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與自由》讀後感

好久沒有讀到一本讓我想好好寫讀後感的書了!不是讀的書不好,而是讀的大多都是一些小說或者是散文,感覺要寫也寫不了很多,也就隻短短評價标記一番而已。但是《容忍與自由》真的是一本讓我覺得讀了會很感動的書,不禁被胡适圈粉了。

其實對于胡适也隻是在曆史課上或者是電影電視劇上的印象,所以隻知道他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但具體他的作品我好像都沒有讀過,好像也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

但是機緣巧合,朋友介紹我看《圓桌派》裡《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當嘉賓的幾集,我看了之後覺得很被陳曉卿的談吐所吸引,節目中他提到他很喜歡汪曾祺的書,所以我便找到了汪曾祺的一些作品想拜讀,第一本我選了《一定要,愛着點什麼》,結果一開頭他就寫了《昆明的雨》、《昆明的花》,裡面經常提到他曾經在西南聯大的日子,文章中提到我也熟悉的一些昆明的街名,瞬間讓我喜歡得不得了,有一種跟随着一位前輩看老昆明似的。

讀完這本散文集之後不禁感歎汪曾祺對生活的熱愛,字裡行間有一種樂觀的心态在感染着我,也讓我趕緊選了第二本書《活得有趣,就是一個人永遠的好天氣》,我承認我選書有時候看标題好看我也會看,事先并不去了解這本書大概是講什麼。原來這本書是一本散文合集,但是這裡面的作家個個都是現代大家!簡直讓我開了眼界,感覺篇篇都可以被選上放入中學語文教材似的,但是我也慶幸它們沒被選上,否則要學生猜其中一句話、一段話裡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實在是有點讓人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把閱讀變成了任務,文章也就不怎麼香了。

在《活得有趣,就是一個人永遠的好天氣》裡面不僅有很熟悉的朱自清、老舍、魯迅的散文,還有梁實秋、豐子恺、林徽因、周作人等名家散文,真的是太奢侈了!想想那個時代真的是絢爛無比啊!他們有的人描寫細緻,有的人語言嚴肅、一闆一眼的,有的人又風趣幽默,其中最好玩的就是老舍寫的《四位先生》,看得簡直笑出聲來,特别特别推薦!

我就是從這裡面讀到了三篇胡适的散文《差不多先生》、《記辜鴻銘》、《女子問題》,讀完之後特别喜歡他的文筆和思想,便決定先把汪曾祺先生的書放一邊之後再讀,趕緊去讀胡适先生的書,第一本我便選了《容忍與自由》,這才準備寫正式的讀後感,是不是前戲鋪墊得太長了些,但我主要是想抒發一下這就是緣分啊!

《容忍與自由》其實是一本收集整理了胡适在各個場合的演講稿還有期刊雜志的發表文章,書裡把他的作品分為了六個大類:自由主義、新文化運動、出版自由、女子解放、好政府主義、少年中國精神。因為是一個合集,所以每篇的篇幅不算長,語言也是很易讀易懂,有些因為是演講稿,所以就更加口語化,就像他在對你說話一樣。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書名“容忍與自由”,他提到他的一位史學教授George Lincoln Burr教授對他說“我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

之後胡适把這番話做了解釋“因為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可說了。至少在現代,自由的保障全靠一種互相容忍的精神,無論是東風壓了西風,還是西風壓了東風,都是不容忍,都是摧殘自由。” 

在文章中他還有進行舉例和更多的解釋,當然他更多是從政治出發,而對我也有生活的啟發。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和别人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生活習慣,其實尊重别人的一個表現就是接受對方的不同,不去用自己的價值觀評論對方做法的對錯,這也是給予别人自由。有時候和人相處難免會期待“步調一緻”,但是也許大多數情況并不需要,接受容忍一些不和諧。

他還提到“有時我竟覺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我自己總覺得我應該用容忍的态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誠心的諒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誠心的容忍并且敬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們若想别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别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裡面大段大段的話都特别讓我受益匪淺,如果我全部寫下來那簡直就是抄書了。

書中對年輕人的告誡非常的真誠和精辟,我覺得他的這些想法真的是到現在還可以作為鼓勵和教導每一個人的。其中說到思想的方法,提到“思想是有條理、有系統、有方法的。”,他提出了五個步驟去管理我們的思想,他的這五個步驟和做研究的步驟一樣,就是“在困難發生之後确定困難的所在,然後假設解決困難的方法,判斷和選定假說的結果,最後證實結果。” 為此他建議要用科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就是“注重事實,注重假設,注重證實”,他也提到中國青年不注意運用思想,我想這點依舊是我們缺乏的。

他也送給青年們一個在社會中的藥方:“第一味藥叫‘問題丹’;第二味藥叫‘興趣散’;第三味藥叫‘信心湯’”,這樣的形容特别有意思,他告誡青年們要保持一顆上進求知的心,有自己的業餘愛好,并且對生活樂觀和有信心。另外他提到少年中國的人生觀是有三個要素:“第一須有批評的精神;第二須有冒險進取的精神;第三須有社會協進的觀念。”

而給中學生的勸告裡面講到了良好習慣的養成,他提到了“勤謹和緩”,分别就是勤勞、腳踏實地的做事;謹慎、細心的對待事物;心平氣和,不發脾氣的态度;有耐心,不着急,不要輕易的下結論。我覺得這幾個字也是特别的有啟發,雖然知道都做到不容易,但是超這個目标去培養自己的習性,對自己的身心都是有幫助的。

胡适還提到了選專業的想法,他用他自身的經曆來舉例,他哥哥希望他學習開礦或者早鐵路的專業,他到了美國首先選了能為家裡省錢的農學,結果發現農學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他最後轉系到了文學院。

所以,胡适給學生的建議就是選專業應遵從社會的标準與個人的标準。社會标準就是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個人标準就是自己想學哪一科。但是在他看來,這兩個标準裡,又應該更跟從自己想學的專業,要根據自己“性情所近,力之所能”,主要還是依靠自己的想法來選。這時候我可以想到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懂什麼,孩子選肯定就是選好玩的,以後就業怎麼辦”,但我也在思考,孩子長到十七八歲還不知如何選擇,那是不是也是因為孩子的成長太單一,被卷子、補習班充斥的生活,好像也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全的環境去發掘自己究竟喜歡什麼。而随着年齡越來越大,貌似在人們眼中“生活得不錯”的活法的評判标準也變得單一起來,這是不是也證明了我們的寬容度還不夠?

最後還有一部分是我想表達我的讀後感的就是書中對女性解放的想法。胡适用很多中外的曆史事件、文獻,中西方的對比來表達了中國女性地位,當然有一些對比因為時代不一樣,所以和現在有一些差别,但這也可以剛好當作了解那個時代的信息。他有講到一個“超于良妻賢母的人生觀”,那就是“自立”,女性也應該要注重培養自己,不依賴别人,可以獨立的生活。

将來這種“自立”的風氣,像那傳染鼠疫的微生物一樣,越穿越遠,漸漸地造成無數“自立”的男女,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堂堂的一個“人”,有該盡的義務,有可做的事業。有了這些“自立”的男女,自然産出良善的社會。

這我簡直不能再表示同意了,我覺得一個人一定要學會獨立,就是不會想自己要依賴于别人的心态。并且女性的社會角色也應該是以“人”為先,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個女人是女兒、妻子、母親,卻唯獨不是“人”。我們應該做好自己,再去當好不同的角色。現在很多的女性都是這樣,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獨立女性,有獨立的價值觀,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興趣愛好安排得井井有條,和伴侶也是平等互助的相處模式。現在女性的地位早已不是那個“把女人當牛馬”的時代了。胡适在書中為女性打抱不平說:

聖賢經傳,全沒有拯救的功用。一千年的理學大儒,天天談仁說義,卻不曾看見他們的母妻姊妹受的慘無人道的痛苦。

世界人類分男女兩部,習慣上對于男子很發展,對于女子卻剝奪她的自由,不準她發展,這就是社會的“半身不遂”的病。

昔日提倡女子教育的,是提倡良妻賢母;須知道良妻賢母是“人”,無所謂“女子”的。女子願做良妻賢母,便去做她的良妻賢母,假使女子不願意做良妻賢母,依舊可以做她的人。

不僅說了女性地位的事,還講了貞操、離婚、自由戀愛的方面,話裡話外都覺得他簡直比有的現代人還現代人,三觀非常的正,讓我不禁的感到感動,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獲得更多的權利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就是因為有不斷為女性權益抗争的男女,才換來了我們現在基本平等的狀況。這也讓我想到我看過的一部英國電影《Suffragette 婦女參政論者》,一些女性她們一直在呼籲女性也享有投票權,無論是被丈夫趕出家門,被周圍人白眼,甚至付出生命,她們都堅持不懈。

現在的安逸生活,現在一個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例如受教育),都是前輩所渴望并且為之争取來的。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呢?這本書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并且我真心的推薦給大家,希望更多人閱讀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