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名将,劉禅為之流淚,為姜維斷後而死的他,究竟多厲害?

我們經常會用這麼一句話形容蜀漢後期的窘迫:

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

但實際上,在蜀漢後期,還是湧現了不少不可多得的名将。

今天來聊聊張嶷。

...

張嶷(yi,二聲),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今四川南充市)人。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就擔任了縣裡負責人事的官職。盡管出身卑微,但他為人豁達豪壯。

在劉備入主蜀地之際,山賊進攻縣裡,縣長自己抛棄家屬撒腿就跑。沒想到張嶷卻冒死攜帶着縣長的夫人,沖出山賊的包圍。經此一戰,張嶷聲名遠播。

後來廣漢綿竹山賊張慕等進犯的時候,張嶷又大殺四方,自己率領左右部下數人,直接斬殺張慕等五十多人。這種勇猛,估計趙子龍來了也要贊歎一聲。

在被拜為牙門将後,他隸屬馬忠,随其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蠻夷,都有籌劃和攻堅克難的卓越戰功。

總之,在治理南中、鎮撫蠻夷的過程中,張嶷兢兢業業、大顯神通,将南中越雋經營得有聲有色。


...

後主加封張嶷為撫戎将軍,專門鎮守少數民族地區。

張嶷除了軍事方面有手段,他還是個預言帝。

大将軍費祎比較随性博愛,對待新歸附的人太過親信。張嶷就寫信提醒他說,“以前岑彭、來歙都曾是位高權重的大将,都被刺殺;如今将軍也是這樣的位置,要小心謹慎,多加警惕呀!”

可惜費祎沒有重視,後來他被魏國的降将郭修刺殺身亡。

吳國的太傅諸葛恪,也是諸葛瞻的從兄,他在首次擊敗魏軍後,意圖興師動衆親征讨伐曹魏。

張嶷寫信給諸葛瞻,讓他跟諸葛恪陳明利害,不要遠離朝廷,希望能采納他的建議。

然而并沒有。最終諸葛恪也是因此被背刺而遭到滅族。

在治理南中地區的十五年間,整個地區安定和睦,足以見張嶷的能力。


...

後來,他追随姜維北伐,本來身患股疾,行走不便,但他毅然決然要一同前往。出征前,他向後主上表:

“臣當值聖明,受恩過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隕沒,辜負榮遇。天不違願,得豫戎事。若涼州克定,臣為藩表守将;若有未捷,殺身以報!”

後主看到後感慨萬千,心生悲戚流淚不止。

最終,張嶷為了掩護姜維撤軍,奮勇殺敵,馬革裹屍。


...

如果張嶷能早點出生,或者更早去參與北伐,也許蜀漢的命運會因此更改?

你們怎麼看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