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甫傳》有感

                           

從炙熱如火的七月至大雪紛飛的十二月,我一直在反複看馮至書寫的《杜甫傳》。隻因夏日假期閑暇之餘看到一段話:“人之可貴,不在于任情的哭笑,而在于怎樣加深自己的快樂,擔當自己的痛苦。”我開始深入了解馮至,才發現他不僅是一位詩人,并且是一位文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或許自己是一名教師,從事教育類工作,所以每每讀書恰逢作者是教育家時,必首選之并認真拜讀,因為我相信此類人的文章必能給自己的教育工作帶來啟發和深遠影響!

通過本書我不僅僅是了解杜甫的生平,大唐鬥轉星移般的興衰交替也如畫卷般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接下來,簡單概括一下看完本書之後自己的收獲。

第一,所有曆經的痛苦、磨難甚至是人生至暗時刻,終将會成就自己的偉大。杜甫出生于大唐全盛時期,親曆安史之亂前後期。雖然早年間也有過輕衣裘馬意氣風發的歲月,但他的後半生更多的是颠沛流離的生活,也曾在逃亡中,被人劫持馬匹,因饑餓過度而摔倒不能起身。見過黎民所見之慘相,立過黎民所立之苦難,所有流浪的歲月和煎熬的曆程,在他豐盈的内心不斷沉着醞釀,最終凝練成了一首首不朽的詩篇,名為“詩史”。

第二,北宋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曾經的自己不能領悟其中所含之深意,總覺得這段話太氣勢磅礴但也實在太拗口。讀了《杜甫傳》之後,杜甫的生平深刻地诠釋了這段話的含義,讓我領悟了其中之精髓。杜甫,滿腹才華,卻舉世不第。一生居無定所、懷才不遇,卻始終胸懷國事、心系蒼生。還記得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自己居住的房子已經破敗不堪了,還心裡想着天下貧寒的讀書人如果有房子居住,自己即便是凍死也心甘情願。這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文人風骨。

第三,以杜甫為鏡,正視生活中所遇之挫折和困境。我們個人遇到挫敗或困難之時,往往會沉溺其中,郁郁寡歡,消極頹廢,更無暇顧及周遭之人所處之泥潭。這時我們不妨讀一讀《杜甫傳》,相信在這本書中你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但是在沒有晚自習的夜晚,于燈下于窗前于書桌旁靜靜翻看這本書時,總有莫名的一股暖流在心間流淌,我想這就是讀書的魅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