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俠客豪情

鄭重聲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公元805年9月,32歲的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領導的革新失敗,柳宗元走上貶谪之旅。

先是被貶為邵州刺史,次年被貶為永州司馬,長達十年之久。留下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記”,純粹是心中抑郁難平,寄情山水,期望能夠樂而忘憂而已。

無心插柳的柳宗元,不小心成了旅遊界的始祖。

如果說柳宗元為旅遊界代言,多少還有點他有意而為之,畢竟,在足迹到過的地方,他也有意留下文墨,期望被更多人知道。

比如,在《小石潭記》中寫到“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這個“記”就是記錄的意思?

在《袁家渴記》中他又寫到“永之人未嘗遊焉,餘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于世。”

在《石渠記》中甚至專門提到把這裡的景物寫下來,讓匠人刻在石頭上,供更多的人觀賞。

以上,其實都是因為柳宗元心懷蒼生的表現。雖然已經被貶到蠻荒之地,仕途崎岖坎坷,沒有實權,寄情山水,卻也在盡最大所能,發光發熱。

所以,他潛心研究學問,厚積薄發,創作了大量理論著作和文學作品,批判黑暗現實,傳播進步主張,十年後,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開墾荒地、修整街道、種植樹木、創辦學校……蠻荒柳州,逐漸欣欣向榮。

很多人都覺得柳宗元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形象,畢竟“唐宋八大家”的頭銜,他背負至今,再加上他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文學思想等等,傳統的讀書人形象,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也有清高孤傲的文人風骨。

那時候沒有江湖,我卻從柳宗元身上看到了一身俠客風采。

王叔文推行改革,拉着柳宗元入夥,熟讀史書文采斐然的柳宗元,不會不知道改革一旦失敗,自己會面對什麼,卻還是義無反顧的加入。

俠是什麼?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在江湖掀起的腥風血雨。而是為天下人的利益而獻身的勇士和君子。

所以,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柳宗元做到了。

雖然後來改革失敗,卻也無怨無悔。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

被貶途中,從長安到永州,遠離京城,隻身上路,一千二百裡,途徑蠻荒之地,瘴疠之苦,沒有點治國安邦的大義精神,怎麼熬過那艱難的三千六百天。

更别提在柳州的一系列作為,柳州走向正軌,柳宗元卻與世長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柳宗元有一首鮮為人知的小詩《零陵春望》“平野春草綠,曉莺啼遠林。日晴潇湘渚,雲斷岣嵝岑。仙駕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萬裡蒼梧陰。”

這也是在永州期間所作。這首詩在柳宗元的詩作中算不上名篇,卻對祖國古老的曆史和文化寄托了他的一往深情,而且還以此來自勉自慰,雖身處逆境,仍應保持高尚的操守。

同樣在永州期間,還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前兩句“絕,滅”,後兩句有“孤,獨”,塑造的就是獨駕孤舟、凄清幽獨、超然物外的漁翁影響。

一千年後,金庸在《神雕俠侶》中塑造了獨孤求敗,在《倚天屠龍記》塑造了滅絕師太。

俠者,寂寞不難耐,孤獨是常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